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原牦牛布鲁氏菌病的特征和防控

时间:2025-01-09

强巴嘉措/西藏自治区兽医生物药品制造厂 850004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所引起的,该疾病的宿主较为广泛,牦牛、羊、猪等动物都容易感染。疾病感染后,会对动物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不利影响。同时疾病的传染性强,一旦养殖过程中出现一例患病病例,会造成疫病在短时间内大范围传播,可能传染给饲养人员,因此还需做好防控工作,以降低疾病可能对养殖工作造成的不利影响。

1 高原牦牛布鲁氏菌病的特征

1.1 流行特点患病牛与带菌牛是布鲁氏菌病的重要传染源。母牦牛感染疾病后,妊娠期会从体内排出大量的病菌,生殖器官以及分泌的母乳中会有大量的病菌存在。该疾病会经过消化道进行传染,通过蚊虫叮咬、皮肤、黏膜等能够进行传播。且牦牛对于布鲁氏菌的易感程度可随生殖器官的日趋成熟而更容易感染,所以成年牦牛更容易患病,犊牛的发病率稍低。健康牦牛通过和病畜接触,即能够感染该病。牦牛误食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饲料、食物等均有可能感染疾病。该病还有可能经由呼吸道进行传播,患病牦牛通过吸入被布鲁氏菌污染的粉尘、飞沫等患病。饲养人员通过密切接触或是食用患病牦牛,有可能出现感染的情况。

1.2 临床表现症状该疾病的潜伏期长达2~24 周。母牛患病后,极易出现流产的症状,往往在怀孕的后期,流产的几率更高。流产前可能会表现出分娩症状,像阴唇乳房肿大、胁部下陷或是有乳汁分泌,阴道有灰白色或是灰色液体流出。流产后,排出的分泌物颜色比较浅,并掺杂着一些脓样絮片。并存在胎衣滞留的情况。后续会排出灰色或棕红色分泌物,味道恶臭,1~2周后好转。产下胎儿一般已经死亡,或是会产下发育不够完全的弱胎。

公牛伴有阴茎潮红肿胀的情况,易诱发睾丸炎和附睾炎。急性病例其睾丸肿胀疼痛,还有部分病例会出现发热症状,具体表现为间歇性发热,体温可达38℃~40℃,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后期疼痛感减弱,睾丸和附睾肿大。浑身无力、多汗,咳嗽。淋巴结肿大等,呈现全身性的疾病部分牛还会出现关节炎,多见于未流产的牛当中,这些牛在患病后关节疼痛肿胀,喜卧不喜动。患病牛多出现膝关节与腕关节疼痛,还可能出现乳房炎。

1.3 发病原因

1.3.1 环境因素牛羊养殖工作进行时,其生长环境对于其身体健康有着一定的影响。若是养殖过程中,牦牛生长的条件不符合牦牛的生长习性,会对牦牛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不利影响。另外,高原地区气候相对比较恶劣,一旦外界气候不佳或是温湿度不合理,必然会滋生大量病菌,威胁牦牛的健康生长,并为布鲁氏菌病的出现与传播创造了条件。

1.3.2 人为因素牦牛养殖工作进行时,人为因素会对养殖效益与养殖质量造成不利影响。若是养殖过程中,饲养人员忽视对环境的消毒清洁工作,对于布鲁氏菌的防治不够重视,则容易导致疾病出现和传播。

2 诊断

结合牦牛患病后的临床特征、流行特点等能初步进行诊断,若是想要进一步确诊,可采取实验室诊断的方式。可取流产病牛胎儿胃或盲肠中的内容物,母牛胎盘、阴道中的分泌物做细菌分离鉴定。

可以使用血清凝集试验对牛群进行布病筛查。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的应用较为广泛,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实用性强,可对该方式进行充分的运用。

3 牦牛布鲁氏菌病的预防和控制

随着高原地区畜牧业的持续发展,牦牛的饲养数量和饲养规模进一步扩大,为布鲁氏菌病的传播创造了条件。由于该疾病出现会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且防治难度大、死亡率高,因此一定要重视做好疾病的防治,真正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降低疾病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3.1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做好免疫接种工作是预防布鲁氏菌病最有效的途径,当前我国可用于防治布鲁氏菌病的疫苗种类比较多,需结合养殖实际,制定科学完善的免疫接种制度,结合制度有序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可选择牛布鲁氏菌19 号苗或牛型19 号(S19)菌苗,接种后,能够获得较好的防控效果。另外要注意,孕期牦牛不适合进行接种,更容易导致出现流产的情况。M5菌苗气雾免疫能够获得一定的防治效果。接种后,可以定期做好血清抗体监测,保证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一旦抗体水平较低,则需及时进行补免。

3.2 做好消毒工作日常需做好牦牛圈舍的清扫和消毒工作,及时清理牦牛的排泄物、分泌物以及其活动区域、饲养用具等,保证消毒工作能彻底、及时的进行。尤其是分娩、流产后所产生的物质,更需要做好消毒清理。在布鲁氏菌病的高发时期,更需要做好消毒清洁工作,适当增加消毒频率,将配置好消毒剂均匀喷洒于养殖的各个区域,同时要定期进行消毒剂的更换,以免出现耐药的情况。对于确诊的牦牛,要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并对其生长环境做好彻底的消毒,同时密切关注其他牛是否有患病症状。

3.3 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布鲁氏菌病会通过蚊虫叮咬、密切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所以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切断传播途径,对易感牦牛进行有效的保护。注意为牦牛的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除了做好消毒清洁工作外,还需加强畜牧业卫生监督,定期进行全面的布病检疫工作;布病的传播感染途径比较多,所以需要对流产物胎儿及分泌物、病畜产品等进行科学的处理。

首先,对于牦牛的流产物,可通过深埋的方式进行集中深埋,并对其进行彻底的消毒。对于牦牛的各种分泌物需要做好处理。

其次,需对病死牦牛的尸体以及患病牛的各种产品制品进行彻底的消毒。保护好水源、食物,避免被污染物污染。对于没有治疗意义的牦牛,需及时进行扑杀,采取焚烧、深埋等措施进行无害化处理。

最后,由于该疾病可能会传染给人,所以养殖人员需要做好防护。进入到养殖区域后,需穿好专门的衣物,佩戴口罩、手套等,进出养殖区都需要做好消毒工作,勤洗手。

3.4 注重动物引种过程中的隔离检疫养殖需坚持自繁自养的方式,并定期做好检疫工作。一般每年至少检疫1次,有条件的话,每间隔2~3 个月可进行检疫工作,对于阳性病例,要及时的采取有效防控措施。若是需要对外引进牦牛,需保证牦牛的健康,引进地无疫情,同时先做好隔离检疫。确定没有患病的可能性后,才可以进入养殖区进行饲养。

3.5 强化健康教育高原地区的农牧民对于布鲁氏菌病的防治缺乏一定了解和认识,未能清晰的意识到布鲁氏菌病对于养殖工作的危害,同时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差,易导致疾病的发病率高、传播范围广。针对该现状,畜牧部门需要加大重视程度,做好疾病的宣传工作,充分依靠多种途径,帮助相关养殖人员提高思想意识,掌握一定的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并且付诸实践,提高疾病的防治效果,创造更高的养殖效益。

3.6 健全防控体系,加大防控力度做好布病防控需要发挥政府、医疗机构、农牧等多部门的作用,现阶段,各部门对于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有所忽视,疾病的防治工作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面对疫病高发的情况,难以及时采取有效对策予以解决和改善。因此这需要在疫情发生时,发挥出政府、畜牧部门等部门机构的作用,强化各部门的责任,明确其义务,发挥区域联动,做好统筹规划,全面做好疾病的防控工作。

做好防控工作还需在日常养殖工作进行时,加强监测,对牦牛布鲁氏菌病做好各项分析工作,为疫情的预测、预防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在基层建立起防御机构,对相关工作人员加强技术培训,使其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能够为疾病的防治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定期对区域的牦牛养殖情况做好排查,掌握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明确疫情分布状况,为进一步做好疾病防控起到一定参考作用。同时,密切关注牦牛的生长情况,一旦养殖工作进行时牦牛精神、食欲状况出现异常,或是牦牛的生殖器官出现病变,则需要注意及时确诊是否牦牛已经患病。日常养殖工作进行时,还需做好牛群的净化与更新工作,培育健康牛群。定期做好检疫工作,及时淘汰检疫结果为阳性的牛。

3.7 未发病区域防治日常需加强饲养管理,选择高质量的牧草和饲料,促进牛的健康生长,满足其生长发育对于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禁止饲喂霉变饲料或是结冰饲料,增强牦牛的体质,促进牦牛的健康生长。保护好牦牛,保证其生长的环境安全安静,避免各种应激可能对其身体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注意不要过度使役,并为其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注意控制好圈舍的温度和湿度,做好保暖工作。

4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病,布鲁氏菌病会传染人与其他各种动物,给高原地区的牦牛养殖工作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针对该疾病,还需掌握其特征,对疾病有充分的了解,并加强防控工作,最大程度降低疾病可能对高原牦牛养殖造成的不利影响,降低布鲁氏菌病的发生概率,促进养殖工作获得更好的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