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牛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探讨

时间:2025-01-09

廖杰生/广西灵山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535400

何宗霖/广西灵山县太平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535400

谢方芳/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546100

近年来,广西地区充分利用区域优势,紧紧抓住养牛的发展机遇,通过“放牧+圈养”的方式积极发展养牛业,并把养牛业当作脱贫攻坚、助农增收的地方特色优势产业来抓。但是,广西地区养牛业仍以传统散养为主,存在资金缺乏、技术落后、饲料组织不到位、饲料营养不均衡等情况发生,导致牛在养殖过程中容易患病,其中消化系统疾病是牛的一种常发病和高发病,会严重影响牛的正常生长发育,直接造成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因此,有必要加强牛消化系统疾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的研究,以保证养牛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1 牛食道阻塞

1.1 发生原因牛食道阻塞是指牛的食管腔被饲料团或其他异物阻塞,造成牛下咽发生障碍,不能正常采食。该病通常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投喂大量大块茎类饲料所致,如番薯、土豆、玉米等;或由于牛吞食异物所致;另外,牛在采食时突然被驱赶,受到惊吓也有可能会引起食道阻塞。一般来说,由于吞食大体积饲料而引起的食道阻塞多为完全阻塞,而因为误食毛球等异物引起的食道阻塞多为不完全阻塞。

1.2 临床症状该疾病常在牛采食的过程中突然发生,主要表现为采食停止,并伴有惊恐、流涎、伸颈、空嚼磨牙、不断吞咽等症状发生,口唇周围附着有泡沫,如果进行采食或者饮水时,也可能从口鼻中流出。用手触摸牛颈部食道有可能会感觉到硬块的存在,如果是在胸部的食道中发生阻塞则摸不到。当食道完全阻塞时,有可能会继发瘤胃臌气,导致牛腹围臌大、呼吸困难,如若不能及时抢救,则很有可能导致牛窒息死亡。

1.3 防治措施首先在牛的饲养过程中,一定要将大块的饲料加工切碎后再进行喂养,同时还要防止牛偷食大块饲料,避免牛在进食过程中受到惊吓,以此来防止牛食道阻塞的发生。而一旦牛发生食道阻塞时首先要检查堵塞的严重程度,然后再确定采取相适应的应急措施。如果阻塞发生在颈部食道较前端时,可利用开口器徒手从口中深入掏取阻塞物。如果阻塞发生在颈部食道较靠后的位置时,可先用油水灌入润滑食道,再用双手在外部轻轻按摩挤压食道的阻塞物,使其转变为有利于在食道内通行的形状;或者用石蜡油灌入食道内,再用胃导管轻轻将阻塞物推入到瘤胃中。如果牛已经发生了急性瘤胃臌气或者继发瘤胃臌气,应当马上用穿刺针穿刺进行瘤胃放气,以防止牛窒息死亡,然后再由专门的兽医进行食道切开手术取出阻塞物。

2 牛前胃弛缓

2.1 发生原因牛前胃弛缓是前胃收缩力减弱和兴奋性降低,使饲料在前胃中滞留或排出的时间延迟而引起的一种消化机能障碍性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前胃弛缓的病因主要与饲养管理有关,长期喂养适口性较差的饲料、饮水较少、草料及喂养方式骤变、精饲料喂养过多等,都会导致牛瘤胃的消化机能下降,从而引发该病;或因为缺乏运动、饲养环境过于拥挤、潮湿、光照不足、通风不畅,以及其他不良因素的刺激,也会引发该病的发生。继发性前胃弛缓主要继发于牛产前(后)瘫痪、产后败血病、口蹄疫、酮尿病、牛巴氏杆菌病等疾病,常见于妊娠牛、产后牛、高产牛和老年奶牛中。

2.2 临床症状临床上前胃弛缓常以前胃蠕动减弱或停止,食欲、暖气、反刍紊乱,以及酸中毒为主要特征。病初期病牛步态缓慢、精神沉郁、食欲减少,只吃青贮、干草而不吃精料,或只吃精料而不吃草,发生便秘;而后表现为全身无力,食欲废绝,缺乏暖气和反刍,并开始腹泻,粪便多为恶臭味水样或黑色粘稠状,但体温正常;发病时间较长的病牛日渐消瘦,左侧肷窝下陷,后驱摇摆,常卧地不起。

2.3 防治措施首先饲养管理要科学,确保饲料优质安全、营养均衡,给牛喂足干草、饮用水,以及维生素、矿物质饲料;同时还要保证牛群有足够的运动量,饲养环境要干净卫生、通风良好、光照充足,尽可能地减少各种应激因素;最后还要对高危牛群(如临产牛、产后牛、高产牛等)留意观察,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可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和钙制剂来预防本病的发生。而对于病牛,可采用“清热健胃散”(主要成分为龙胆、黄柏、知母、陈皮、大黄、山楂、厚朴、六神曲等)来进行治疗,按每头牛100g 的剂量进行研末开水冲调后灌服或拌入饲料中口服;为防止酸中毒,应当减少或停止饲喂酸性饲料,并每头病牛内服人工盐300g、碳酸氢钠80g,或每头病牛静脉注射1000mL 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

3 牛瘤胃臌气

3.1 发生原因牛瘤胃臌气俗称“胀肚病”或“气肚病”,是一种常见的牛类消化系统疾病,多发于春、夏两季,可分为原发性瘤胃臌气和继发性瘤胃臌气两种。原发性瘤胃臌气一般在春末夏初时节容易发生,通常是由于进食大量多汁幼嫩青草及豆科植物(如苜蓿、番薯藤、甜菜等)、容易发酵的饲料(如酒糟、糖渣和豆腐渣等)、品质不良的青贮饲料、腐败变质的饲草以及带霜露雨水的牧草等造成的,或者误食有毒物质(如毛茛、乌头、毒芹等)、突然改变饲料及饲喂制度等也容易诱发此病。继发性瘤胃臌气常继发于食道阻塞、前胃弛缓、麻痹或痉挛、腹膜炎、创伤性网胃炎等牛疾病。

3.2 临床症状原发性瘤胃臌气通常多为采食后突发,病牛的腹部会急剧增大,肷窝部凸出明显,尤其是左侧肷窝部最明显,严重时甚至会高出脊柱。触诊时腹壁比较紧张且富有弹性,叩诊时能听见鼓音,听诊时瘤胃的蠕动声音减弱或消失。而病牛发病初期多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并出现呼吸困难、伸颈吐舌、口流唾沫、发出吭声、频繁回头望腹等病症;发病后期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目光恐惧并大量出汗,往往无法稳定站立及行走,突然倒地后不起,出现痉挛、抽搐的症状,最终因窒息或心脏麻痹而死。继发性瘤胃臌气的症状大多与原发性的类似,但发病较为缓慢,且臌气通常都呈现一定的周期性,有时会有不规则的间歇。

3.3 防治措施首先要防止牛长期过度采食多汁、易发酵的饲料和精料,防止牛暴饮暴食,不喂养带有霜露、雨水的牧草及番薯藤、甜菜等;然后在喂养大豆、豆饼类饲料时要先用开水浸泡后再进行喂养;同时还要做好饲料的保管及加工调制工作,禁止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喂养牛群,以防止牛瘤胃臌气疾病的发生。而对于病牛的治疗,原则上是减压排气,制止发酵,并保护和恢复瘤胃的正常生理功能。因此病牛臌气严重时要用套管针进行瘤胃放气,不严重时可用消气灵30mL、液体石蜡油500mL,加水1000mL 进行灌服;其次再灌服制酵剂鱼石脂、松花油等,起到消胀止酵的作用,或灌服蓖麻油、茴香油、硫酸钠等油类或盐类泻剂,排出瘤胃内的发酵内容物;然后在治疗过程中要及时强心补液,通过静脉注射5%葡萄糖液、5%氯化钙溶液、10%氯化钠溶液、20%安纳咖组成的混合溶液,促进瘤胃蠕动,增强牛心脏机能。

4 牛胃肠炎

4.1 发生原因牛胃肠炎指的是牛肠胃黏膜及其深层组织受到损伤或炎症,分为急性胃肠炎和慢性胃肠炎两种。急性胃肠炎多与饲养管理不当、饲料品质低、饮用水不洁、药物刺激、杂物刺激等有关,造成牛肠胃道消化机能减弱,从而引发急性胃肠炎,病症轻重缓急多有差异。而慢性胃肠炎与急性胃肠炎治疗不佳有关,直接病因是感染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4.2 临床症状患急性胃肠炎的病牛多表现为体温升高明显、食欲不振、精神低沉、舌苔发黄、饮水量增加等病症,并伴有腹泻和脱水的情况发生,粪便多为恶臭味水样,并混杂有大量的血液、黏液以及脱落的黏膜,最后卧病不起,出现严重的衰竭症状。而慢性胃肠炎的症状与急性胃肠炎基本一致,但发病周期较长,具有反复腹泻的情况发生。

4.3 防治措施首先要保证牛饲养管理科学,饲料健康安全,饮用水清洁,保健类药物使用合理;然后及时对牛栏、牛舍等区域进行清洁消毒,保证圈舍干燥卫生,降低病原生物的数量,以减少此类疾病的发生。由于牛胃肠炎病症顽固,根治的难度比较大,一般的西药治疗通常只治标不治本,因此多采用中医药进行治疗。可使用白头翁38g、黄芪35g、黄芩35g、黄柏33g、枳壳24g、猪苓23g、砂仁23g、泽泻22g,水煎汁灌服,每日1 剂;如果是病菌、寄生虫感染引发的,可在其中加入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等抑菌杀虫的中草药。此外,还要在日粮中适量添加些许益生菌、有机酸、维生素等,以改善牛肠胃的功能。

5 结语

综上所述,牛消化系统疾病是牛养殖过程中的一类高发、易患病,对牛的健康生长与正常发育有重大影响,如果不能及时发现与防治,定会给整个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要做好牛消化系统疾病的有效治疗,首要前提是要明确其发病原因,然后再采取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手段进行综合防治,才能提高牛消化系统疾病的实际防效,从而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