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羊常见细菌性传染病的诊疗与防治

时间:2025-01-09

宋秀艳 王新章 张翠梅/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小街基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 028417

因羊肉具有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等特点,一直以来是居民主要消费的肉类品种之一。绵羊、山羊的存栏数量逐渐增高,养殖的技术、方法不断得到改善与进步,羊肉及其附属产品(羊奶、羊皮、羊绒、羊毛)也深受百姓喜爱,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羊产业不断壮大与发展,羊群的频繁调运、不科学的免疫程序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羊养殖业的发展,羊细菌性疾病是羊生产养殖中较为多发的一类疫病,具有传染性强、分布范围广等特点,一旦发现不及时或治疗手段不科学会对养殖企业、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准确科学地熟悉羊常见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和诊疗方法,提高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可以大大减少羊群发病概率,提高养殖效益。

1 羊细菌性传染病特点

1.1 传播速度和范围较小与病毒相比,大多数的细菌一般不会随着空气或空气流动距离迁移,除少数病原菌(分歧杆菌、支原体、细菌芽孢)外,大多数细菌很少经过呼吸道感染。因此,细菌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常常受到限制。

1.2 病原存活能力较强与病毒相比,细菌对生存环境和条件的要求相对较低,在自然环境中的存活能力较强。在大多数的空气、水、土壤、灰尘、垃圾中都可存活。因此,注重养殖场环境内外的消毒就显得尤为重要。

1.3 主要感染途径为消化道和伤口羊细菌性传染病大多呈水平传播,多通过消化道和皮肤皮损粘膜传播。如巴氏杆菌、沙门氏菌感染经消化道感染;破伤风、链球菌等经皮肤粘膜感染;布氏杆菌、炭疽等主要经过消化道或伤口感染。

2 羊常见细菌性疾病概述

2.1 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菌,两端钝圆,或散在或成对存在。羔羊和幼龄羊对本病最易感,羊出生后6~42d多发,有时3~8月龄的羊也可见发生。确诊羊和带菌羊是本病主要的传染源,其可通过粪便将病原散到外界中,污染垫料、器具、空气等,对健康羊群造成潜在的威胁。羊大肠杆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羊发病时为地方流行性或散发性。

肠炎型:7d 内的羔羊感染大肠杆菌后表现为肠炎型。病初体温升高至41.5℃以上,粪便先呈糊状,由黄色变为灰色,随后粪便呈液体状并含有泡沫,有时混有血液和粘液。病羊腹痛、拱背、委顿、虚弱、卧地,如不及时治疗,可经24~36h 死亡。对病死羊进行解剖可发现尸体严重脱水,胃肠道内容物为黄灰色半液状,粘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发红。

败血型:主要发生于14~42d周龄的羔羊,病初体温升高至41.5℃~42℃。精神萎靡,四肢僵硬,视力障碍,卧底、磨牙,口吐白沫,鼻流粘液。有些羊关节肿胀、疼痛,最后昏迷。对病死羊进行剖检可见腹腔和心包内有大量积液,有纤维素,脑膜充血。

2.2 沙门氏菌病沙门氏菌属革兰氏阴性杆菌,没有荚膜和芽孢。患病动物感染后多变现为败血症、肠炎和孕羊流产。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育成期羔羊常在夏季和早秋季节发病,妊娠羊则主要在晚冬、早春季节发生流产。

腹泻型:羊发病初期体温升高至40~41.5℃,食欲饮欲减退,腹泻,患病羊排出粘性带血性粪便,气味恶臭。

流产型:孕羊发生腹泻,在流产前、后数天阴道内有分泌物流出。病羊产下的活羔羊体质虚弱、腹泻,往往在1~7d 内死亡。发病母羊可在流产后或无流产的情况下死亡。在生产中,羊群暴发一次,一般持续2~3 周,绵羊感染后的流产率和所产羔羊的死亡率近60%以上。

2.3 葡萄球菌病葡萄球菌病为革兰氏阳性,无鞭毛,不形成芽孢、荚膜,常呈葡萄串状排列,长可引起动物皮肤化脓性炎症、菌血症、腐败症和内脏器官严重感染。葡萄球菌病可通过多种途径感染,损伤的皮肤、粘膜是主要的入侵门户。葡萄球菌经消化道感染可引起食物中毒和胃肠炎;经呼吸道感染可引起气管炎,肺炎;也可经常与其他病原菌呈混合型感染。

羊感染葡萄球菌后通常会引起一种病程短促的急性坏死性乳房炎,感染后24h 发病,常于2~3d 死亡。乳房发热、疼痛、高度肿胀,皮肤紧绷呈蓝红色。乳房分泌物呈红色或黑红色,带恶臭味。羔羊表现为皮炎或脓毒血症。

2.4 羊败血性链球菌病该病主要特征是全身性出血性败血症及浆液性肺炎和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病羊和带菌羊是该病主要的传染源,呼吸道和皮肤黏膜损伤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本病的发生与气候有一定的关系,新疫区多在冬春季节发生,危害严重;常发区为散发,发病率为15%~25%,病死率达80%以上。

病羊病初体温升高至41℃以上,精神萎靡,垂头、弓背、呆立、不愿走动。食欲废绝或减退,反刍停止。患病羊眼结膜充血,流泪,流涎、咳嗽。排出的粪便有时带有粘液或血液。妊娠母羊阴门红肿,多发生流产。

2.5 破伤风病破伤风是破伤风梭菌经伤口厌氧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创伤性、中毒性人畜共患病,以骨骼肌持续性痉挛和对外界刺激反射兴奋性增高为特征。

成年羊感染后发病初期症状不甚明显,发病后的中、后期才出现全身性的强直症状,常发生角弓反张和瘤胃鼓气。行走时呈现高跷样步态。羔羊的破伤风常起因于脐带感染,可呈圈舍性流行,角弓反张明显,常伴有腹泻,病死率较高。

2.6 羊梭菌性疾病该病是由梭菌属中的多种细菌引起的一类急性传染病,主要包括羊快疫(腐败梭菌)、羊肠毒血症(产气荚膜杆菌)、羊猝狙(C 型魏氏梭菌)、羊黑疫(B 型诺维氏梭菌)。其中,羊快疫以绵羊多见,羊猝狙以1~2 岁绵羊发病较多,羊黑疫以 2~4岁肥胖绵羊发生最多,山羊也可感染。该病病程短促,发病后症状也不十分明显。发病后的病羊会口吐白沫或是嘴唇抽搐,短时间内便会死亡。剖检可发现病羊胃肠内有严重糜烂或出血性病变,肝脏坏死,肾脏高度软化。

3 综合防治措施

3.1 加强饲养管理从业人员一定要树立“养防结合、防重于治” 的理念,做好平常规范管理。保证圈舍内外有适宜的光照、通风、温度和湿度。对于羊群的粪便要及时的清理,对于圈舍内外环境要定期消毒,定期轮换使用消毒药物,对于粪便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从疫区进购羊群,对于跨地区引入的羊群要首先进行隔离,确保无病后再混群饲养。坚持“全进全出、自繁自养”的养殖模式。

3.2 加强疾病防控目前,疫苗接种是减少疫病发生最有效的手段。对于羊只,要按时按量的接种好疫苗,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发展。首先要保证疫苗来源的可靠,运输过程的安全,保证疫苗的生活性稳定;然后在注射时要保证使用剂量准确和给药方式的正确;最后在注射后要进行抗体检测,对于免疫失败的羊只要及时进行二次免疫。另外,还要做好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定期做好驱虫药的投喂与注射,减少寄生虫病的发生。

3.3 加强饲料营养对于羊群饲料,

一定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搭配,保证蛋白质饲料、维生素饲料、矿物质饲料、能量饲料配制均衡;干饲料和青绿多汁饲料搭配适宜。在饲料中适当加入一些酶制剂、酸制剂、乳酸菌等活性有益物质,提高羊只的免疫力,减少羊群的发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