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系统科学视域下班级管理的现实挑战与优化路径刍论

时间:2024-04-24

潘超艳 董玟鑫

摘要: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看,初中班级管理是一个由多要素、多结构相互联系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开放系统,这一系统的功能会随着系统要素、结构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这意味着系统相关要素、结构和环境会给班级管理带来较大挑战。要想提升初中班级管理质量,就必须直面挑战,深刻把握初中班级管理规律,充分发挥“国家—社会—家庭—学校—班级”的管理合力作用,并从提高要素的性能、改善系统的结构、加强系统和环境的交流等几方面对初中班级管理路径进行优化。

关键词:系统科学;初中班级管理;初中班级管理系统;现实挑战;优化路径;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451.6;G6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25-0141-04

班级是初中生学习成长的主阵地,发挥着育人育才的重要作用。为了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班级管理已成为初中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切入点,初中班级管理路径的优化也逐渐成为初中学校管理改革的重中之重。当前,针对初中班级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状分析、策略探究、模式创建等方面,存在不限定研究边界的笼统性、不辨析实际问题的盲目性、不借助理论视角的随意性等问题。为了突破困境,进一步规范、深入研究,笔者从系统科学的视角入手重新审视初中班级管理工作,并从初中班级管理面临的现实挑战出发,将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到初中班级管理研究中,以期通过理清初中班级管理内涵优化初中班级管理路径,为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效能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一、初中班级管理工作面临的现实挑战

1.主客二元对立论支配下的过度管理

一切系统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形成、运行、演变的。因此,要把握一个系统,必须了解它处于什么环境,环境对它有何影响[1]。将初中班级看作一个系统,是将其从普遍联系的客观事物网中剥离出来,那么系统之外的一切事物的总和都是初中班级管理系统的环境,如制度、文化、经济等诸多方面,如果一一分析,显然针对性不强,下面,笔者主要围绕大的教育管理环境对初中班级管理产生的影响展开论述。在我国的教育理念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但部分教师在实际进行教育管理时却存在背离这一原则的现象。部分教师受笛卡尔的主客二元对立哲学观,以及我国传统的“严师出高徒”“以师为尊”等观念的影响,习惯于采用以主体性哲学为基础,即教师是唯一的主体的方式管理班级。他们在班级管理中处于绝对的权威和支配地位,学生被视为管理的对象和客体,处于被动和服从地位。由哲学理念和传统观念演绎而来的权威式的班级管理理念作为系统环境深刻制约着初中班级管理的开展,教师在管理过程中由于主体性不受约束而容易过度发挥,产生“主体—客体”的单向过度管理,造成师生关系异化,从而抑制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给初中班级管理带来较大挑战。

2.“叛逆期”增加了初中班级管理难度

初中班级管理无疑是围绕“初中生”这一重要群体要素展开的,因此要想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就需要深刻辩识这一群体要素的特征及其给管理带来的影响。一般认为,初中阶段是人的一个生理和心理叛逆期。从生理角度来看,初中生的大脑内海马状突起的激素分泌增多,这会使其大脑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种种叛逆行为。从心理角度来看,“对抗的快感”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心理状态,初中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虽有所增强,但还不完善,而任性、耍脾气、追求个性等叛逆表现是其完善自我的过程[2]。另外,不同的初中生由于先天性格、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等的不同,本身就具有个性化和差异性特征,如果管理不当,可能会使其陷入厌学、抑郁等心理状态。当下,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囿于权威式的系统管理环境,部分教师会以静态的管理思维进行班级管理,缺少对初中生主体意识觉醒及逐渐增强的自我意识的动态性预见,因此很少采用“理解”“尊重”“对话”等符合初中生生理、心理特点的方式管理他们,这使得管理效果不佳。

3.条块化管理割裂了初中班级管理的整体性

管理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管理的功能[3]。传统的管理理念对管理结构的研究与实践大多是通过条块分割的还原论体系进行的,而这种条块化管理模式运用到初中班级管理中会表现为“条”“块”各自为政,班主任管班不全,学科教师只教不管,从而导致“管理空白”现象。另外,由于部分学校将学科成绩与教师评优评先等挂钩,这使得学科成绩驱动式的管理长期存在于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及各科教师为了获得更好的成绩,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相互博弈,都试图争取更多的学生可用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时间,造成“自利行为”。以上班级管理问题之所以会出现,主要在于各管理主体权力不清、责任不明,导致初中班级管理结构中分布了多个具有不同属性、特征、行为及功能的子结构,而子结构之间混乱连接和叠加又造成初中班级管理结构的不完善、不协调,进而割裂管理的整体性,影响管理效果。

二、初中班级管理内涵的系统审视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看,初中班级管理是一个由多要素、多结构相互联系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开放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实现教育目标、提高教学效率、维持班级秩序、培养学生能力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会随着系统要素、结构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4]。在用几何原理解释初中班级管理内涵时,系统要素、结构和环境这三个要素可以分别被看成是三角形的三条边,初中班级管理功能可以被看成是三角形的面积,那么系统要素、结构、环境,以及初中班级管理功能中任何一个发生变化,其他要素及整体功能都会随之发生变化[5]。因此,要想全面揭示初中班级管理的内涵,就要充分分析初中班级管理系统的要素、结构和环境。

1.初中班级管理的系统要素分析

初中班级管理系统中存在多层次、多种类、多数量的要素,从要素的属性、特征及其在系统中运行的要求来看,具体包含组织、管理制度、教学管理、活动管理、内环境管理等五大层面。第一,组织层面。从班级管理角色角度来看,班级管理者包括正副班主任、各学科任课教师、正副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劳动委员、生活委员、文体委员、各科课代表、小组长、普通学生等要素,他们都是进行初中班级管理的基础要素。第二,管理制度层面。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显性管理制度和隐性管理制度两种,其中显性管理制度包括“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规校纪”“班规班纪”等要素,具有内容明确、可操作性强等特点。而隐性管理制度则包括班級传统、风气、文化氛围等要素,是班级个性的体现,会影响班级管理成效。第三,教学管理层面。教学管理是初中班级管理的核心,主要包括教学秩序、学习指导、教学质量管理等要素。第四,活动管理层面。活动管理分为课内活动管理和课外活动管理两类,具体包括德育、文体、科技活动管理等要素,是对学生进行集体教育的主要手段。第五,内环境管理层面。内环境管理主要包括座位编排、班级布置管理(板报、图书角、值日表等)、硬件设施管理(课桌椅、黑板、门窗等)等要素,能够对初中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初中班级管理系统的结构分析

初中班级管理系统的五层要素共同构成了系统演化的材料,系统演化的动力主要来自各内部要素之间的协同作用[6]。但内部要素具有多样性,因此要想使各内部要素能够协同配合,使系统功能发挥最大效用,教师就要对其结构进行全面分析。初中班级管理系统的要素与要素之间的联系方式构成了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的初中班级管理系统的“龟”型结构图能够很好地反映系统结构。“龟”代表了初中班级管理系统的整体性,其中“龟身”是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干部、普通学生等要素架构而成的,组织架构类似龟壳“纹路”,会随着“龟”的成长而逐渐深刻、清晰。这反映了组织架构建设的时间变化特征。四只“龟腿”分别代表教学管理、活动管理、内环境管理和管理制度,四者缺一不可且只有相互配合,“龟”才可以行动。各“龟腿”内部也有着复杂的关联结构,如教学管理涵盖不同学科的管理、“教”的管理、“学”的管理等子结构,同时“龟腿”之间、“龟腿”和“龟身”之间还通过骨骼、肌肉等连接在一起。例如,班主任在班级中可基于“班规班纪”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进行德育引导。初中班级管理系统的结构其实就是将上述“龟”的结构连接起来,以组织架构为主体,以管理制度为依托,以班级内环境为载体,各要素协同配合地管理班级教学、班级活动的结构总和,其直接决定了初中班级管理的功能实现情况和管理水平。

3.初中班级管理系统的环境分析

系统环境一般是指系统外部的环境,系统在与外部环境不断进行信息与资源的交换中演化发展[7]。因此,要想真正弄懂初中班级管理系统内涵,就必须对初中班级管理系统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如下图1所示,初中班级管理系统的外环境为“龟头”,其引领了“龟”的思维决策和行动方向,包括学校、政策、制度、资源条件、文化氛围、自然环境等要素。从宏观层面看,初中班级管理系统以国家教育管理方针、政策、程序、办法等为依托,是国家教育管理系统的第N层子系统。从微观层面看,初中班级管理系统是初中学校管理的子系统或基本单位,受学校领导管理风格、学校资源条件、学校人文环境(如班与班之间方方面面的排名比较)等的影响。由于初中班级管理系统,无论是要素来源还是特性都有差异性,所以“世上没有一模一样的龟”,即每一个初中班级管理系统都是不同的,具有特殊性。因此,在实践中,教师需要认真审视本班系统的特性。另外,下图中的“水域”和“陆地”是“龟”的生活环境,代表了两种管理模式,每只“龟”都需要根据生活习性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即初中班级管理系统需要在权威式管理模式和民主式管理模式的融通并用中不断演化发展。

三、初中班级管理的优化路径

1.提高要素性能,激发初中班级管理的内在潜力

要素性能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初中班级管理的成效,要想提升初中班级管理成效,就必须设法提高要素性能,以激发初中班级管理的内在潜力[8]。具体来说,首先,学校要对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管理能力进行培训。针对班主任的培训应主要围绕班级内部管理与协调、学校管理理念的领会与执行等方面进行,而针对任课教师的培训应主要围绕自身管理角色的定位与如何配合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等方面进行。其次,学校和教师都应积极培养初中生的自控力。良好的自控力是自我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可以借助班会活动使初中生认识到自己作为班集体一员需承担的责任,以增加学生对班集体的认同感,使学生能够以集体荣誉感约束自己的行为。最后,学校应加强班级制度建设。一般来讲,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保障班级有序运行的前提。学校要以公正性为前提制定班级制度,在使用制度时,要重视初中生的主体性,如加入学生民主投票、决议等环节,以弥补制度的过度权威化与教条化。另外,还需要运用制度规范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管理行为,以便在保证教师拥有权威且不泛滥的前提下,保障学生权益。

2.改善系统结构,释放初中班级管理内部发展动力

要想提升初中班级管理成效,不但要提高各要素的性能,还要优化不同要素之间的组合方式,有效改善系统结构。首先,加强教师之间的联系。在当下的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的联系较少,任课教师之间的联系更少,因此需要加强他们之间的联系,使他们各安其位,形成协同互补的关系。其次,建立“心”型师生关系。初中生主体意识较强,要想让他们切实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教师就要积极通过“共情”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引导[9]。具体来说,教师要学会倾听,要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要能换位思考,与学生以平等的心态交流,并引导学生同样以换位的方式思考如何管理班级。当与学生建立起情感基础,形成情感共鸣后,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就要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互动。最后,打造特色教学活动。初中班级管理主要是围绕教学和活动展开,目的是在管理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努力打造能够反映本班特色的教学活动,以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具体来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合理穿插鲜活的例子,设置教学情境,并大胆突破教室限制,将学生带到大自然、博物馆、科技馆中进行教学,从而打造出学生眼中的“别人班的课堂”,这样管理成效必然惊人。

3.加强环境交流,为初中班级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初中班级管理系统要想获得更好发展,就必须开放环境,以便从环境中获得利益和利益相关者的支持。首先,从国家层面讲,需要不断健全与完善政策以保障教育公平。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在初中班级管理中要充分领会国家的教育管理政策、方针,防止“教歪教错”。其次,从社会层面讲,在初中班级管理中,教师要普及文明观念,大力宣传良好的社会舆论和社会风尚,以防止部分“网红”“直播”“短视频”中的消极因素流向学生,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再次,从家庭层面讲,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初中生的“叛逆期”更多暴露在其与父母的關系上,因此在初中班级管理中,教师还需要对此给予重点关注,一方面与学生沟通,引导其理解父母,另一方面与父母沟通,引导其倾听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以此帮助学生和家长在爱与交流中建立起和谐的家庭关系。最后,从学校层面讲,学校的培养理念、领导方式、制度、课程安排、评价方式、资源配置等会直接对初中班级管理产生影响。教师要积极与学校“对话”,敢于在交流中揭示问题,并主动争取共同参与解决问题,以便为学生创造最优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四、結语

综上所述,初中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与初中生的学习、成长及全面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为了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培养保驾护航,学校和教师需要运用“整体的”“系统的”眼光看待初中班级管理问题,运用系统科学理论,以初中班级管理研究的“点”带动学校管理研究,乃至整个教育研究的“面”,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第4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26-27.

[2]田洪星,武中哲.青少年叛逆的社会性分析[J].教育探索,2015(08): 100-104.

[3]齐学红.班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实践———透视江苏省南京市N校的班级管理体制改革实验[J].教育科学研究,2016(10):33-37+ 42.

[4]赵波,肖蓓.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9: 190.

[5]杜静,黄祖学,陈志才.基于系统科学的项目管理团队优化的分析[J].建筑经济,2012(11):31-34.

[6]孙烨.系统思维视阈下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优化[J].系统科学学报,2021,30(03):67-70+93.

[7]陈雪强,谭绍华,张俊生.系统科学视角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家制度建设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25):13-17.

[8]赵冬冬.制度公正、审议民主抑或个人权威———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政治哲学探讨[J].教育学术月刊,2019(01):36-43.

[9]龙小泉.共情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探索[J].教学与管理,2017(13):31-32.

Discuss on the Realistic Challenges and Optimization Paths of Class Manag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s Science

Pan Chaoyan1, Dong Wenxin2

(1. Suzhou Industrial Park Xingyang School, Jiangsu Province, Suzhou 215101, China; 2. Eurasia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China)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s science, middle school class management is an open system with specific functions form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multiple elements and structures. The functions of this system will change with changes in system elements, 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 This means that the relevant elements, 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 of the system will pose significant challenges to class managemen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iddle school class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ace challenges, deeply grasp the laws of middle school class management, fully leverage the management synergy of "country—society—family—school—class", and optimize the path of middle school class management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elements, improv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and strengthen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system and the environment.

Key words: system science; junior middle schoolclass junior management; middle school class management system; realistic challenges; optimizethepath;junior middle schoolstudents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