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提高母猪生产性能的措施

时间:2025-01-09

付天明/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畜牧站 638300

1 影响母猪生产性能因素

目前影响规模化猪场母猪生产水平的因素很多,主要表现在猪场建设标准、设备、疾病、品种、群体稳定性、营养(饲料)以及生产管理等方面。

1.1 无计划配种目前在大多数的种猪生产场存在没有具体的配种计划,母猪发情后只是根据公猪的生产情况采精进行配种,没有考虑母猪和公猪的生产水平,以及猪只之间的近交和后代种猪的选留问题。经过几年的无序生产后,优势公猪的后代在场内大量的存在,后代配种走向近交。

1.2 影响母猪生产性能的疾病母猪繁殖障碍病因多而复杂,有非传染性因素,也有传染性的因素,在规模化猪场常规的免疫、保健,严格的生物安全制度、良好的饲养管理是减少影响母猪生产性能疾病更重要的方面。

1.3 群体的稳定性目前猪场种猪群体的稳定性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第一是母猪的淘汰率不足,导致猪场大量地产老龄母猪的存在,拉低了整个母猪群体的生产水平;第二是某些猪场为了短期的效益大量而淘汰返情母猪,然后补入后备母猪以维持群体,导致整个群体存在大量一、二胎母猪,群体生产水平较低。这两个原因都会导致母猪群体结构不合理,造成低产的稚龄或老年母猪的大量存在。

1.4 营养(饲料)母猪饲料不仅仅是指饲料营养的均衡,在目前激烈而成熟的饲料产业竞争条件下,一般的饲料都基本能满足母猪的营养需求,只是需要注意在母猪的不同生理阶段在微量元素、维生素的方面给予关注,但是饲料的另一个方面还在影响着猪场的生产,这就是饲料的饲喂卫生问题。猪场里面存在的饲料霉变、料线污染、料槽清洁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着种猪的生产水平。

1.5 生产管理生产管理是当今猪场存在的最大问题,也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前提。只有良好、有序的生产管理体系才能准确的找到问题的所在,并对症下药。

1.6 饲养环境种猪的生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母猪的发病率。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对母猪至关重要。

2 提高母猪生产性能探析

2.1 通过控制选择母猪群体首先通过一个月的时间对低产、有缺陷的种母猪进行统计。统计标准为:连续两胎总产仔数低于9 头;存在肢蹄疾病或受损的母猪;连续两次哺乳期仔猪存活率高于8%的母猪;断奶仔猪均重低于5kg 的母猪。

得到统计结果后在进行分析,对其中的绝对地产母猪进行淘汰;并补入优秀后备生产母猪群。加强生产母猪的饲养管理,由专业人员按季度对母猪群体情况进行一次分析,将母猪的群体轮淘率控制在30±3%,提高群体生产水平。

严把后备母猪挑选关,制定专门的挑选标准。挑选头小颈短,尾细短,嘴大、叉深、下颌略长(更好),体长、腹宽,后躯大、肢高、胸宽、臀要圆,阴户大且下垂,阴户远距尾根;中等膘情,不过肥、不过瘦;有效乳头数一般品种要求在7 对以上,地方品种要求在8 对以上,而且排列整齐、均匀,无瞎乳头,乳距要宽,乳头长短粗细适中,乳房忌肉乳房;性情温顺、不挑食的种猪作为种用。

2.2 规范配种计划对场内种母猪和公猪进行清理,建立初步的繁育群体,根据种猪情况,每周制定配种计划,根据配种计划进行配种。实现场内种猪血统的统筹安排,避免后代走向近交。

2.3 针对数据积累和生产管理梳理问题为了形成系统的生产数据库,规范生产管理,在生产实际中利用专业的生产管理软件。猪场设置专门的统计职位,每天对生产进行收集和录入,再对进行数据分析,针对数据分析所反应出的问题进行定期反馈和讨论。

2.4 母猪饲养管理为了提高母猪的生产效率,对母猪分娩率、产仔数、哺乳能力以及发情断奶间隔等指标进行改善,制定产房母猪的饲养管理规范。

制定专门的查情、配种规范操作流程,并对技术人员开展相关的现场技术操作培训。

对不同阶段母猪的饲喂量进行规范,母猪分阶段集中饲喂。并对不同阶段母猪进行比较背膘检测,根据测定数据对饲喂量进行微调。

根据母猪的饲养情况,分不同情况制定母猪适应的温湿度度标准,并根据监测数据进行猪舍环境控制。

2.5 母猪饲养环境的改善为了饲养管理措施实施的可行性,需对已有的风机、水帘、门窗等设施设备进行清理整修;新增加喷雾等保温防暑设施,以保证母猪在极端天气的生活环境;增加温湿度计等检测设施。

设施设备增加后场内选定专门人员进行设施设备操作使用和维护的培训,保证设施设备的使用。

对精液稀释粉、疫苗以及兽药等消耗性物资,根据使用效果和试验效果制定相关的采购目录,保证物资的质量。

2.6 规范免疫程序和加强监测公猪的精液、场内潜伏疫病等也影响着母猪的生产力。根据每个猪场情况,制定相关的免疫和保健程序;每个季度采集公猪的精液、场内各个阶段猪只进行采血检测,对各种威胁猪场猪只健康的疫病进行监控,并根据检测调整相关的免疫和保健程序。制定相关的生物安全维护措施和入场流程、隔离等生物安全规范(可视化),执行并进行严格的监督。

3 提高母猪生产成绩关键措施

3.1 采取母猪适时配种正确掌握母猪的发情和排卵规律,及时交配或输精,提高交配成功率。母猪排卵一般发生在发情开始后24~48h,排卵高峰在发情后36h 左右,母猪排卵持续10~15h 或稍长时间。卵子在生殖道内保持受精能力的时间是8~10h,而精子在母猪生殖道内一般能保持10~20h 有受精能力。因此,配种要选择在母猪排卵前2~3h 进行。生产实践中,只要发情母猪接受公猪爬跨或用手按压母猪腰部呆立不动,就可以让母猪第一次配种,再过8~12h 进行第二次配种,效果较好。

3.2 抓好生产“三个关键”环节第一个关键时期,前30d,受精卵从受精部位移动附植在子宫角不同部位并逐渐形成胎盘的时期,在胎盘未形成前,胎盘很容易受到环境条件影响。这个时期胚胎发育和母猪体重增加较缓慢,不需要额外增加日粮的数量。第二个关键时期60~70d,胎儿发育较快,互相排挤,易造成位于子宫角中间部位的胎儿的营养供应不均,致使胎儿死亡或发育不良,粗暴对待母猪,大声吆喝,鞭笞,追赶,母猪间互相拥挤咬架,都会影响子宫血液循环,增加胎儿死亡率。第三个关键时期,90d 以后,胎儿生长发育增重迅速,母猪代谢的同化能力强,体重增加很快,所需营养物质显著增加,胎儿体积增加,子宫膨胀,消化器官受挤压,消化机能受到影响。减少青绿饲料的喂量。增加精料特别是蛋白质较多的饼类饲料,满足母猪体重与胎儿生长发育迅速增长的需要。

3.3 抓好疾病防治饲养后备母猪时应对影响生产性能的疾病,如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蓝耳病、乙型脑炎等进行有效预防。仔猪的饲养管理是综合性的工作,如温度、湿度、卫生条件等。仔猪在初生时比较容易发生肠道疾病,由于此时其血脑屏障还没有完全建立,容易对一些药物产生过敏,建议预防应以口服为主,可选用的药物有硫酸粘杆菌素、庆大霉素、链霉素、氟哌酸等。重在预防,如果发病再治,将大大降低仔猪的生长性能和养猪的经济效益。□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