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探赜

时间:2024-04-24

陈莹莹

摘要:理想信念的确立和巩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持续深化的过程。高校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基础性工程、战略性任务,做到常态化开展、制度化推进。面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高校应多措并举,从健全管理体制、完善考核机制、创新宣传制度三方面推动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领新时代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使新时代大学生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化;常态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25-0025-04

理想信念是精神支柱、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勉励广大青年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并再次强调“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这从制度层面对理想信念教育问题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代大学生树立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意义重大、事关长远,不仅关乎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也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需要重点抓好青年大学生群体,以便更好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英才。

一、新时代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价值意蕴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直接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运动式、突击式、短时式的理想信念教育虽然在特定历史时期产生过重要的精神动员与力量凝聚作用,但不能够保持长效。”[1]因此,推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对国家、社会以及大学生个人都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1.是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障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个别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繁荣、互联网技术发达、多元文化冲击的社会背景下,受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影响,表现出理想信念迷茫、政治立场模糊、社会责任感缺失的问题,这些问题坚决不能回避,因此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刻不容缓。理想信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以制度的方式将理想信念教育的任务与内容、方式与渠道等确定下来,形成系统的、有序的教学活动,能够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稳定性与科学性[2]。理想信念教育相关制度、体制与机制作为确定的具有强制力的规则体系,明确规定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任务、手段,告诉大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在客观上形成一种引导和规范作用,可以有效克服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的随意性和软弱性,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在实践中更加规范、更有成效,走上科学理性、系统现代的发展之路。

2.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必然选择。首先,理想信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二者都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同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其次,坚定的理想信念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柱,升华了大学生的价值追求,能使大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起来,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最后,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可靠保障,这是由高校的角色定位和大学生自身的作用所决定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制度保驾护航。大学期间是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重要时期,高校必须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进行、制度化展开,以教育引导和制度保障确保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3.是培养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必要举措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并在大学生群体中构筑长效坚固的政治共识,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关乎立党立国的根基[3]。***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勉励广大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4]然而青年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的成熟期和心理发展的过渡期,有时思想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帮助大学生自觉抵御不良思想的渗透,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性与政治鉴别力,引导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牢固树立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能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形成系统,并根据各个发展阶段的具体要求进行创新,从而培养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5]。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社会主义事业任重而道远,在继续坚定不移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二、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新时代大学生确立理想信念过程中新特点、新问题的不断涌现,理想信念教育迫切需要常态化制度化体系的支撑和保障。然而,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建设方面还存在组织管理体制不健全、考核监督机制不完备、宣传引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

1.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組织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组织管理体制在机构设置、职权划分、执行保障等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首先,在机构设置上存在不足。当前,我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最高机构是教育部思政司,暂时没有形成专门的领导机构,而高校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的重要场域,也缺乏总体负责理想信念教育的领导管理部门。其次,基于机构缺失、部门分散,分工不明、职责不清的问题随之而来。目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职能分散在多个部门中,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核、监督、后勤、管理、领导等诸多职责分别由哪些部门和人员负责存在盲点,很容易出现职能交叉重叠、缺位失位、相互扯皮、互相推诿等问题。最后,在执行和保障方面,个别领导部门在管理中较少倾听直接接触大学生群体的一线教师和辅导员的意见,思想比较保守,观念比较陈旧,缺乏一定的创新精神,不重视理想信念教育,整体组织力弱化;有些执行人员工作懈怠,只为完成课时和应付上级检查,停留在宣读式、灌输式教育层面,缺乏启发式、引导式教育,制度的落实流于表面。另外,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顺利实施需要一定的物质保障,但对于相关经费和设备的投入没有进行制度性规定,有些高校在年度预算中,没有预留理想信念教育的费用,使得相关教研活动由于缺乏资金的支持不能正常开展。

2.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考评监督机制不够完备

当前,我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在指标体系、考评方法、考评主客体等核心问题上还不明晰。我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没有将理想信念教育纳入评估体系中,或评估指标不完善。由于缺乏合理的评估指标,从上到下的监督就缺乏合理依据,阻碍了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考评的主体和客体还存在疑义。考评的主体局限在教授思想道德教育公共课的教师,考评存在较大的主观性,不能做到全面、公正、准确。考评的客体主要是学生和相关教职工,未能把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成效的一切个人和组织机构涵盖在内,不利于鞭策高校积极主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且评价方法陈旧单一,学生层面主要由思政教师出题考试或写一篇相关论文进行考核评价,教师层面主要从学生的成绩来考量,不能对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的监测与评估,无法真实判断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

3.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宣传引领制度不够完善

长期以来,一些高校只擅长静态的课堂教学而忽视动态的实践教育活动,教师和学生习惯于这种方便容易的传统教育方式,不想做出改变,且有些高校以经费紧张、安全难以保障为由,很少进行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另外,新媒体传播具有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网络虚拟社会化的特点,给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带来挑战,使传统理想信念教育的一些方式方法不再适用[6]。课上,多媒体运用方式单一,媒体资源挖掘不充分,网络课堂形同虚设,仍停留在PPT教学;课下,理想信念教育的网络平台少之又少,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与此同时,网络环境虚拟复杂,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的筛选甄别能力不强,很容易受负面信息的影响,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宣传引领制度。

三、新时代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路径选择

新时代,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不能只靠大学生的自主实践,而要采用长期性、系统性、经常性的教育手段[7],推动理想信念教育朝着常态化制度化的目标迈进,形成理想信念教育的强大合力,不断提高凸显理想信念教育的效用。

1.健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组织管理体制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校院紧密配合、专职队伍负责、学生自我教育的组织管理体制。我国高校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应该由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级党政部门是领导者和决策者,承担统一规划、全面部署、组织协调、指导督查的重任,形成自上而下的责任制,实现分级管理,确定责任细化到人。国家要从战略上重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根据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总要求制定理想信念教育的总目标,各省市党政部门要根据总目标层层落实。特别是高校党委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力量,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一方面承担上级党委的部署任务,主动配合、推进落实,组建思想政治教育专门领导小组,按照“大思政”的工作格局,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意见,定期举行工作会议,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制订未来计划,并成立巡查督导小组,动态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另一方面调动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通过“结对子”等形式密切关注大学生思想状况,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贯彻落实上级目标,各党支部要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高校还要注意理想信念教育队伍建设,用专业的人才进行专业的教育,不断完善培训机制,建立立体开放的培训格局,提升教育队伍水平。班主任、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其他专业课教师应该从学习、生活等方面通过显性、隐性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理想信念教育,而大学生要通过社团组织进行自我管理教育,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大思政”育人的长效机制。

2.完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考评监督机制

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落实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检验理想信念教育是否达到了主观期望与客观效果的统一。目前,部分高校对理想信念教育的考核评价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往往局限于成绩,评价模式单一,缺乏统一标准,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影响了师生的积极性和教育效果,必须采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评价标准是衡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的客观尺度,对理想信念教育发挥着指导作用,同时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对象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将标准具体化、阶段化、量化。高校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对教职工加强工作绩效考核,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情况列入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和教职工教学工作的考核体系,根据岗位职责、工作难度、贡献大小进行评价,并与评奖评优、工资报酬等挂钩;对于学生要改变“以分数论英雄”的陈旧标准,建立理想信念教育档案,关于理论知识的考查可以采取书面考试的形式,更多的是观察其实际行动,并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树立先进典范,通过奖学金或荣誉证书进行物质和精神鼓励。除此之外,高校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高校领导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不定时地走访抽查,或将理想信念教育纳入原有的教学评估体系,在教学质量检查中加大理想信念所占权重,院系也要组建巡查组,密切联系学生。高校还要建立信访制度,畅通师生意见反馈渠道,充分发挥师生监督作用。

3.创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宣传引领制度

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确立极易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创造优良的现实和网络环境。高校要建立由党委宣傳部门牵头,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单位配合的舆论宣传工作格局,统筹协调宣传舆论工作。当前,涉及理想信念教育的课程只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道德与法治”,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纳入必修课,打造精品课,但不必拘泥于课堂教学,可以采取演讲、辩论、讲座等形式,充分利用广播、校报、通知栏、海报、电子屏等载体广泛宣传,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立足学校传统、地域特色打造示范品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必须与时俱进,创新理想信念教育宣传方式,在继承好传统校内宣传教育精髓的同时,主动求变,通过融媒体平台、短视频产品、微传播手段,推动个性化制作、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将新媒体技术引入传统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高校可以打造“翻转课堂”“慕课”等教育共享平台,在校园网站中增添思想政治教育模块或建设理想信念教育主题网站,并且要贴近学生生活,具有趣味性;在微信、微博、抖音等大学生经常使用的媒体平台开通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专栏,通过动漫、绘画、音频、视频等形式增强吸引力,在大学生经常使用的软件启动页可以用标语进行宣传。新媒体的最大特征就是资源共享、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难以避免的就是网络上有时信息良莠不齐,需要政府制定相关网络管理条例,加大监管力度,净化网络空间,使大学生在搜索资讯、浏览微博、通信交友时接收到的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信息,使网络成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阵地。

四、結语

未来属于青年,党和国家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踏上新征程,只有多措并举,从健全管理体制、完善考核机制、创新宣传制度三方面推动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才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更好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英才。

参考文献:

[1]林春花,李宝艳.高校共青团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内涵要义与实践理路[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22,32(03):37.

[2]冯建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实践内涵、理路与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21(12):28.

[3]刘喆琼,魏潾,关恒.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的三维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08):30.

[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71.

[5]吴云志,于洋.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三维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01):119.

[6]覃翠生,庄严.新时代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21(01):72.

[7]***.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Exploration of Normalization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Chen Yingying

(School of Marxism,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Xinjiang Province, Urumqi 830052, China)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and consolidation of ideals and beliefs is a long-term process and a continuous deepening process. Universities must regard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as a fundamental project and strategic task, and achieve normalized and institutionalized promotion. Faced with many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system for college students, universities should take multipl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from three aspects: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system, improving the assessment mechanism, and innovating the publicity system. This will lead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to establish lofty ideals and beliefs, and enable them to gather the magnificent force to achiev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Key words: collegesand universities;collegestudents; idealand beliefeducation;institutionalization;normalization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