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10
贾言言/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451450
在我国居民的餐桌上,猪肉是不可或缺的肉类食品,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保障生猪健康和各项指标安全,促进猪肉营养性对于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生猪的饲养和管理虽然重要,但对生猪的健康防疫和疾病治疗更是生猪健康成长的关键要素。猪喂养简单,成长周期相对较短,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多种疾病,如寄生虫病、支原体传染病、内外科疾病和产科疾病等,最为常见和严重的莫过于病毒性传染病。它所构成的威胁远远大于其他类型的疾病。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兽医从业工作者从不同层面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大量实践证明,应用干扰素治疗猪病毒性疾病比其他药物更具明显优势。
1.1 干扰素的发现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种细胞因子,由英国科学家Isaacs 在1957 年所发现的,干扰素的本质是蛋白质,是一种生物应用调节器。机体在感染病毒时,宿主细胞通过抗病毒应答反应从而产生的糖蛋白,具有抑制细胞分裂、抗肿瘤、调节免疫、抗病毒等多种作用,尤其是在抗病毒复制活性上具有突出优势,因此被称为干扰素。
1.2 干扰素的药理作用基于抗体防御来说,干扰素是最早的细胞因子,能够激活其他细胞因子表达而生成其他的生物活性。干扰素的直接作用在于抗病毒效应,它可以作用于生猪体内干扰素,经过信号传导等生物化学过程合成抗病毒蛋白,从而对病毒多肽链的合成起到抑制作用,阻止病毒在生猪体内生长和繁殖。
在抗病毒作用下,干扰素可以提升TB 淋巴细胞,激活自然条件下的细胞活性,促进体液免疫特异与非特异性形成免疫保护效果,虽然不能直接激活免疫细胞,但能间接避免病毒复制,快速降低病毒细胞,通过信号转导等生化反应激活基因生成抗病毒蛋白,提高生猪自身免疫能力,进而达到抗病毒的目的。
干扰素具有极强的抗菌作用,IFN-γ 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转铁蛋白受体,减少细菌供铁量或通过诱导产生内源性NO,对细胞中细菌生长起到抑制作用,同时还可以增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小体使溶酶体溶解细菌,通过化学和生物反应,共同起到灭菌作用。
干扰素还具有参与免疫调节和抗寄生虫作用。IFN-γ 通过诱导生成NO和酶催化作用,增强巨噬细胞活力,重组免疫系统,抑制病原体接种,并刺激中性粒细胞增强其吞噬作用,达到抗寄生虫的效果。
1.3 干扰素对于猪病毒性疾病治疗的意义第一,干扰素能够增强动物机体的自身免疫力。干扰素作为防御系统中最早的细胞因子,能够激活机体内的多种细胞因子和基因表达,刺激动物机体内的生物活性物质增强,从而产生免疫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效应,尤其是机体内T 淋巴细胞和B 淋巴细胞的功能增强,有效抑制病毒细胞增殖,发挥良好的抗病毒能力,并提高动物自身的免疫力。
第二,干扰素对于动物病毒性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通过实验室研究和实践应用发现,干扰素在猪病毒疾病治疗中表现出很强的适应症。因此,主要用于治疗猪的病毒性疾病,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如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猪瘟、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等病毒性疾病,通过干扰素的针对性治疗,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第三,干扰素有利于生猪养殖的规模化发展。随着我国畜牧产业的发展,生猪养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猪的病毒性疾病也是困扰和威胁养殖机构和农户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如果防疫和治疗不当,势必对养殖机构、食品安全、社会综合效益等均产生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利用干扰素来防治病毒性疾病,不仅是促进生猪养殖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社会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
生猪产业在我国畜牧业养殖中占据很大比例,随着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标准化、环保化和生态化养殖已成为大趋势。传统的对猪病毒性疾病的传统应对措施逐步被生物科技的广泛应用所取代。相关专家通过小白鼠对牛痘病毒传染性的临床研究,充分证明干扰素抗病毒疗效显著。但是,干扰素有着较强的特异性,基于基因组成和蛋白特性的不同分为三类,每个组别的干扰素具体作用域功效也各有差异。组别应对的某种属动物,干扰素能对同类动物细胞起到保护作用,但针对其他种属动物的治疗效果可能并不明显。干扰素应用在生猪养殖中也有一定的约束前提,因为与其他药物相比,干扰素不会直接作用于病毒本身,而是结合感染病毒表面的特殊受体,对细胞蛋白进行抑制,进而起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因此,需要在使用中认真加以鉴别。
2.1 猪瘟猪瘟又俗称烂肠瘟,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症状为发病急、高热稽留,主流细小血管壁变性,全身广泛性出血点,脾梗死,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致死率。以直接接触传播方式,其潜伏期有2~20d。在预防上,主要注射猪瘟疫苗,在使用疫苗的前4d,用生立康注射液按每50kg 体重注射生猪2ml,仔猪略减,一天1 次,连续2~3d;在治疗上,使用复合干扰素,按每50kg3ml,同时辅以头孢拉定0.5~1g,乳酸环丙沙星0.05~1g,混合后肌肉注射,一天1 次,连续3~5d,起到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
2.2 猪圆环病毒病、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蓝耳病皆为传染性疾病,对于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主要是侵害保育仔猪和怀孕母猪,对于大群体猪群来说,要清楚蓝耳病十分困难。因此,对其治疗应以早期治疗为主。治疗方法可以通过肌肉注射干扰素,按每公斤0.1ml 每天对生猪进行肌肉注射,起到抑制病毒,症状消减的作用。还可以组合用药,如果单一使用干扰素肌肉注射不理想,则在可以联合抗病毒类中药制剂共同用药,治疗效果会更加明显。
2.3 猪口蹄疫疾病猪口蹄疫疾病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病,基本症状是趾间、蹄冠、蹄踵皮肤水泡和烂斑,猪口腔黏膜以及鼻盘也有相同病变。该病直接导致生猪生长缓慢,偶尔也会传染到人。治疗方案以基因工程干扰素为主,按体重每40kg 1ml,重症加量,加免疫核糖核酸美70kg 体重1ml,混合肌肉注射,一天1 次,连用3d,亦可组合用药,肌肉注射长效多环素,每0.2ml/kg,每2d/次,连用2 次,治疗效果会更加显著。
2.4 猪轮状病毒病猪轮状病毒病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极急性肠道传染病,一般表现为厌食、呕吐、下痢,以八周龄以内的仔猪为多发对象,病毒流行广泛,多发于冬季和春季,病原体可在18~20℃的粪便和乳汁中存活7~9个月。治疗方法,每10kg 体重肌肉注射干扰素1~1.5ml,每天1 次,连续注3d,如果病情较重,可组合用药,用干扰素配合双黄连注射液、复方穿心莲注射液等等。
药物残留是猪肉安全的最大隐患,一些兽用化学类药物的使用,可能导致肉品质量下降,对人体产生致癌等突变作用,药物残留也可能导致病原菌产生耐药性,经常使用低剂量药物残留的肉制品,可使细菌产生耐药性,药物残留还可能破坏人体肠道的菌群平衡。高活性猪基因工程干扰素从功能上可以替代传统兽药,并且对健康、安全、无污染、无残留,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药物。
干扰素治疗猪病毒性疾病具有药物残留小、适应性广、污染小等显著优势。但同时由于药物的活性较强,需要在发病早期病毒未完全扩散之前使用。另外,由于具有种属特异性,因此要严格按照说明来操作,同时还要密切观察和其他药物配伍的不良反应。因此,干扰素的应用也并不是万能的。在使用前一定要看说明,重点关注解冻和稀释液的化学特性。
一般情况下,在使用干扰素的4d内,不可接种任何疫苗,特别是弱毒活性疫苗要杜绝混合使用。稀释干扰素时,不能使用葡萄糖盐水、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要配用灭菌注射盐水。另外,单一使用干扰素的疗效可能不会尽如人意,应组合用药,可与其他有较强的协同作用药物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比如使用板蓝根、柴胡、黄芪多糖、转移因子等,在协同作用下药效更佳。开启的干扰素必须一次性用完,未用完的易于挥发失效,不能再次使用。干扰素医应保存在2~8℃的冰箱中,最佳温度是4℃,解冻后的干扰素不能再次冷冻,应存储在4℃左右的环境下,并在3d 之内必须用完,以保证药效。
应用干扰素治疗猪病毒性疾病,兽医工作人员要充分结合病猪的临床症状,认真分析并结合猪的周龄和体重,科学合理的选择干扰素的配比和计量。养殖人员在产业过程中要加强圈舍和饲养管理,注重圈舍环境建设,适时消毒,科学合理的搭配饲料,加强防疫和保健,在兽医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通过干扰素配合免疫接种进行病毒预防,以确保生猪健康成长,促进养殖产业的良好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