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规模化猪场提高产仔率的技术要点

时间:2025-01-09

张红霞/河北省廊坊市农业农村局 065000

根据农村农业部统计,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国,2020 年产量4100 多万t,占全球产量的42%。但是如此巨大的产量不足以满足我国猪肉消费需求,数据显示,我国人均猪肉消费38kg 左右,2020 年由于疫情有所下降,每年还需要从欧盟和美国进口一定数量的猪肉。在生产能力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规模化养猪场每头母猪产仔数在18 头左右,繁殖能力低于发达国家。在生长周期上,发达国家母猪的生产周期为150d 左右,在我国只有少数规模化养猪场母猪一年能产两胎。在产仔成活率上,发达国家能达到96%以上,也高于我国。因此必须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母猪的受精成功率,改善妊娠期母猪的饲养环境,降低其坏胎死亡率,做好其助产工作,提升其产仔性能。

1 我国规模化猪场的繁殖现状

1.1 我国生猪产业概况

1.1.1 我国生猪生产的现状我国是全球第一猪肉生产和消费大国,肉产量连续24 年雄踞全球之首,1990 年肉类产量就达到2857 万t,排名世界第一,10 年后产量增长了114.4%,超过6100万t。2021 年,产量将达到8000 万t,将近全球总产量的30%,是世界第二肉产量国家美国的2 倍。1990 年我国猪肉产量2281 万t,约占当年肉类产量的80%。2000 年猪肉产量增长到3900 万t 左右,占我国肉类年产量的65.8%,占整个亚洲猪肉产量的80%。10 年后产量增长了114.4%,超过6100 万t。19年非洲猪瘟和2020 年疫情的影响,猪肉产能有所下降,2020 年末我国生猪存栏超过4 亿头,这标志着2021 年以来猪肉产能又持续恢复。

1.1.2 我国母猪繁育水平概况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猪场产仔率较低。管理一般的规模化猪场母猪一年能产仔16 头,管理良好的产仔率在20 头左右,每窝在10 头左右,分娩率为80%,非生产天数6d。而发达国家一般能提供26~30 头成活仔猪,尤其是非洲猪瘟等疾病的暴发,造成猪群死亡率高,增大了母猪的产科疾病,影响其繁殖力。

1.2 我国母猪繁育中的常见问题

1.2.1 缺乳常发生于产后,症状为体温上升,食欲不振,贪睡,乳腺肿胀,不哺乳,有脓性分泌物等。怀孕母猪发生乳腺水肿现象较多,有诱发乳房炎的风险,因此要及时处理。不给仔猪哺乳就会造成其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感染。

1.2.2 难产如果不能及时助产,难产会危及母猪和仔猪的生命,而且常会引起生殖道疾病,影响日后繁殖性能。

1.2.3 厌食如果发生感冒、炎症、腹泻、便秘等现象,母猪就会厌食,如果分娩长,产道受感染的机会就会增加。

1.2.4 断奶后不发情母猪过肥、失重过多、热应激等因素都会导致母猪不发情,一般来说,在哺乳期间如果营养跟不上,导致失重过多,就会因为体脂量不够而不发情。

2.禽类。雏鸡日粮中硫胺素缺乏1周即可出现明显症状。表现厌食,消瘦,消化障碍,角弓反张,头颈后仰而呈“观星状”。同时进行性肌麻痹症状比较典型,开始发生于趾部屈肌,继而波及腿、翅和颈部伸肌,以致双腿不能站立,双腿挛缩于腹下,躯体压在腿上。鸡冠常呈蓝紫色,后期出现强直性痉挛,最后倒地不起,体温降低至36℃以下,呼吸频率逐渐降低,肾上腺肥大,十二指肠肠腺扩张,后期黏膜上皮消失,一般1~2周后衰竭死亡。

2 影响母猪产仔性能的因素分析

2.1 疾病因素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疾病较多,一般由于细菌和病毒所导致,因为环境消毒防疫不达标或者操作不当等因素所致。目前母猪繁殖疾病以子宫炎症最为常见,常导致乏情、流产和受胎失败等问题频繁发生。

2.2 营养因素营养水平对于母猪产仔率有决定性影响,营养不足会影响激素分泌、胚胎发育、哺乳仔猪等过程。钙元素是卵母细胞发育的必需物质,缺钙胚胎发育就会受到影响,产后泌乳量也不足。缺锰,卵巢类固醇激素分泌受到影响,会造成母猪发情异常。缺硒,会影响维生素E 的作用,降低产仔率。玉米烯酮会引起年轻母猪的阴道炎,造成妊娠期母猪胚胎死亡,降低产仔率。

2.3 体脂因素要根据母猪的体脂判断其发育情况,一般要求配种前7 成膘,妊娠期8 成膘,背膘厚在18mm 适合配种,一般母猪在哺乳期体重损失可高达15kg,在妊娠期体重可增长30kg。如果母猪太瘦,脂肪不足,就无法满足自己和胎儿的生长需求。如果过肥,腹部体脂过多,挤压腹腔空间,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同时减少哺乳期的采食量,影响乳汁分泌。研究显示,如果分娩后体重损失大,那么发情间隔就会延长,如果背膘小于12mm,会降低2~6 胎的产仔数。

2.4 温度因素精子生成是适宜温度低于体温3~5℃,在高温下其生理机能会下降,精液品质下降。进入母猪生殖道之后,会影响受精卵的形成。研究显示,将公猪放在33℃的高温下3d,半个月内就会出现精子品质下降。其受胎率将会下降20%~40%,存活率和每窝仔数都受到明显影响。夏季高温季节会造成母猪的卵巢机能减退,受胎率下降。当环境温度在30℃左右时,死胎率增高,窝重降低,胚胎成活率下降。同样温度过低也会影响其产仔率,因此有必要通过安装空调等方式调节环境温度。

2.5 叶酸等因素研究显示,在母猪的第一周饲料中每千克添加15mg 叶酸,然后减至10mg,产仔率提升效果最为明显。布鲁克斯的研究显示,在每千克日粮中添加227μg 生物素,产仔率能提高9.5%。此外运动量会影响母猪的体质,如果运动量不足,母猪的体质孱弱,免疫力低下。品种也是影响母猪产仔率的关键,要选择优良母猪进行配种。母猪胎盘效率和厚度也给产仔率带来积极影响。

3 提高规模化猪场产仔率的技术要点

3.1 母猪生产各阶段的饲养管理

3.1.2 妊娠期的饲养管理妊娠前期,从配种到30d 这段时期,为提高胚胎存活率,采食量不宜过高,以保证孕酮的分泌。如果断奶母猪过瘦,在当天就要提高营养水平,尽快恢复体重。妊娠中期,在30~80d 这段时间,不会轻易发生流产和死胎现象,但是要保持维生素供给充足。这期间要适当增加饲料的营养,保证期健康成长,在能量沉积阶段保证蛋白质沉积,对于体质差的母猪不可过度饲喂。妊娠后期,在80~110d 这段时间,仔猪胎儿发育较快,乳腺和胎儿都需要营养,喂食量应该增加20%~50%左右,这期间必须要充分供给蛋白质,特别是氨基酸和钙、磷、维生素等微量元素的供给。

3.1.3 哺乳期的饲养管理为提高泌乳量和品质,这一阶段要确保母猪采食量,同时缩短哺乳期,如果缩短到45d左右,则相对60d 产仔量能够增加两头。要注意不要在这一时期过多损失体重,适当喂食,提高赖氨酸水平。还可以在日粮添加复合膳食纤维,以提升仔猪性能。此外,发酵豆渣等也能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

3.2 查情配种技术配种方面可采用人工受精技术,要授精前要检查精液的质量,淡乳白色为正常,如果呈红褐色,可能混有血液,如果呈绿色且有氨味,可能是炎症。人工授精前要将母猪外阴用高锰酸钾溶液搽拭干净,可使用海绵头输精器采集,并且在前头涂上红霉素软膏。当前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结合提高配种质量的方法,在规模化猪场中应该大力推广。

3.3 针对常见问题的技术措施在子宫炎症预防方面,要优化饲养管理,降低哺乳料中油饼的含量,不能喂食发霉变质的食物,严格进行消毒,熟练适当地进行输精操作。要根据母猪的症状分析病情,在此基础上接种疫苗进行防疫。

针对缺乳问题要对产房和猪体表进行消毒,必要时注入催产素,针对子宫炎的风险可以向母猪体内注射50mL的宫炎洁。

针对难产问题可提供母猪足够营养,确保母体的生长发育,促进其运动增强胎儿活力,增强子宫收缩性。还可以通过减少饲料粗纤维的方式减少热应激。

针对厌食问题,要加强产房消毒,安装空调等设备,降低母猪的体温,多喂哺乳料,提升饲料的适口性。

针对不发情问题,可以采用公猪进行刺激,也可以通过母猪打斗进行刺激,还可以注射催情药物。在妊娠期要注意营养水平,确保其体内脂肪积累。

3.4 科技繁育的创新技术采用智能化技术打造规模高效的养猪场,提升饲喂自动化程度,使用计算机控制母猪的进食量,实现定时定量喂养。

通过利用环境监测技术对猪舍环境进行监测,改善猪舍环境,采用机械化设备自动清理粪便,确保猪舍清洁。

构建防疫系统,加强猪舍消毒工作,建立定期检疫制度,做好疫情监测,制定完善的后备母猪选育监测方案,完善疫情预警与淘汰机制。

采用科学培育方法,进行猪种的选育和改良,选定参加性能测定的种公猪供给精液,提升酮体瘦肉率和产仔率。

提升饲料的营养水平,优化配方,运用现代化技术对饲料原料、配合饲料等营养成分和组分的检测分析,改进日粮,在日粮中添加发酵豆渣等营养物质,提升营养水平。

采用楼房生态养猪的模式,引入新风系统,空调系统,调节温湿度,设置螺旋式运动跑道,供生猪充分运动。同时充分实现人、猪、设备、车辆和污染物的分流,给母猪繁育创建一个良好舒适的环境。

4 结语

要提高规模化猪场的产仔率就要给母猪创建舒适优质的环境,采用科学合理的饲养方式,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育种工作、配种工作、繁殖工作进行创新,针对常见问题采用有效技术手段,将技术成果转化为产仔性能的提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