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羊养殖中常见病的类型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5-01-09

许颖 葛威/内蒙古兴安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37400

侯璐/内蒙古兴安盟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137400

目前,羊业的模式主要是规模化和散养,但随着羊群饲养数量的增多,羊群疫病的防治防控仍是养羊业中重点要做好的工作内容。基于此,文章对羊饲养中常见的普通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进行概述,以引起从业者树立“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理念,进而掌握科学依据,提高产业效益。

1 羊常见病的种类

1.1 普通病普通病主要包括外科病、内科病和产科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普通病的发生发展主要是由饲养管理不规范而造成的,如瘤胃积食、瘤胃鼓气、子宫内膜炎、肢体创伤等。对于羊普通病的治疗,需要改变饲养管理方式,配合全价饲料,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能量饲料的合理搭配,并保证其充足的供给。此外,还要配合相关的药物进行治疗,确定用药的剂量,以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

1.1.1 瘤胃酸中毒该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羊只食入了过多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谷物、苹果、马铃薯)而导致的。

患病羊出现精神沉郁,倒地侧卧,拒绝进食,并出现磨牙症状。某些发病羊只还会出现腹泻症状,可在粪便中找到整粒谷物,发病后期出现严重脱水,持续时间长的病例还可能出现蹄叶炎。对于该病的治疗一般可口服氢氧化铝粉末配成水悬制剂,每次1~2g,一日2~3 次;或口服碳酸氢钠配成的水悬剂,每次40~60g。每日2~3 次。

1.1.2 羊肠道扭转当羊只摄入豆类牧草或其他易于发酵的饲料时,食糜快速经过瘤胃和网胃,使瘤胃和网胃体积变小,随着大肠内物质的发酵,器官的体积又会增大,一些羊只就会发生肠肿物的突然扭转,而导致羊只的迅速死亡。该病的发生一般无任何临床症状,对病死羊进行剖检可见肠肿物呈180°~360°顺时针扭转。该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尸检的结果进行,对羊养殖有一定的影响。

1.2 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感染引起的一类传播速度较快的疾病,这类疾病容易造成羊群大量死亡。在兽医临床中,病原微生物一般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在生产养殖中,羊常见的传染病有巴氏杆菌病、羊布氏杆菌病、口蹄疫、羔羊痢疾等。当发现羊群中有个体出现疑似传染病的症状,要及时对发病动物进行隔离、检查,对于有治疗必要的开展治疗。在查清病情,确诊病原后使用药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除选用西药外,还可选用中兽药进行给药治疗,药物在使用时需要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进展给药,避免盲目用药现象,慎用抗生素,对于抗生素药物要轮换给药,避免只使用一种药物,造成耐药性的发生。

1.2.1 羊支原体肺炎该病是由支原体引起羊呼吸道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一般为为精神迟钝,呼吸频率增加;严重的发生纤维素性肺炎,肺实变,肺脓肿,胸膜炎。发病初期表现为咳嗽,体温升高,食欲下降和生长速度减慢,肉羊的生长率和屠宰率都会降低。对病死羊进行剖检,最为典型的症状为肺部腹面有暗红色的萎缩区,2~3周后发展为红灰色的实变,经常伴随胸粘连。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发病羊和带菌羊是本病主要的传染源。

1.2.2 李氏杆菌病本病主要有单核细胞李氏杆菌感染引起,临床上主要引起反刍动物的流产。本病发病急,病程短,羊群感染后24~48h 内死亡,成年羊发病后往往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羔羊可因接触带菌的青贮饲料、饮水等而感染发病。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入侵机体,引起羊只的败血症、流产,本菌对肠道、胎盘以及延脑有一定的亲和力,这种特异性定位使病原菌能从口腔黏膜伤口入侵,引起脑部炎症。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较为多发,李氏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环境和牧草中,pH 低的青贮饲料有利于李氏杆菌的大量繁殖,大约在青贮饲料10d 后暴发该病。该病可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进行治疗给药。

1.3 寄生虫病羊寄生虫病具有群发性、季节性、隐性感染的特征,由于大多数寄生虫肉眼观察并不能看到,当寄生虫寄生到一定数量时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如若治疗不及时会对羊群造成严重的危害。当寄生虫感染羊体后,会对羊只产生以下方面的危害:一是寄生虫会产生大量的毒素,造成机体内组织受损;二是某些消化道寄生虫会夺取机体内的营养物质,造成羊只体况的渐进性消瘦;三是某些寄生虫的入侵,会引进其他病原微生物也进入机体引起伤害,造成继发性感染,造成病羊死亡。

1.3.1 羊隐孢子虫病羊隐孢子虫病主要是侵害小肠部位,经粪-口途径在宿主间传播,新生羔羊感染后会出现大量水样腹泻。饲养较好的动物,症状通常持续7d 后才能缓解恢复。该病会引起羊的脱水,食欲不振,腹腔扩张,倦怠。羊感染卵囊后,卵囊在肠道中脱落分散入侵肠道的3~7d,会频繁发作腹泻,高峰期每克卵囊粪便中的卵囊数量在105~107 个。对病死羊进行解剖可见,肠道内气体扩张,并伴发有肠炎和结肠炎,有时粘膜表面可能看起来并无异常。

环境中的隐孢子虫难以控制,主要是因为隐孢子虫卵囊分布广泛且可以交叉感染很多自由生活的物种,并且这些感染常无症状。对于羊养殖场来说,啮齿类动物可能是隐孢子虫的储藏宿主,鸟、昆虫和人也可能是机械传播途径。

1.3.2 胃肠道蠕虫病胃肠道蠕虫病是降低生产性能的最主要的病原之一,这类寄生虫能减少羊只肉、奶和毛绒的产量,严重影响养羊的经济效益。在集约化的饲养模式中,可采用驱虫药作为常规治疗手段来控制该病的发生。寄生虫病的症状严重程度和对胃肠道的破坏性受宿主年龄、品种、免疫经历和营养状态的影响。临床上主要以脱水、腹泻、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为主要症状。病理学可见增生性胃炎,皱胃粘膜增厚,皱褶表面水肿,并出现大量结节。羊胃肠道蠕虫常见的有线虫类、吸虫类和绦虫类,但任何一种寄生虫病的控制都是基于其各种不同种类寄生虫病学的深入了解,但每种病的控制都需要区别对待。

2 综合防治措施

2.1 加强饲养管理一是要做好圈舍内外环境的消毒工作;二是及时清理粪便;三是做好圈舍内环境的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四是按照羊只的生长情况合理分群;五是做好饲料营养的科学搭配。

2.2 做好疫病防控措施一是做好疫苗接种工作,保证疫苗的来源可靠,注射剂量的精确;二是做好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做好优势虫种的筛选鉴定,科学选用抗寄生虫药;三是对于发病羊要及时做好隔离和治疗,充分运用现代仪器科学诊断,合理用药;四是结合养殖实际,制定免疫计划和补种计划。

2.3 树立“防重于治”的科学养殖理念从业者一定要树立“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科学养殖理念,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不从疫源地购进羊群,必要购进种羊时一定要先隔离观察,确保无病后方可进行混群饲养。从加强饲养管理、保证环境圈舍卫生、饲料搭配合理等诸多方面开展疫病防控措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