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防控非洲猪瘟形势下,生猪保供稳价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5-01-10

孙冬梅 邓柯婷 王红帅 何维敏 周才祥

(湖北省鄂州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湖北鄂州 436000)

当前,各地非洲猪瘟疫情防控虽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国内新的非洲猪瘟疫情时有发生,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生猪行业损失异常惨烈。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8月份至今年初,为处置疫情全国共扑杀生猪数百万万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亿元。如今,受非洲猪瘟疫情和猪周期等多重因素影响,全国生猪产能不断下降,猪价持续高涨。继养殖户背负生产压力后,各地市民也背上了“菜篮子”压力,生产保供形势严峻。针对此,全国各地方政府为保生猪鼓励生产“各出奇招”,继广东、浙江等地发布稳生猪生产保供给政策后,江苏、四川、广西、湖北等地也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养猪。作为一名畜牧兽医工作者,结合自身的调查与思考,笔者认为,要缓解全国各地生猪保供稳价形势的“燃眉之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强化生猪产业扶持,加快恢复生猪生产

各地政府应加快发放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对种质资源和规模化猪场购买种猪给予补助,加大措施突出扶持生猪调出大县、养殖重点县和规模养殖场(户),以引导增加有效生猪存栏量。例如,江苏省发布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恢复发展有关扶持政策的通知》,提高能繁母猪、育肥猪保险金额,加大信贷担保支持,降低生猪养殖风险;四川省泸州市对新开工建设设计存栏500头以上,年实际出栏1000头以上,未享受过各级政府市级以上标准化生猪规模养殖场,一次性给予补助10万元。种猪场是生猪产业发展的根基,规模化猪场是猪肉市场供给的主要来源,保护好“两场”的生产能力、加强防疫条件建设是当前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和恢复发展的关键,对于稳定生猪生产发展、保障肉品市场有效供给、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2 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生猪禁养、限养规定

此前,很多地方政府为根本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超范围限制生猪养殖区域,要求养殖户搬离禁养限养区,很多中小养殖企业就只能关停,在一些地区,如两湖两广等水网密集地区,很多地方即使不在法律法规限制的生猪禁养、限养区域,也被“一刀切”,特别是农村地区禁止零散农户养殖生猪,很大程度上导致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出现“双下降”。8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稳定生猪生产和猪肉保供稳价措施。首次明确要求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生猪禁养、限养规定,对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内关停搬迁的养殖场(户),要安排用地支持异地重建。各地要结合实际,优化生猪产业养殖布局,按照政策划分禁养区、限养区,不搞“一刀切”,积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和散户新增产能投资,进行密集补栏,发展规模养殖,大力支持农户、小规模养猪,以提高生猪产能。

3 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升疫病防控能力

动物疫病防控的根基在基层,重点和难点也在基层。基层防疫队伍是实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的根本力量,是切实落实措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关键,同时也是做好产品质量安全、推广畜牧兽医技术等公共服务的桥梁和纽带,基层防疫队伍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动物防疫工作的成败。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各地基层防疫队伍参差不齐,力量薄弱、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业务水平不高、老龄化严重,究其原因是待遇低下,经费不足。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基层机构队伍,依托现有的机构编制资源,明确工作职责,整合人员,整合职能,确保动物防疫工作有相应的工作机构和必要的工作力量;充分保障动物防疫工作经费和专项业务经费,制定政策合理确定基层防疫人员工资水平,落实动物疫病防控技术人员和官方兽医有关津贴等,切实解决好基层防疫人员报酬偏低的问题。

4 多措并举,保障猪肉市场供给

各地在坚持非洲猪瘟防控与产业发展两手抓的同时,要切实抓好猪肉的供应,保障供给充裕,市场稳定。2019年是建国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按照我国传统习俗,下半年节庆多、国家大事喜事多,是肉食品消费的高峰期。今年年初,农业农村部已发出预警,到时可能会出现生猪供给偏紧、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的现象。从目前疫情防控和猪肉市场形势看,出现一肉难求的局面不是没有可能。因此各地要提前谋划,制订猪肉供给预案,适时启动生猪价格调控预案,减少生猪价格波动幅度;增加猪肉储备,必要时可以提前收贮猪肉,做好冻猪肉储备,稳定猪肉供应渠道,确保肉品供应充足,猪肉市场稳定供应;发展禽肉等替代肉产品生产,积极发展生产周期短、替代性强的优质家禽产业,优化肉类供给结构,切实保障民生需求。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