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柯文婷
摘要:劳动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必要手段,既是人的生存生活之本,又是社会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力。劳动教育是全面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路径。高职院校应加强顶层设计,将劳动教育合理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并通过做好前期保障工作、科学实施以及后期反思工作,有效构建出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以使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能够在高职教育中得到最大化发挥,使更多的高职学生能够成为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劳动者。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劳动教育;劳动教育体系;劳动素养;劳动者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25-0137-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立项一般课题“新时代湖北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编号:2020GB195)研究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对劳动和劳动教育多次作出重要论述。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总书记提出要将劳动教育纳入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要求中去,并强调要建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1]。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2]。2020年5月,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出台《职业院校在实习实训教学中强化劳动教育的实施办法》,强调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推进劳动教育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专业技术与专业精神的深度结合,在大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提高大学生的生产劳动能力[3]。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进行探究,以期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1.劳动的内涵
劳动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通过劳动创造和完善自己,用自己的双手生产着自己的财富。新时代劳动教育所指向的劳动,是指基于体力劳动的体脑结合、知行合一、身心和谐的劳动,并以体力劳动为主,强调出力流汗、动手实践。
2.劳动教育的含义
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劳动教育是关于服务与创造的对象性实践活动,需要综合运用体力、智力、知识和工具等进行劳动实践,具有明确的目标(目的)。从《意见》中可以看出,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是劳动教育实施的目标方向,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精神、基本劳动能力、良好劳动习惯是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
3.新时代劳动教育目标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端正学生劳动态度,促使学生养成劳动习惯,增强学生劳动情感,增加学生劳动知识,提高学生劳动技能,使学生成为具有劳动知识、劳动技术素养、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
(1)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健体、益美、促创的综合育人功能。新时代赋予了劳动教育新价值,包括:劳动赋予学生个体存在性价值,学生个体在劳动教育中获得价值感和意义感,丰富学生个体的关系属性并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劳动中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2)劳动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其对培养高职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念、社会主义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等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3)职业教育阶段是高职学生形成职业劳动素养、养成热爱劳动的情感和良好习惯、建立职业劳动的基本概念、树立劳动精神的重要时期。劳动教育可以为高职学生形成与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相符合的劳动技能水平、价值取向及精神面貌奠定良好基础。(4)职业院校教师通过挖掘专业课程中的职业劳动要素,为学生提供相对系统而完整的劳动教育,让学生拥有正确的职业劳动价值观、职业劳动伦理观以及职业劳动权益意识,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高素质劳动者[5]。
近年来,各地高职院校对劳动教育愈来愈重视,都在积极探索不同的劳动教育路径,且已经积累了一些较好的经验。但是,仍然有部分高职院校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不透彻,在进行劳动教育时,并没有突出职业教育背景,也没有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优势,更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所制定的劳动教育目标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存在偏差,导致劳动教育呈现形式化、边缘化状态。还有部分高职院校对劳动教育的内涵认识不深刻,所开展的劳动教育实践课程通常为说教式、枯燥无味的理论教学,或简单机械的重复性劳动,难以真正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作用,学生学习成效不理想[6]。
新时代劳动教育应是能够适应新时代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以及生产方式特征,充分体现我国科技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国情,强调创造性,并能够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充分融合的现代化劳动教育[7]。高职院校应积极构建一种充分体现发展的劳动教育体系。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学生未来在社会上安身立命之本就是过硬的专业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在构建劳动教育体系时,应合理融入专业技能培训内容,以保证高职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劳动技能,提升学生的专业劳动素养[8]。
1.做好前期保障工作
(1)强化劳动教育顶层设计。高职院校要强化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通过建立执行机制,合理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融入教育、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融入“三全育人”(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教改中,融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并将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思政课程教学、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综合考核等有机结合起来,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实践等各个方面,从而提高劳动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全面实施。
(2)建设专业化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只有具备一支专门化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才能建立起一套健全的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体系[9]。劳动教育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假如没有专业的教师进行监督、指导和管理,部分学生就可能会出现偷懒、不参与劳动的情况,从而影响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然而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课程教师是由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兼任的,这些专业课程任课师虽然具备熟练的劳动能力及良好的劳动习惯,但劳动教育理论知识不足,对劳动观、劳动精神等理解不深入,难以充分挖掘出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元素,难免会影响教育效果。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招聘专业劳动教育课程教师、组织校内专业课程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等方式,打造一支既能理解劳动理论,又精通劳动实践的专业教师,从而使劳动教育的育人作用得到最大化发挥。
2.科学构建劳动教育体系
(1)明确劳动教育目标。劳动教育课程应以培育高质量的劳动者为主要目标。高职院校应在这一目标的引导下,将课程教学内容与行业和企业需求相结合,将教学程序与生产流程相结合,并进行“情境”化设计,再结合各专业的实际要求,合理设置实习任务,以此提高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帮助学生掌握劳动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劳动情感、习惯和品质。
(2)确定劳动教育內容。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把“以劳动为中心”这一思想贯穿始终,合理将劳动教育的必修课(16个课时)内容“嵌入”专业课程体系中,并将其与职业的选择和就业、创新和创造、分工和合作等内容进行融合,以使劳动教育内容可以助力学生的成长成才。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把“劳动法规教育”“劳动安全教育”“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以及“劳动教育观”建设成为一门“思政大课”。也可以在现有的专业课程、实践课程、见习课、顶岗实习等课程中,有效融入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以此使劳动课程的育人价值得到最大化发挥。
(3)优化实习实训结构。劳动是“人”的“实践”活动,主体性、实践性、创新性是劳动的基本特征[10]。劳动教育课程以实际操作的体力劳动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在劳动体验中进行学习,在劳动过程中进行分析,在劳动实践中进行体悟。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职业院校资源优势,优化实习实训结构,将劳动教育合理融入实习实训课程体系,并通过加强链式思维方式,将产业链与专业链相结合,以企业的生产过程为基础,对劳动实践教育内容进行设计,以便让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劳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拿到实际劳动过程中进行亲身验证。
(4)创新劳动教育实施方法。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法要和劳动教育内容相匹配。例如,在思政课程中,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法主要为讲授法,即教师系统地向学生讲授劳动的经验性知识。在学校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中,教师可采用情境体验式方法进行劳动教育教学。而在专业课程中,教师则可采用在“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实施劳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和“创新”,如采用项目引领和任务驱动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劳动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整体提升。
(5)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劳动实践活动。高职院校可基于劳动的创造性属性,将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巧妙结合起来,使二者形成合力,协同育人[11]。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培养创新型劳动者。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时时刻刻体现着劳动教育,而劳动教育则可以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价值引领。高职院校要在两者之间搭建互通互助桥梁,促进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并使之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例如,高职院校可以在自己举办的创新创业讲座活动中合理融入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内容,以有效达成两者协同育人目标。
(6)搭建课外劳动教育实施平台。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好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平台,使劳动教育的价值得到最大化发挥[12]。高职院校可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以学生的兴趣为着力点,寻找蕴含丰富劳动教育元素的课外活动平台,并将其作为劳动教育的实践场所。例如,高职院校可通过设立校园劳动周,引导学生进行校园常规劳动实践。可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引导学生从身边事做起,如通过打扫校园公共区域卫生、绿化美化校园环境等形式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可设立生活劳动竞赛周,开展文明寝室系列评选活动,以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卫生习惯。可积极融入社区,拓展社区公益平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社区公益劳动实践活动。可将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将暑期社会实践基地作为劳动教育载体。可将企业科技园、校外实习训练基地等作为载体,有计划、有目标地实施劳动育人策略,以便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增强他们的价值体悟,促进他们劳动习惯和工匠精神养成,从而有效提升劳动教育水平和质量。
(7)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热爱劳动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高职院校要努力营造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校园文化氛围,以便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培育学生。一方面,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劳动教育观。具体来说,首先,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各种校园媒介,开展多样化、多主题的劳动教育活动,以便把劳动精神传播到学校的各个角度,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劳动理念。其次,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劳动榜样评选活动,评选出劳动模范、实践之星、技能之星等先进个人,为学生树立校园劳动榜样,以此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校园风气,有效激发学生的劳动积极性。还可以邀请相关专业的行业楷模、实习企业的劳动模范、卓越工匠、优秀校友等进学校、进课堂,开展相关主题的劳动系列讲座,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劳动内涵、厚植劳动精神,促使学生自觉进行劳动实践。最后,高职院校还可以借助橱窗海报、校园网站、校史、校规、校训等校园要素,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崇尚劳动、崇尚技术、鼓励创新的劳动教育环境,促使学生逐渐把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当成自己的专业信念和追求。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与相关部门展开合作,以便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为了防止“孤岛现象”,高职院校应与地方政府、企业和学生家庭等展开合作,争取政府重视,企业支持,家庭合作,并积极建立起协同育人的协同机制。高职院校应对地方政府、企业和学生家庭等多元主体进行系统协调,并对多元主体的权益进行整合,以便构建出一个多元主体的权益表达机制。高职院校还应建设一个各主体之间相互协调、有效衔接、协同联动的劳动教育体系,以推动劳动教育资源的有效流动,最终实现高校、社会和家庭等主体在劳动教育方面的相互配合和相互补充,从而让整个社会能够大力发扬劳动精神。
3.做好后期反思工作
勞动教育课程的学习与实践过程本身就是学生个人认知建构、情感激发、价值观树立的过程,因此课程考核评价要关注学生参与劳动的全过程,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及课程内容采用个性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另外,整个考核要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直接考核与间接考核相结合,还要兼顾使用横向评价(小组成员互评)与纵向评价(学校教师评价、企业导师评价)及当前评价与长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手段,以使评价发挥最大促学效用,有效提高劳动教育课程质量,使学生最终成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时代劳动者。
参考文献:
[1]***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8-09-10)[2023-02-17].https://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 20835.htm.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 (2020-03-26) [2023-03-10].https://www.gov.cn/zhengce/ 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技工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EB/OL].(2020-04-29)[2023-01-15].https://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4]曾天山,顾建军.劳动教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32-33.
[5]班建武.“新”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J].教育研究,2019(01):21-26.
[6]杨秋月.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逻辑:应然、异化及回归[N].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0,19(01):8-14.
[7]钟飞燕.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1.
[8]刘洪银.劳动教育推动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形成路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01):134-138.
[9]姜大源.刍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时空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06):43-50.
[10]毛平.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体系构建思路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5):120-123.
[11]王泉泉,刘霞等.核心素养视域下劳动素养的内涵与结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2):37-42.
[12]杨秋月,顾建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的逻辑、困境与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21(06):123-128.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Labor Education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Ke Wenting1,.2
(1. Wuhan Childrens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Hubei Province,Wuhan 430070, China; 2. Wuhan City Polytechnic, Hubei Province,Wuhan 430070, China)
Abstract: Labor is a necessary means of creating social material and spiritual wealth, which is not only the foundation of human survival and life, but also the fundamental driving force for social progress. Labor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system and an effective path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achieve talent cultivation goals.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strengthen top-level design, integrate labor education into all aspects of talent cultivation, and effectively construct a labor education system for new era vocational colleges through early stage guarantee work, scientific implementation, and later reflection work,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labor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nable more vocational students to become new workers who meet the needs of the times development.
Key words: new era;highervocationalcolleges;labor; labor education; laboreducation system; laborliteracy;worker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