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绵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控

时间:2025-01-09

王金好/河南省新野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473500

戈林兴/河南省新野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473500

随着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改革,畜牧业发展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市场对羊肉、羊皮、羊毛等畜产品需求量不断上升,绵羊养殖规模也朝着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目前,随着绵羊饲养数量不断增多,疫病防控成为羊养殖业中亟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在羊群疫病防控中,布氏杆菌病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病在羊养殖业中具有一定流行性,严重阻碍了羊养殖业的发展甚至对社会公共卫生也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对于绵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控在绵羊生产养殖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布氏杆菌病概述

布氏杆菌病属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常见传染病,在我国属二类动物疫病。该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严重危害绵羊生殖系统、淋巴系统,感染羊群生产性能严重下降,对养殖人员也存在感染的可能性。基于此病的发生和流行会给养羊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也会挫伤养殖户的积极性。因此,在畜牧生产和临床兽医防治中一定要对布氏杆菌的防治引起重视。

布氏杆菌病呈地方流行性,睾丸炎、关节炎、流产为绵羊感染布氏杆菌后主要临床特征。布氏杆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常温下可存活1~3 个月,60℃经30min 即可将其杀死。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确诊患病羊和带菌动物。布氏杆菌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破损皮肤等进行传播。在兽医临床中发现,患病母羊的胎衣和阴道内的分泌物中常含有大量布氏杆菌,这些分泌物的排出会对圈舍内的地面、器具造成污染,对于易感动物是潜在的危害。有文献报道,患病公羊的精液内也可存布氏杆菌,可通过配种进行传播。

有研究表明,母羊感染布氏杆菌布的概率要明显高于公羊,尤其是初产母羊的发病率尤为高。母羊在患病后通常会发生一次流产,同时还会伴发乳房炎和胎衣不下等症状。公畜感染后则发生睾丸炎,精子质量下降或出现无精症,严重影响生殖能力。布氏杆菌病的发生与传播通常是由于缺乏科学饲养管理、羊舍内过于寒冷潮湿以及羊群过于拥挤等因素引起。患病绵羊感染后,产肉量、产毛率、产绒量和产奶量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严重阻碍了羊产业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到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此,对于绵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控势在必行。

2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临床兽医学研究表明,妊娠母羊患病后通常在其妊娠3~4 个月时会发生流产,流产前期孕羊阴道黏膜红肿,阴道内可见大量灰白色黏性分泌物,患病公羊主要表现为附睾炎以及睾丸炎,睾丸存在剧烈的热痛感,同时明显肿大,自身配种能力也逐渐降低。

对患病羊进行剖检可见,流产胎儿的肌间及皮下部位充满了黏性浆液,胎儿胸膜腹腔内存有淡红色液体并混有纤维素,胎衣上出现纤维素絮状物,胎膜明显变厚,可见出血点。患病母羊子宫黏膜表面可见大量分泌物,粘膜表面增厚、混浊。患病公羊的精囊上可见坏死灶和出血点,睾丸以及附睾部位存在明显化脓。

3 布氏杆菌病防控措施

3.1 树立科学养殖理念在基层,布病的防控与净化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开展。对于企业领导、养殖户来说一定要树立科学“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科学理念武装头脑。需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羊群定期进行采血检测和诊断,对于发现阳性病例的羊只要及时淘汰。面对此种情况,在基层调研中发现,许多绵羊饲养户和部分养殖场往往会出现检测不定期,检测科学的现象或是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这一项工作不能长期科学地坚持进行下去,就为布氏杆菌的发生和传播带来可乘之机,埋下隐患的种子。

3.2 加强对羊群的饲养管理在畜牧生产方面,要对绵羊生存的圈舍内外定期开展消毒和粪便的清理工作。根据羊群生长不同阶段制定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和通风情况,按照羊群个体大小合理安排饲养密度以及运动场。在喂养方面,要对绵羊进行全价饲料的营养配比工作,蛋白质饲料、能量饲料、粗饲料、青贮饲料、维生素饲料、矿物质饲料要进行合理搭配,还要在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像黄芪多糖、葡糖糖氧化酶、地衣芽孢杆菌等有益物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抗病性。饮水要保证清洁卫生,对于半开放式圈舍,北方冬天较为寒冷,要做好圈舍的保温和饮水的温度把握。

3.3 加强免疫接种兽医相关部门和人员要对不同地区的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情况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查和检测。在摸清绵羊布氏杆菌的流行病学情况后,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对羊群定期、定量地进行免疫接种。接种的疫苗要保证来源可靠,注射的剂量和方法要保证精准有效。在注射疫苗后的地一段时间,要定期对羊群进行免疫抗体检测,对于免疫失败或抗体滴度较低的羊要进行二次免疫。对于羊布氏杆菌的初筛可选用凝集试验,对于规模化养殖场可采用间接ELISA 进行确诊。

3.4 建立引入检疫体系随着绵羊养殖数量不断增加,各个省市、区县间羊只调运也较为频繁,这为布病的防控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在畜牧生产中,一些饲养户和养殖场在跨省、跨市调运羊的时候并没有对引进的羊群进行疫病检疫,引入场之后也没有进行隔离观察和布病的检测就直接混群饲养,这样大大增加了健康羊群感染布病的可能性。基于此种情况,对于跨省市、区县引入的羊群要进行严格的实验室检疫后,确认没有布病阳性病例后方可进圈混群饲养,对于筛查出的阳性病例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3.5 加强病畜处理、消毒环境在绵羊养殖生产中一定对患病绵羊进行合理处理以及加强绵羊生存环境的消毒举措,结合现如今养殖情况要做好以下几点内容:一是要及时切断感染源,加强对病畜的隔离、扑杀和无害化处理;二是要做好合理消毒措施,患病母畜所排出的分泌物等进行严格的消毒杀菌或深埋处理,从源头上遏制病原的蔓延。根据布氏杆菌的生物学特性,选择有效的消毒药物;三是加强易感人群的管理,在处理患有布鲁氏杆菌病的牲畜时,防疫人员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穿好防护服、佩戴好防护用具,长期与羊群接触的防疫人员要定期体检,避免人感染布氏杆菌的可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