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羊放线菌病的症状及诊治

时间:2025-01-10

艾尼瓦尔·然木提力/新疆温宿县依希来木其乡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 843103

羊放线菌病通常被称之为大颌病,是由不同的放线菌感染后引发的疾病,主要是牛放线杆菌和林氏放线杆菌。而且本传染病还能够传染给人,造成人的感染,本病在世界范围流行很广,但如果能够及时诊治,就能够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 病原简介

羊放线菌感染后主要有两种病原:一种为牛放线菌,另外一种为林氏放线菌。牛放线菌属于革兰氏阳性的杆菌,其在分类上是放线菌属。通常不能运动,也不形成芽孢,但能长出长的菌丝 。

林氏放线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而且是一种兼性厌氧菌。在分类上却属于放线杆菌属,林氏放线菌通常不能运动,也不形成芽孢和荚膜,具有多种形态。其在动物组织中生长,也能够形成菌丝,但不表现为辐射状。本菌对环境的抵抗力较低,通常会在低温、高温以及干燥的环境中会被杀死,此外,本菌对绝大部分的消毒液也敏感,能够迅速被杀死。

2 流行病学

放线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和存在。本病的传染源为发病羊,病羊将病原菌排出体外后污染的饲料和饮水,本病的传播途径是受损伤的皮肤和黏膜,健康羊在采食被污染的草料和饮水时,病原通过其口腔内和咽喉处等部位的受损伤的黏膜感染,还可以通过皮肤外伤而感染。本病的易感动物为羊,此外,多种动物均有易感性,人也可以感染本病。本病通常呈散发性,发病较为缓慢,死亡率较低。

3 临床症状

当羊感染本病后,会表现为食欲下降,反刍停止、渐进性消瘦,精神萎靡不振,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低烧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在病羊的身体不同部位会出现肿块。最初,这些肿块呈多为纤维组织,不能够活动,但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肿块逐渐变软,内部组织由纤维组织变为脓汁,有明显的波动感,但通常没有热痛感。较为容易出现肿块的部位有下颌部、面部和乳房等,如果母羊在妊娠期发生本病时就会出现乳房的肿胀和乳头的坏死。在脓肿的部位会出现破溃,甚至形成瘘管,而后从瘘管中排出黄绿色的,具有恶臭味的脓汁。当发病严重时,就会表现为周身的感染,甚至在羊的下腹部出现一些严重的溃烂和脓肿。有时病羊的这些结节还可以随淋巴液进行转移。

4 病理变化

将羊身体表面的脓肿切开后可见有脓液流出,呈乳黄色,如果病羊的骨骼出现感染,表现为局部增大,而后出现骨质疏松。将其切开后可见切面为光滑的白色面,并且在切面中有小的脓肿灶还会有出现瘘管。有时在口腔黏膜等部位会出现有不同程度的肿块或糜烂,发病时间较长时,出现钙化情况,剖检病羊可见,其周身淋巴结均出现肿大,尤其是下颌淋巴结,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和蜂窝织炎。肝脏也会表现为灰黄色,在肺脏上面多见有结节呈白色的隆起。

5 诊断方法

本病的诊断通常采用微生物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对病原进行分离培养和镜检等方式。取浓汁和发病组织在鲜血琼脂以及葡萄糖琼脂上进行接种培养。经37 ℃恒温培养后,在琼脂上会形成圆形的细小的菌落,呈乳白色,而后挑取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法染色镜检,染色后菌落呈现蓝紫色放射状菌为牛放线菌;呈红色放射状菌为林氏放线菌。由此,可以确诊本病。

6 防治措施

6.1 预防本病的预防主要可以通过加强羊场的饲养管理水平,尤其是对饲料和饮水要进行严格的管理。给羊群提供的饲料不能过于粗硬,容易引起病羊口腔黏膜的损伤,从而增加本病发生的风险。羊舍内要定期进行清扫和消毒,及时将舍内的污染物进行清除并在清除后消毒。一旦发现羊发病,要及时进行隔离处理,同时避免人员有皮肤破损的人员接触病羊。

6.2 治疗针对局部出现红肿和破溃的羊只应当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全身处理,是用碘化钾对病羊进行治疗,成年的羊,每用量为1 ~1.5g,而未成年的羔羊,使用的剂量为0.5g,通常每天使用两次,连续用药15d。为了避免炎症范围扩大,还可以应用抗菌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常用的抗菌药物有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以及磺胺类药物。配合碘化钾进行治疗,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