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14
鸡球虫病在鸡养殖过程中比较常见,同时也是危害较大的寄生虫病,多发于10-30日龄的雏鸡和35-60日龄的青年鸡身上,发病率与致死率最高可达80%。一旦鸡场暴发该病,则将造成严重的经济效益损失。基于此,作者结合实例,针对鸡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等作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2018年3月中旬,在某地一鸡场内,所饲养的500只土鸡中发生了严重的鸡球虫病,造成多数雏鸡和青年鸡死亡,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据鸡场养殖人员描述,病死鸡群中的大多数都出现了精神萎靡、蜷缩、食欲衰退、饮水增加等情况,少数病死鸡的鸡嗉囊中出现咖啡色的血液,且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发生死亡,死亡率约65%。
发病初期,病鸡表现出头蜷缩、精神沉郁、羽毛蓬松、伫立一隅等症状。随着病程延长,继而出现机体消瘦、食欲废绝、饮水增加、间歇性下痢、肢体轻瘫以及产蛋量下降等情况。其中,急性病例还出现拉红便、羽毛粘连以及昏迷、痉挛等症状,嗉囊内液体充盈,鸡冠苍白,贫血等。
通过对病死鸡进行剖检发现,鸡肠管内均发生病变,鸡冠、鸡爪、肌肉等处颜色苍白,盲肠肿大且呈暗红色或棕红色,肠粘膜脱落。取少量病鸡粪便放入装有生理盐水的锥形瓶内,摇匀,静置,取1~2滴上清液于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可见大量的椭圆形的球虫卵囊。剖开盲肠可发现其内有未被完全消化的饲料,呈黄色豆渣状,同时盲肠内还有干硬粪便、坏死物质等残留,整根盲肠遍布弥漫性出血点,少数病死鸡出现盲肠溃疡情况。小肠黏膜上附着一些黄色或绿色假膜,后段肠管充满气体与粘液,肠壁增厚,出现弥漫性病变,少数带有出血症状,刮取少量小肠病变黏膜,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清晰的卵圆形球虫卵囊。
病鸡粪便污染过的鸡舍、饲养用具、垫草、饮水、地面等都是该病的传染源,一旦健康鸡只采食带有球虫卵囊的事物后,经消化道感染该病。由于母源免疫力因素的影响,一般11日龄以内的鸡只不容易感染鸡球虫病,随着日龄的增长,母源免疫力下降,则该病的感染几率随之增加。该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秋冬季节较少发生,春夏两季比较高发,蛋鸡发病的季节性特点比肉鸡明显。
取病死鸡的病变部位和粪便作为病料,放入青霉素瓶内,搅匀后加入饱和盐水,室温条件下静置20 min后,取1~2滴上清液制成玻片,于显微镜下观察可发现大量的椭圆形或卵圆形的卵囊,卵囊内部形成原生质团,结合临床症状表现可确诊为鸡球虫病。
1.预防方法。对该病的预防,可通过加强鸡群饲养管理进行。在鸡群的日常喂料中加入以下药物,可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
(1)加入磺胺喹啉,拌料,每千克饲料拌入250 mg的磺胺喹啉,连续饲喂1周;
(2)按0.1%的浓度在饲料中添加泰灭净,连续5 d;
(3)按0.1%的比例在饲料中加入磺胺二甲嘧啶,连喂3 d后,再调整为按0.05%的比例,再用2 d;
(4)加入氨丙啉,拌料,每千克饲料中拌入30 mg的氨丙啉,连续1周;
(5)加入10%盐霉素钠,拌料,每千克饲料中拌入70 mg的盐霉素钠,连续1周;
2.治疗措施。治疗鸡球虫病一般选用磺胺二甲嘧啶、泰灭净、青霉素等药物。使用磺胺二甲嘧啶治疗时,先用药 3 d,再停药 2 d,后再使用3 d,也可连续用药5~6 d。用量为每千克饲料拌入1~2 g的药物,或者是每千克饮水中加入500~600 mg的药物;使用泰灭净时,为保证药效,则需严格按照每千克饲料中拌入500 mg的药物标准进行,连用7 d,后药量减半,再用药10 d,可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使用青霉素治疗,则可按照2万~3万IU/kg·bw的用量,同时配合30.2 mg VK,充分混合后以肌肉注射的方式给药,1次/d,连用3 d。
综合以上所述可得,为有效防治鸡球虫病,应当加强鸡群日常饲养管理,科学配置日粮,合理确定饲养密度,及时清洗水槽、料槽及其他饲养用具,切断传播途径,减少染病风险;适时适量补剂,确保营养均衡,通过补充VA、VD、VK等,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促进鸡只健康生长;保证良好通风换气条件,采取全进全出饲养方法,避免交叉感染、隔代感染等情况发生;做好卫生消毒工作,特别是在鸡球虫病流行季节,要对鸡舍、育雏室、运动场等进行彻底消毒,及时清除粪便,消除传染源,阻断传染途径,确保养殖安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