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10
马婧莉/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市兽医站 811300
同仁市地处青海省东南部、黄南州东北部,属凉温半干旱地区,光照充足,无霜期约67d ~152d,草场资源丰富,天然草地质量较好,适宜牦牛养殖。近些年,作为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牦牛焦虫病在本地区多呈急性暴发流行,严重制约了当地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做好本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强化流行区域的诊治与预防措施,对于降低牦牛焦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牦牛焦虫病对幼龄牛的危害最为严重,以1 ~6 月龄犊牛多发且病死率高,成年牛对本病的抵抗力相对较强;本病的发生和传播与放牧区蜱虫的分布活动密切相关,蜱是牦牛感染本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当放牧环境条件恶劣、饲养管理不当、养殖环境卫生差等不良因素存在时,极易导致蜱的孳生,蜱叮咬牦牛机体皮肤时,虫体随其唾液进入体内,并由血液直至红细胞内寄生而致病;本病的发生具有典型的季节性,温暖潮湿季节是蜱虫活动繁殖的最佳时期,也是该病多发时节,常呈现地方性流行或散发性流行。
发 病 牦 牛 体 温 升 高 达40.5℃~41℃,呈稽留热,精神状态恶化,食欲减退或不采食,反刍减少或停止,呼吸急促,多卧少立,肌肉震颤,交替出现腹泻和便秘症状,粪便稀软且混有血丝,可视黏膜充血,结膜苍白、黄染,机体逐渐消瘦。随着病情进一步加重发展,发病牦牛还会出现严重的血尿和贫血症状,卧地不起、四肢僵硬,最终衰竭而死亡。
将病死牦牛解剖,发现皮下脂肪呈胶冻样,存在点状出血,血液稀薄,不能正常凝固,全身淋巴结肿胀充血,切面多汁、出血,特别是肠系膜、肩前、肺纵隔淋巴结肿大出血最为明显;心脏内外膜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心肌松软;胆囊、脾脏和肝脏显著肿大,肾脏肿大呈黄褐色,脏器表面分布散在出血点,肺脏严重水肿淤血。
采集发病牦牛耳尖静脉血作涂片,通过姬姆萨染色镜检,可见红细胞内存在大量具有较强折光性的梨籽形紫红色虫体;涂片经瑞氏染色镜检可观察到紫蓝色梨形或月牙形虫体,红细胞染虫率高达90%以上。根据流行特点、发病牦牛临床症状(高热、贫血、血红蛋白尿以及黄疽等)、剖检病变,结合兽医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牦牛焦虫病。
治疗牦牛焦虫病应坚持有效杀灭血液原虫为治则,并且要密切关注发病牦牛全身状况,防止各实质器官出血,解除机体酸中毒,同时病牛恢复阶段要强化胃肠机能的调整,促使牦牛采食和反刍的恢复。
5.1 发病牦牛深部肌肉注射蒿甲醚注射液,剂量为每千克体重2mg,1 次/d,连续用药5d;或者臀部深层肌注贝尼尔,生理盐水配成5%的溶液,剂量为8 ~10mg/kg,1 次/d,连续用药5d.
5.2 采用1.5L 复方生理盐水,1.5L25%葡萄糖溶液,1L 羟乙基淀粉代血浆,200mL5%碳酸氢钠,30mL10%樟脑磺酸钠,50mL10%VC 分别静脉滴注,2次/d,连用5d。
5.3 中药方剂(3 月龄以下犊牛用量):常山根、苦楝根皮各25g,枯黄芩、马鞭草各15g,川黄柏、使君子、花槟榔、生山栀各10g,贯众8g,诸药共研为细末,开水冲调,凉后添加青蒿粉50g 灌服。加减:高热、肌肉震颤、结膜潮红病例加红柴胡、川黄连和金银花各10g;结膜黄染或黄疸病例加茵陈蒿25g、龙胆草10g;大便秘结病例加川大黄10g、郁李仁15g、火麻仁60g,大便泻泄病例加泽泻、白茯苓和土白术各10g;病例出现血尿,则加仙鹤草、瞿麦各15g。
用药治疗期间加强牦牛饲养管理,适量饲喂优质饲草和饲料,同时最大程度上减少应激反应,有助于病情恢复。
一方面,做好牦牛机体灭蜱工作,牦牛焦虫病的发生具有显著的季节性,血蜱作为本病的传播媒介,在温暖潮湿的夏秋季节有利于蜱的孳生和病原体的传播,为此,需要在本病流行区采用1.5%-2%的敌百虫溶液等药物对牛体寄生蜱进行杀灭,采用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对圈舍消毒,同时对养殖场地粪污及时清除,避免杂草丛生,保持养殖环境清洁卫生,尽量选择不适于蜱虫生存的海拔高处放牧,防止牦牛感染蜱虫。另一方面,本病高发季节可强化药物预防,深部肌注蒿甲醚注射液1mg/kg,15d 后再用药1 次,或者采用贝尼尔,用生理盐水配制成5%的溶液,臀部深层肌肉注射5mg/kg,15d 后再用药1 次,能够有效防控牦牛焦虫病的发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