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10
丁海滨/辽宁省朝阳市动物种源中心 122000
1.1 营养因素在日常饲养过程中,日粮配合不平衡是野驴蹄病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饲料内精饲料含量过高、粗饲料过少、或者饲料品质太差、酸中毒等问题都容易导致蹄变形发生概率的明显提升。
通常情况下,在动物机体内钙元素以及磷元素的比例一般为1.5~2.0:1.0,过多的钙元素会使机体对磷元素的吸收受到影响,与此同时过多的磷元素也会使机体对钙元素的吸收受到影响,因而矿物质饲料内钙元素以及磷元素比例不当就容易引起磷钙的代谢障碍,进而导致蹄变形的发生。作为多种金属酶类以及激素的组成部分,锌与皮肤的健康密切相关,而蹄作为皮肤的一个衍生物,一旦饲料内缺乏足够的锌元素,就会使蹄的健康受到影响,进而引发蹄变形。VD 可以对钙磷的代谢进行有效调节,一旦缺乏VD 就会使钙磷代谢出现障碍,进而导致蹄病的发生。另外,霉变饲料内存在的有毒成分也会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进而引起的蹄病。
1.2 环境因素畜舍环境可以为家畜的健康生长提供一个重要的保障。相关研究表明,混凝土地面温度过低、过硬、湿度过高等问题不仅会导致动物生产性能的降低,还容易引发感冒以及肢蹄病等各种疾病。如果对野驴进行圈养,运动场内过于潮湿、泥泞,没有及时清扫粪尿,野驴蹄部长期浸渍于这些粪尿以及泥水中,极容易导致蹄角质出现变形以及变软情况。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对野驴蹄部保护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蹄部出现外伤,没有定期对蹄部进行修剪,也容易引发蹄变形。由于防疫措施不严,饲养管理不当,导致传染病以及寄生虫病的流行也会引发蹄病。
1.3 其他因素野驴蹄病的发生也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如果公驴存在先天性的蹄变形,其后代患有该病的概率就较高。野驴年龄越大,其蹄病发生概率也越高。
2.1 蹄部疾病病驴蹄壁温度明显增加,蹄尖壁存在剧痛,其驻立姿势发生改变,行走过程中步态短促或者步样紧张,其腹部逐渐向上紧收。病驴蹄部或者下部关节出现疼痛性疾病,在蹄落地时可任意看到其病肢内收,无法平均负重。
2.2 蹄变形
2.2.1 长蹄长蹄又被称为延蹄,是因长期不对蹄部进行修剪而导致蹄两侧支长度尝过了正常蹄支,蹄角质过度向前延伸,呈长形外观。
2.2.2 宽蹄宽蹄又被称为大肢板,是指病驴蹄两侧支长度以及宽度均超过正常蹄支,外观又大又宽。病驴蹄角质部较薄,蹄踵位置较低,在站立以及行走过程中病驴蹄前缘向上稍翻,很难返回。
2.2.3 翻卷蹄病驴蹄内侧支或者外侧支蹄底存在翻卷现象。观察其蹄地面,可以看到其外侧缘存在过度磨损问题了,蹄背部过度翻卷并转变为蹄底部,蹄叉部角质层明显增厚,因蹄底部负重不匀,导致后肢附和关节以下向外侧倾斜。如果蹄变形较为严重,病驴两后肢逐渐向后方延伸,不断弓背,无法正常运步,常常呈拖曳状。
在野驴蹄病防治过程中,必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作为基本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3.1 饲养方面在饲养过程中,需要平衡日粮,结合野驴实际生长需求为其配置适宜的日粮,尤其要注意合理搭配精粗饲料[3]。保证饲料内具备充足的钙元素以及磷元素,同时对其比例进行合理控制;此外,还需保证饲料内铁、锌、铜、锰、硒、碘以及钴等的含量,定期将0.01%~0.02%的硫酸锌加入到日粮当中。另外,还需注意日粮中阴离子以及阳离子的平衡。保证日粮内具备充足的VA、VD、VE 以及烟酸,尤其需要注意添加VD。
3.2 管理方面对场馆做好环境卫生清理工作,定期进行消毒,保证运动场以及圈舍内的清洁以及干燥,每天及时将圈舍内以及运动场内存在的硬物、污水以及粪便及时清除,从而对蹄病的发生进行有效预防。为野驴提供充足的运动空间,尽可能设置具备纹路的水泥地面,从而方便磨蹄,降低蹄变形发生的概率。每年的春季以及秋季对全群进行蹄形普查,建立完善的修蹄制度,每年2 次修整变形蹄,如果病驴存在严重的蹄病可以对其进行多次修蹄。另外,不得过猛修蹄,避免磨蹄出血,对于存在严重出血现象的病驴需要采用鱼石脂纱布进行包扎。修蹄后的野驴在两周内不得在水泥地上运动,以防蹄部发生感染。严禁在雨季修蹄。
3.3 其他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防疫制度,避免传染病的侵入。对公驴做好选育工作,一旦发现驴蹄变形于公驴相关者,不再采用该公驴配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