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非洲猪瘟背景下保育猪疫病的综合防控

时间:2025-01-09

鲜伟/甘肃省庄浪县永宁镇畜牧兽医站 744699

保育猪群的健康直接影响养猪业能否发展,保育猪断奶之后,由吃乳阶段转变为饲料采食阶段,消化机能发生变化,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母源抗体能力下降,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刺激的影响,很容易出现一些传染性疾病。尤其在非洲猪瘟疫情严重流行的背景下,养殖户要做好保育猪的疫病防控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和综合防治的原则,重视疫苗的接种,提高猪群的整体免疫能力,减少疫病的发生。

1 非洲猪瘟对我国养猪业的影响

非洲猪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且传播速度快,潜伏期长。我国当前还没有研制出有效的疫苗,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形势依然很严峻,采取生物安全防治方式是有效的预防对策,但是有些中小型养猪场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比较明显,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控对策,重点关注对非洲猪瘟的防控,对其他重要疾病没有足够的重视。

2 非洲猪瘟概述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病毒的信用能力较强,传播速度快,能够在自然环境中长期存在,在60℃环境下至少需要30min才能够灭活。感染猪是主要的传播源,分泌物和排泄物能够携带病毒,可直接传播也可间接传播,一旦发病,控制难度大。软蜱是该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任何年龄和任何品种的猪只都会染病。患病之后,猪只体温升高,表皮会出现点状出血,或者有紫色斑块。患病猪食欲下降,呼吸困难,采食量下降,腹泻和腹痛明显,妊娠期母猪患病之后容易流产。

3 保育猪的饲养特点

保育猪是生猪养殖业中的关键阶段,做好该时期的饲养管理工作,保证猪群的健康。为此,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帮助仔猪顺利的断奶,防止出现应激反应,在仔猪的21~28 日龄,可以断奶,让仔猪逐渐离开母猪,采取转群饲养后饲料环境发生明显的变化,仔猪很容易出现应激。第二,及时补料,一般情况下,断奶需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突然更换饲料导致仔猪出现应激反应。第三,仔猪在混群喂养之后,饲养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仔猪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并且建立新的位次关系。第四,疾病发生的同时也会造成仔猪出现应激反应,断奶后仔猪的消化机能比较脆弱,免疫机制不健全,一旦饲养管理不到位,增加患病的概率,影响保育猪的健康发育。

4 保育猪常见疾病

4.1 病毒性传染病该类疾病对保育猪的危害最大,具有传播速度快和范围广的特点,对我国养猪业造成的危害较大,比较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猪瘟。任何年龄和任何品种的猪只都能感染,明显削弱猪群的免疫能力,即使接种过疫苗,有些猪只也会染病,出现继发性感染,加重病情,增加了发病率和死亡率。保育猪发病有多种原因,包括母猪机体带毒、仔猪没有受到母源抗体的保护、接种失败等。第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该病对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危害较大,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有些养猪场的流行毒株出现明显的变化,对哺乳仔猪保育猪的危害较大,主要危害呼吸道,会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在临床上容易出现继发感染,增加了的患病概率,不利于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第三,猪伪狂犬病。该病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保育猪感染之后,体温上升,采食量下降,呼吸困难,并且出现脑炎。该疾病的病毒不仅会侵害猪的呼吸系统,也会影响猪的免疫系统,造成免疫抑制,影响猪只的免疫效果。第四,猪圆环病毒病。保育猪患病之后会有明显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保育猪身体消瘦,呼吸困难,虽然死亡率不高,但是会破坏猪的免疫系统,造成免疫抑制,增加淘汰率。

4.2 细菌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包括原发性疾病和继发性疾病,保育猪患病之后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第一,猪支原体肺炎。该病是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传染性强,发病概率高,但是死亡率低。通过呼吸道传播细菌,加之饲养管理条件差,会加速病情的发生,增加染病的可能性,甚至造成猪只死亡。第二,猪链球菌病。发病之后出现明显的出血性败血症和脑炎,如果是慢性型猪只,表现为关节炎和淋巴结化脓等病症。保育猪感染链球菌病之后,表现为脑炎和关节炎。第三,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该病是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在保育猪后期阶段发病较高,危害较大。第四,猪副嗜血杆菌病。保育猪染病之后可能出现继发性疾病,严重威胁保育猪的健康。

5 保育猪疫病防控措施

5.1 减少猪场与外部的联系通过构建生物安全防护体系可有效的防止非洲猪瘟病毒的传入,严格执行生物安全防控体系。禁止无关的车辆和工作人员进入到养猪场,养猪场的工作人员应该减少到屠宰场和农贸市场等高危场所次数。返回养殖场之后要淋浴和换衣服,防止将病毒带入到圈舍,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建设之前要消毒。

5.2 畜牧站指导疫情防控在非洲猪瘟以及其他疫病防控的过程中,乡镇的畜牧兽医站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其防控技术高,应该引导养殖户积极采取防控对策,在其指导下进行消毒杀虫、杀灭蚊虫等工作,做好日常的免疫,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

5.3 加强宣传,群防群控群防群治能够减少疫病的发生,养殖场应该了解各种疫病的发生情况和临床症状,通过学习和培训的方式来提高防治的技能,帮助养殖工作人员掌握更多的预防和临床知识,提高防控的效果,真正做到群防群控。

5.4 具体防护措施

5.4.1 定期灭虫蜱虫是非洲猪瘟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定期灭虫很关键,此外,为了防止其他疫病的传播和蔓延,要定期的灭蚊和灭蝇,禁止犬和猫进入到养殖场,降低疫病的传播。

5.4.2 严格执行消毒措施定期消毒,可以使用次氯酸盐和氢氧化钠等消毒液,对灭杀非洲猪瘟病毒效果显著。对圈舍的环境和饲养器具进行彻底的消毒,切断传染源。定期通风建设,保证圈舍的干燥卫生,做好粪便的清洁工作,减少蚊虫的滋生,为保育猪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5.4.3 禁止泔水养猪泔水是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里面还有大量的致病菌,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为此,养猪场应该禁止泔水养猪。为保育猪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可以在饲料中加入黄芪多糖的物质,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减少应激反应。

5.4.4 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每天清理猪粪,堆肥发酵,做好无害化处理。针对感染传染性疾病而病死的保育猪,进行无害化处理,采取深埋或焚烧的方式,与病毒相关的一切物品需要严格消毒免疫,同时猪场中的废弃物不能随意丢弃,也要做无害化处理,否则会影响周围的生态环境,也会造成疫病的传播和蔓延。

5.4.5 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传染性疾病做好日常的预防保健措施也能有效的预防细菌性传染性疾病,可采取药物保健的方式,在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保健类药物,效果显著。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