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猪场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

时间:2025-01-09

童树喜/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镇人民政府 321025

在猪养殖过程中,预防猪疫病对养殖场经济效益以及动物健康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某些猪疫病的病原还是人畜共患病原,因此,预防猪疫病对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也尤为重要。生物安全旨在减少病原体传入养殖场内(外部生物安全)和进一步传播(内部生物安全)的可能性措施。较高的生物安全水平也有助于提高猪场经济效益,并且有助于减少抗生素的使用。近年来,随着非洲猪瘟、猪流行性腹泻等难以控制的疾病出现,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猪疫病防控与生物安全的关系。此外,动物源性病原体也可引发人类传染病的大流行,如甲型流感病毒。在整个猪养殖生产链中实施生物安全措施可将新病原体引入养殖场及其在养殖场内传播的风险降至最低。因此,生物安全管理的关键思想是避免疫病在不同猪场之间或猪场内传播。虽然现有的猪疫病的流行病学知识可能存在知识空白,但由于病原体的传播方式仅限于少数,即使对特定疾病的知识存在一些差距,也可以采取有效行动。为了有效实施生物安全计划,相关工作人员,如兽医,必须知道猪疫病是如何传播的、疫病的感染风险及其重要性、疫病防控缓解措施以及如何评估猪场当前的生物安全水平。尽管如此,可持续的生物安全计划的实施及其持续改进仍然是许多养猪场面临的挑战。

1 外部生物安全措施

外部生物安全是将猪养殖与外部可能带有病原的任何物体隔离开来,涉及到动物引进和配种、人员和车辆、场地建设、饲料饮水等方面。

1.1 动物引进和配种当前,猪场引入病原体风险最大的行为就是引进动物,因此,科学进行动物引进工作能显著降低疫病发生风险。在当前的养殖体系中,为了提高猪的生产性能,通常需要在2~2.5 年的养殖周期后更换繁殖猪群。一些猪场采取人工授精或自繁自养的方式进行繁殖,但在遗传育种改良方面可受到制约,并且精液的安全性以及地方性疾病根除方面也可能存在问题。因此,虽然自繁自养和人工授精等繁殖方式可降低疫病发生概率,但从养殖经济效益来看,不利于猪场的持续发展。可通过生物安全措施降低该风险的同时不影响猪培育优良品种。也可通过设置隔离区避免引进动物带入主体的猪场。相对于主要的育肥和繁殖猪场,隔离猪场更倾向于外部养殖单元,应与主体猪场保持一定的距离而又避免长途运输。隔离区应单独饲喂,在隔离期间需对猪进行检疫和疫苗接种,待经检疫和免疫工作完成且无任何问题后可将隔离区的猪引入主体猪场,并且采用全进全出的方式进行。

猪繁殖也可通过分批次交配和检疫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生物防控。如果需要人工授精需要对精液进行检疫,并且从正规厂家进行购买。而需要其他种猪进行配种应设置单独的配种和繁殖猪舍,并在配种前对配种公猪进行检疫。

此外,猪场也应防止野猪等野生动物进入猪舍,而蚊、蝇等吸血昆虫、老鼠等啮齿动物也应在猪场的防控范围之内,避免由上述动物传入病原。

1.2 人员和车辆猪场工作人员和养殖场所需的运输车辆是猪场引入新病原的重要途径。在猪场的正常运营工作中,养殖场可能会接待猪场的参观访问人员及车辆,而猪场自身的工作人员、兽医、养殖器具修理人员、饲料运输以及养殖废物处理相关人员及其车辆也频繁与外界接触,可导致病原体进入猪场。而猪的长途运输也可引入其他病原。

进入猪场的人员的鞋子、衣物,甚至自身可携带多种病原,如沙门菌、蓝耳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等,而这些病原可通过直接的接触,或间接途径如气溶胶等传播给猪导致猪发病。而进出的车辆的轮胎、载入的货物等也可能携带有病原。因此,人员和车辆的管理在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方面也是管理的重点。

可通过划分洁净区和污染区来限制人员和车辆的进出。洁净区是猪场周边以及猪直接接触的地区,包括饲料仓库、猪舍、养殖设备间等。而洁净区以外的其他区域都被认为是污染区。而更衣室、浴室、消毒室则是两个区域之间隔离开来的分界区。因此,人员和车辆从污染区进入洁净区应进行严格的清洁、消毒,防止将病原带入洁净区。此外,围墙和栅栏是猪场与外界区域进行隔开的重要建筑,限制其他人员和野生动物进入猪场。对于所有不需要车辆进入猪场的操作例如兽医,必须将车停放在猪场外的停车区。

而猪场的某些操作需要车辆进入猪场,如运输饲料、相关养殖器具和其他养殖物品、运输养殖废物等,这需要在猪场建设之处设置好相关的车辆进出通道和路线。

此外,对于访问的人员最好设置有单独隔离的参观通道,需要在洁净区外设置接待区域,并且最好在人员来访前对来访目的、时间、24~48h 内有无其他猪场访问史等信息进行登记备案。进入养殖场前应更衣、沐浴、消毒,防止来访人员带入病原体。

1.3 动物运输用于在猪场之间或到屠宰场之间运输动物的车辆和这些车辆的司机在农场之间的病原体传播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降低此类风险。

首先应规定特定车辆的使用途径。“安全”的动物运输车辆不应用于危险物品的运输,如不得使用用于运输养殖废物的车辆将动物运送到屠宰场。同样,车辆不应在不同的农场装载动物,因为这会增加病原体传播的风险。因此,为每辆车应制定一份“准许运输”清单以及其运输路线。其次,要有计划、认真做好货车清洗消毒工作。装载和卸载动物是养殖场内动物与外界车辆或人员接触的最多的途径,而降低其传播风险的最佳方法是建造车辆专用装卸点。

1.4 附近的养殖场有很多疫病暴发,如蓝耳病和口蹄疫,往往呈地方流行性,可通过气溶胶从一个猪场传播至另一个猪场。因此,猪场的位置以及附近环境可影响猪疫病的发病率。如果在猪场附近1km 范围内存在屠宰场、垃圾场或其他猪场,可能会导致猪疫病暴发几率增加。因此,在猪场建设时,应科学选址,与公路、屠宰场、垃圾场和其他养殖场保持一定的距离。此外,在养殖场外种植树林或其他屏障建筑可防止该种传播途径。

1.5 饲料和饮水由于生产中的卫生条件,饲料本身通常不会构成风险,特别是经过热处理的饲料。然而,不同的病原体可能污染饲料成分,从而被引入猪场。而这种疫病传播风险可通过固定饲料供应链、防止人员或车辆污染饲料、建设单独的饲料仓库、饲料加工处理等方式降低。

猪场使用的饮用水也可能是病原体引入的来源。一种经典的与水污染有关的疾病是钩端螺旋体病,来自老鼠和其他动物的钩端螺旋体会污染水,被猪摄入后引发该病。此外,大多数粪口传播的病原体都有可能通过水传播。因此,应定期检查水的质量,至少每年1 次。水系统、水箱和管道应定期清洁和消毒。水处理也是常用的方法,包括通过过滤去除化学和生物污染物或化学氧化剂消毒剂灭活病原体。

2 内部生物安全措施

内部生物安全旨在降低农场感染后病原体传播的可能性。这些措施可分为:与畜群管理相关的措施、设施的卫生清洁和消毒、相关人员的管理等。

2.1 与畜群管理相关的措施与畜群管理相关的措施主要目的是控制动物的流动,避免不同年龄组的猪混在一起。通常避免出现违背生产流程的行为,可通过严格应用全进/全出系统,并辅以对新进动物的设施进行清洁和消毒来实现的。但是,这种管理措施还不足以应对所有疾病。例如,对于那些可以通过母猪传播的疾病,即使是同一批次的母猪之间的交叉培育也会导致疾病的传播。

2.2 与设施清洁消毒相关的措施这些设施有助于减少疾病的传播。一方面,在猪场设计时应该划分相关的清洁消毒场所,方便工作人员和车辆的消毒清洁工作。相关的养殖器械、猪舍应该进行定期清洁消毒。此外,在进行疫苗接种和疾病治疗过程中,也应遵循清洁消毒的相关要求。

2.3 人员相关的措施在猪场工作的人员是保持猪场内部生物安全的关键因素,可以及时采取相关的措施,另一方面也可成为病原体在猪场的传播源。因此,猪场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人员生物安全操作的规章制度,如进入猪场要消毒更换衣物,在养殖周期内应减少与外界的接触,禁止携带可传播病原的物品进入猪场等。

3 结语

生物安全已成为畜牧生产的基本要素,尤其是在猪养殖业等集约化系统中。避免引入新病原体并限制其传播将有助于提高猪的福祉、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并将有助于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更好地了解猪疾病的流行病学将有助于设计更好的生物安全计划,减少由猪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