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10
谷玉/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010020
养猪从一家一户散养向工厂化、集约化、规模化、工程化、设施化、智能化发展,从过去的单打独斗到家庭农场、合作社、集团公司等的投资主体多元化,从过去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的家庭副业转变为经济产业和事业,从在农闲时节的兼职养殖转变成专业专注的养殖职业,从注重数量转变为重视效率、质量、风味、口感、品牌和文化。与此同时,生猪疫病也呈出一些新特点、新规律、新趋势,防治观念与方法也必须与时俱进。
猪病日益复杂多变且危害严重,轻者致猪群处于亚临床健康,出现饲料报酬降低、生长发育受阻、繁殖性能降低,重者致群体性死亡甚而对生猪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另外,一些人畜共患传染病严重危及人类健康,如非洲猪瘟、蓝耳病、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圆环病毒病、口蹄疫、猪丹毒、猪肺疫、猪瘟、仔猪水肿病、伪狂犬病等,很多疾病已经被攻克但很多疾病依然缺乏有效防控措施,未来尚会遭遇老病新变化或新的疾病。
猪病据兽医临床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致病因素可分为:营养代谢类疾病、中毒类疾病、管理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寄生虫感染、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真菌性感染)、环境性疾病、医源性疾病、药源性疾病等;根据生理系统分类可分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依据生长发育阶段分类可分为:仔猪疾病、育肥猪疾病、种猪疾病;依据症状可分为:繁殖障碍类疾病、咳喘类疾病、皮肤变色类疾病、腹泻肠炎类疾病、发热类疾病等;依兽医学科分类,包括传染病、内科病、外科病、产科病、寄生虫病等。
生猪养殖承担着为人类社会提供安全、充足、健康、优质的肉食品,猪病诊疗不仅具有科学属性,也具有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基于此,健康养殖、安全养殖和科学养殖应当始终贯穿于生猪养殖的全系统、全过程。
生猪疾病在临床往往是多因子综合致病作用的结果,防控疾病必须依赖于最严苛的生物安全措施的高效落地,不仅需要专业的科学性保障,更需要形成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把生物安全策略落实在每一个生产细节。疫苗免疫和药物保健不是猪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而是一种兜底性策略,不要使猪群成为“垃圾桶”和“药罐子”,更不要使自己的养殖场成为试验场,使自家的猪成为试验动物,必须适时评估疫苗和药品等投入品在猪病防控层面的利弊与实效,实现安全、经济、有效、方便、可追溯的使用观。
猪病诊疗是一个系统工程、科学工程,要立足于养重于防、防重于治、防治结合,敬畏科学、敬畏生命尊重养殖规律,由执业兽医师开展专业的诊疗活动,要增强基础理论学习。临床防治应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基于及时止损开展防治处理。临床既要关注生猪健康又要关注人类健康,既要关注个体又要关注群体,既要关注治已病更要关注治未病,既要关注临床疗效又要关注经济价值,既要关注猪只内环境又要关注养殖大环境,既要关注病原又要关注营养,既要治标又要治本,既要采取现代兽医治疗又可采取土方验方和中兽医疗法,既要关注场内又要关注场外,既关注高效速效又要关注食品安全。
仔猪黄白痢,病原是大肠杆菌,属消化道传染病。黄痢好发于1~3 日龄仔猪,白痢好发于1 月龄仔猪,以拉黄色或白色黏糊状腥臭难闻的粥状粪便为特征。猪水肿病,病原为溶血性大肠杆菌,属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以猪眼睑、下颌、胃壁发生水肿为主要特征。猪链球菌病,属人畜共患的多发性传染病,病原为链球菌,临床包括脑膜脑炎型、心内膜炎型、溶血性败血型、皮肤脓肿型、关节炎型和子宫内膜炎型。猪传染性胸膜炎,属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原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以呼吸道传播,以纤维素出血性胸膜肺炎以及坏死性胸膜肺炎为主要临诊表现。副猪嗜血杆菌病,呼吸道条件致病性传染病,病原为副猪嗜血杆菌,临诊以多发性浆膜炎、脑膜炎、多发性关节炎以及胸膜炎为主。
细菌病防控思路与策略:强化生物安全,防止病原传入与传出;强化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强化消毒,减少病原存在量;强化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足剂量足疗程用药;强化对症治疗,减轻临床症状,修复病变组织,恢复器官功能;有效隔离,适时淘汰,及时止损;注意类症鉴别,大群有效拌料给药。
养猪业中常见病毒性疾病对生猪养殖业影响非常大,因其难预防、难诊断、难治疗、难控制,极大地制约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猪常见病毒性疾病种类多,既有老病新流行、毒株变异新致病的特点,又有一些新引入、新发现的疾病,更有尚缺乏系统研究的不知名病种。病毒可存在于机体组织的许多细胞里,影响猪只的不同系统:胃肠道系统、呼吸系统、繁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从而导致多种猪病。目前常见的猪病毒性疾病如非洲猪瘟、口蹄疫、圆环病毒病、病毒性腹泻、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等,或因病毒本身毒力强致死率高而危害严重;或因病毒性疾病发病后并不一定致死,但因继发其它疾病感染而致较高的死亡率。病毒性疾病的防控主要依赖生物安全、疫苗免疫、科学管理、良好环境、均衡营养和超强执行力。
猪伪狂犬病是致国内生猪繁殖障碍和育肥猪呼吸道问题较为严重的一个病种,本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空气传播自然感染主要由呼吸道感染,可达数十公里;直接传播,猪与猪之间拱鼻子通过鼻分泌物传播;垂直传播,通过奶和精液以及配种传播病毒。临床致哺乳仔猪与离乳仔猪腹泻、转圈、抽搐和死亡;致中猪和成猪主要以咳嗽、喷嚏、发热等呼吸道症状为主;致妊娠母猪以流产死胎及屡配不孕等繁殖障碍为主;致公猪睾丸肿胀或萎缩、种用下降和不育。伪狂犬病毒已经出现变异和毒力返强,现有的疫苗对野毒的交叉保护力下降,猪群需要采取强化免疫以提高中和抗体水平,避免出现免疫空白期,从而减少感染风险,通过免疫降低猪场野毒带毒率。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是猪场净化伪狂犬病的重要环节,包括加强猪场大门口来往人员、车辆的消毒工作;实行猪场单一性饲养,猪场内不得混养多种家畜;加强消毒,猪舍定期选用多种消毒剂轮换交替消毒,并将消毒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粪便、污染物和生产污水要经消毒处理后才可排放;病死猪及流产胎儿、胎衣等应深埋处理,防止病原扩散。
类似非洲猪瘟等重大的烈性传染病,必须根据国家的防控要求从严执行,国外科学工作者对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原因及防控工作做了大量的研究,该病以气溶胶形式短距离传播,在粪便及尿液等介质中保持传播能力时间有限,反而在价值链中传播速度加快。因此,做好生物安全和商业枢纽模式相结合的综合性干预措施是有效的防控方案。严格控制人员、车辆和易感动物进入养殖场;进出养殖场及其生产区的人员、车辆、物品要严格落实消毒等措施。尽可能封闭饲养生猪,采取隔离防护措施,尽量避免与野猪接触。严禁使用泔水或餐余垃圾饲喂生猪。积极配合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疫病监测排查,特别是发生猪瘟疫苗免疫失败、不明原因死亡等现象,应及时上报当地兽医部门,由专业机构控制处理。养猪生产实践中的每一个具体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防控,应由专业的执业兽医经现场诊断后实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