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10
于新杰
(河南省郸城县农业农村局,河南郸城 477150)
近年来,随着我县养鸡业的养殖模式由传统散养模式逐步向标准化和规模化转变,使我县的养鸡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随着种鸡、种蛋和肉鸡的交易和调运日益频繁,使鸡的疫病也出现多样化和复杂化。近两年来,在我县病毒性关节炎病发生呈上升趋势,广大养鸡户应该引起对此病的重视。该病传染方式广泛,可通过垂直和水平传播,如果防治不及时,可继发传染性法氏囊等疫病,危害养鸡业的发展,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就本病的防治措施进行了叙述,同时对葡萄球菌和滑液支原体病进行了鉴别诊断,仅供同行们参考。
病原属于呼肠弧病毒科,本病毒对外界环境因素抵抗力强。对热稳定,对2%来苏尔过氧化氢、乙醚、3福尔马林等均有抵抗力。但用70%乙醇和0.5%有机碘可以灭活病毒[1]。该病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一般以4~16周龄的鸡多发,但是4~6周龄以内的鸡最易感。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鸡。
在发病初期一般都会呈现不同程度的行走异常,如走路摇摆、跛行等,开始紧腱足部异常,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蔓延至膝部,尤其是跗关节处,会有不同程度的肿胀病鸡腿部僵硬,无法伸张,失去行走能力。后期会出现跛行更加严重,鸡关节腱鞘肿胀明显,病鸡食欲显著下降,同时伴有严重的腹泻[2]。还有的病鸡会出现贫血、发育不良和消瘦等症状,严重的会衰竭而死。
该病主要是在跗关节处有病理特征。急性病例,一般可在跗关节处有肿胀、充血或有点状出血等病理变化;在关节囊以及及肌腱处有水肿、点状出血,切开关节腔,可见从其内流出大量血样或淡黄色液体或渗出物。一般慢性病例的关节腔内的渗出物较少;在肌和腱交接部发生不完全黏连或断裂等病理特征;在严重的病例关节软骨上有点状溃疡或在脾脏或肝脏等实质性器官上有坏死灶。
根据病原学、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对本病可作出初步诊断,但确诊需要借助实验室应用病毒的分离鉴定和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等方法进行诊断。另外,在临床上诊断时还要做好与鸡葡萄菌病和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鉴别诊断。
鸡葡萄球菌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鸡的一种急性或者慢性传染性疾病,该病是鸡养殖生产中的一种常见和多发疾病。该病主感染40~80日龄雏鸡;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多雨季节多发;该菌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强。目前可以用氨苄青霉素和林可霉素等进行治疗,由于该菌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养殖户或技术人员在用药前应进行药敏试验,以便选择超敏感的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可达到防治该病的目的。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又称为传染性滑膜炎,是一种由急性到慢性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病原是滑膜囊支原体。该病主要以跛行、食欲减退或废绝、渗出性滑膜炎和腱鞘炎等为特征。火鸡和鸡不分大小均可感染,但以4~16日龄的雏鸡最易感染。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但多以潮湿、寒冷等因素继发该病;在临床上可以用强力霉素、泰乐菌素等常用的药物进行治疗,用药前最好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对该细菌敏感的药物进行对因治疗。
广大养殖户尽量做到自繁自养的养殖模式,若要引进种鸡或种蛋,需要到标准化、无疫区的种鸡场进行引入,同时引进前要做好对病毒性关节炎病以及其它鸡病的检疫,防止病毒性关节炎以及其它外源性疾病传入到场内,种鸡群引入后至少要隔离1个月以上,确定其无异常后,方可与健康的鸡群混入饲养,可降低外来疫病传入场内的风险。
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是养殖生产中一种常见的疾病,目前疫苗接种是预防该病最有效的措施。在临床上可以用病毒性关节炎弱毒疫苗对易感的雏鸡免疫1次,用灭活疫苗对18周龄的易感鸡群再免疫一次。另外,养殖户要加强对鸡群的病原检测力度,每半年或一年可委托当地的动物疫病防控机构进行病毒性关节炎和其它病原学的筛选和检测工作,一旦发现阳性鸡群有经济价值的进行及时治疗,无治疗价值的应进行淘汰或深埋或无害化处理等。
加强消毒,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条件卫生,饲喂营养均衡的全价饲料,降低鸡群的饲养密度,把控好鸡舍内的温湿度,防止或减少各类应激因素的发生,以减少和减低感染或继发其他疫病的机会。另外,定期用烧碱或甲醛等消毒剂对鸡舍内环境进行消毒,同时还要对各类饲养用具以及种蛋、孵化室、育雏室以及孵化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切断传播源,以防该病和其它疫病的爆发和流行。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