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14
杨富华
(隆阳区瓦窑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保山 675001)
山羊痘俗称山羊天花,其主要特征是在皮肤和黏膜上出现特异性的痘疹。本病具有很高的病死率且常导致怀孕母羊流产、病羊丧失生产力,对养羊业危害巨大,而且可以感染人。2008年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2018年末瓦窑镇山羊存栏68526只,出栏25689只,能繁母羊22459只,占全区山羊存栏总数的50%左右,2014年以前,瓦窑镇无山羊痘记录,2014年在瓦窑镇木瓜村、毛竹棚村等多个村组多次发生了本病。为指导全镇有效防治山羊痘疫病,在查阅了相关山羊痘疫病资料基础上,对瓦窑镇历年来防控山羊痘疫情进行了归纳总结,并经实践应用,提出山羊痘疫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为山羊疫病防治提供参考。
本病是山羊痘病毒所致,是一种乙醚敏感的DNA型病毒,此病毒主要感染山羊,人是由于接触病羊及病羊污染物而被感染,故多见于牧羊人、兽医及屠宰人员等,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互相传染的报道。感染后有终生免疫力。痘病毒对寒冷和干燥抵抗力很强,可存活数周至半年;对腐败的抵抗力很弱;对热的抵抗力不强,55℃20min或37℃24h,均可使病毒灭活。3%的石炭酸、5%的碘制剂、2%的福尔马林,均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1.2.1 易感动物。山羊痘广泛流行于养羊地区,不同品种、性别和年龄的山羊均可感染发病,外地品种、新品种比本地品种易感;羔羊比成羊易感。
1.2.2 传染源。死羊、病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次是病羊的分泌物、排泄物及被污染的饲料、垫草及饲喂工具。
1.2.3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其次是呼吸道传播、被污染的空气传播。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季节,但以春秋两季较多发。当饲养管理不善、饲养密度过高以及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均可促使本病发生与流行。
山羊痘多为购入受感染的羊只而传入羊群,接触传染性极强,传播快,自然感染潜伏期为6~7d,典型的发病过程分为前驱期、发痘期、化脓期和结痂期等四个阶段。病初,病羊体温升高可达40~42℃,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常弓背、发抖、呆立或伏卧,鼻孔闭塞,呼吸促迫,有的山羊流浆液或黏液性鼻涕,眼睑肿胀,结膜充血,有浆性分泌物,此为前驱期;1~2d后,在无毛或少毛部位,如尾下面、腿内侧,眼、唇、鼻孔周围、乳房、外生殖器出现豌豆粒至蚕豆粒大小不等的坚实疙瘩,随着病情的加重,坚实疙瘩遍布全身,此为发痘期(一般4~5d);诊块破溃后,有淡黄色的液体流出(化脓期3~5d),脓包逐渐干涸形成褐色痂皮,最终痂皮脱落后遗留放射状瘢痕而痊愈(结痂期7~12d),全过程约四周左右。病死率可达20~80%。
咽、喉、器官及支气管粘膜上有痘疹,肺脏有干酪样黑色坚实结节(病死灶,剖解时感觉比较硬)和卡他性炎症区,在瘤胃或网胃黏膜。有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半球状坚实结节,呈单个或融合存在,有的形成溃疡:肠道粘膜呈卡他性出血性炎症,口腔和咽部黏膜肥厚、水肿、呈暗褐色,有红斑、丘疹或水泡。有时还可看见肝脏脂肪变性,心肌变性,淋巴结充血、肿大等。
1.5.1 临床症状诊断。羊痘一般可根据临床症状即可诊断,诊断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体温高达40~42℃;②流眼泪,眼脸肿胀,有浆性分泌物,结膜充血,鼻孔闭塞,鼻腔流浆液或黏液性鼻涕;③呼吸加快;④在无毛或少毛部位,如尾下面、腿内侧,眼、鼻孔周围、乳房、外生殖器出现豌豆粒至蚕豆粒大小不等的坚实疙瘩;⑤疹块破溃后,脓包逐渐干涸形成褐色痂皮,最终痂皮脱落后遗留放射状瘢痕。
1.5.2 实验室诊断。采集病羊羊痘结痂、器官病变部分的组织样品送云南省动物疫控中心实验室进行PCR病原检测,较为快速、准确。
1.5.3 鉴别诊断
(1)与小反刍兽疫的区别,小反刍兽疫体温一般在40~41.2℃,呈稽留热,主要症状为:眼屎、腹泻、浓鼻涕,发热、流产、呼吸急,口腔糜烂、无食欲。而且全身不会长坚实传染的疙瘩。
(2)与羊胸膜性肺炎的区别,胸膜性肺炎呈稽留热,干咳;呼吸快,鼻孔开张,腹式呼吸;叩诊胸部有疼痛,水平浊音;听诊有湿性啰音,肺泡音弱或消失及胸壁摩擦音;病后期心衰,前胸和肉垂水肿,慢性间有咳嗽和腹泻,全身不会长坚实传染快的疙瘩。
2.1.1 转变防疫意识。由于羊痘具有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流产率高的特点。自2014年羊痘疫病发生后,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每年定期组织培训,把重点放在养羊比较多的村组及规模养羊户上,手把手的教会养殖户自己操作,养殖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母羊处于空怀期到镇兽医站领疫苗自行接种,根据需要适时免疫,提高了防疫密度转变了防疫意识。
2.1.2 严把引种和流通通关。山羊痘疫病多数是外源性引起,首先严禁不经检疫就进入我镇境内;其次在养殖过程中提倡自繁自养;第三确实要引入种羊的,严格按引种程序办理引种手续。杜绝从疫区引进带病羊只。新购羊只进入时要严格细致的检疫,隔离观察21d,确定健康无病即可接种山羊痘疫苗,产生免疫抗体后方可与本群羊只混群。
2.1.3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消毒。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羊只的定期驱虫,增强羊只机体抵抗力;山羊痘病毒对3%的石炭酸、5%的碘制剂、2%的福尔马林比较敏感,养殖过程中用以上三种消毒液交替喷洒在羊圈及羊活动的场所,每周一次。
2.1.4 保持圈舍干净卫生。有条件的养殖户应每天对羊圈进行清扫,冲洗,一般情况下,一周应打扫一次,保持羊圈清洁干燥。
2.2.1 搞好消毒、封锁、隔离工作。发生疫情后要实实在的把病羊、圈舍及其活动场地划地为“牢”,每天清扫羊圈及其活动场地1~2次,且每天轮换使用一种山羊痘病毒敏感的消毒液喷洒消毒二次,严格执行“四不准、两处理”的防控措施。
2.2.2 紧急免疫措施。对已发病的羊群采用羊痘疫苗紧急接种免疫,可收到一定的效果,把无症状的羊只和有症状的羊只分开饲养管理,按症状的无、有,轻、重顺序进行免疫,注射剂量:1.1~1.2头份,注射部位及方法:尾根皮内注射,并加强护理,一般在发病初期、无继发感染的羊只多数能够康复;而对疫点周围的其他羊只按规定实施紧急免疫注射。
2.2.3 规范处置病死羊尸体
(1)深埋法。适用于个人及小型养殖场,采取挖1.5m左右的深坑,在坑底和病死羊身上喷洒5%的烧碱溶液,将土回填并在坑表面用石块盖压,防止野狗刨坑。
(2)生物发酵法。适用于大规模养殖场(500只以上)。在下风口处建设一间密封的房间,里面堆放三分之二的锯木屑,将病死羊的尸体放在锯木屑中间堆捂自然腐烂,保持密封,这种方法既不污染环境,也不传染病毒。
2.2.4 规范处理病羊垫料及粪便。针对山羊痘病毒对热敏感的特点,同时也为了切断传染源,建议畜主彻底清除垫料及粪便,堆积用厚塑料膜铺盖,四周用泥土压实,确保不漏气,自然发酵2个月。
山羊养殖收入是瓦窑镇畜牧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瓦窑镇贫困面较广,贫困程度深。为确保瓦窑镇在2019年底脱贫摘帽,瓦窑镇人民政府和各村委会高度重视,定时定人定点组织培训,每村制定免疫方案,做到全村一盘棋,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转变防疫观念,增加养羊收入。
我镇自2014年以来,8个村发生过羊痘疫病,5个村的1685只羊在紧急免疫中注射过羊痘疫苗,其中怀孕母羊698只,共流产313只,流产率44.84%。因此除紧急免疫外平时预防注射怀孕母羊不能注射,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