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双减”背景下初中课后延时服务实效性研究

时间:2024-04-24

华维明

摘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延时课后服务,有助于进一步贯彻“双减”工作部署,满足中小学多样化的教育要求,缓解学生的课业压力和家长的工作与生活压力。文章对“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非寄宿制学生课后延时服务实效性进行研究,并对课后延时服务中存在的服务内容单一、作业设计不合理、外部支持不足、评价体系欠缺等问题进行探讨,指出教师要丰富服务内容、优化作业设计、提供资源支持、完善针对性评价,以期为初中课后延时服务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农村初中;“双减”;非寄宿制学生;课后延时服务

中图分类号:G632.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2-0065-04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兰州市2022年度教师“个人课题”“‘双减背景下农村非寄宿制初中学生落实课后延时服务实效性举措的研究”(课题立项号:LZ[2022]GR1044)研究成果

长期以来,我国很多地区中小学放学时间较早,学生持续学习面临一定的挑战,同时也给家长接送、管理孩子带来较大的压力。因此,落实“双减”政策,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对于减轻家长压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相对来看,部分农村地区初中课后延时服务实施时间较短,一些非寄宿制学生课后学习效果较差,课后延时服务并未发挥一定的作用。这充分说明,在“双减”背景下,面向农村非寄宿制初中生提升课后延时服务质量已势在必行。本文对“双减”背景下初中课后延时服务实效性进行探讨。

一、落实课后延时服务的必要性分析

1.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课后延时服务的主要归宿。课后延时服务政策指出,在内容上不应将其作为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伸。因此,面向中小学生开展课后延时服务,能指引学校和教师在课后安全、有效、科学地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和引导,结合学生的具体思维和需求,提供形式多样的学习和活动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服务,这对于学生健康、安全、快乐地成长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很多学校拥有相对完善的教学设备和成熟的教学工作体系,能够为广大学生提供接受良好教育的平台,和校外托管机构与非寄宿制学生的家庭相比有明显的优势,这也能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重要的补充和支持。

2.提升教育服务能力的必然要求

解决放学后家长难以及时接管学生的现实问题,是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重要目的。学生放学后,很多家长很难及时提供相应的引导和服务,给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带来了不小的问题,农村非寄宿制学生也是如此。而落实课后延时服务,能够在有效解决家长难以及时监管、教导学生这一问题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学校作为教育教学主体的作用,为广大学生提供专业、安全的教育服务,进而给更多学生提供其所需的教育公共服务,帮助学校和教师不断展现、提升教育服务能力。

3.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

初中是学生成长和积累知识的关键阶段,初中阶段的公平教学对于学生整体的进步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一般而言,寄宿制学生能继续留在学校获得教育服务,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也能通过其他方式继续加强学习,一般家庭的非寄宿制学生则在持续获得教育服务和引导方面有一定劣势。从学生成长和学习的机会方面看,面向学生提供课后延时服务,尽可能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后享有公平的成长机会,缩小因寄宿制和家庭经济差异导致的课后学习服务差距,能够让更多农村非寄宿制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服务,也能为学生群体整体的进步和成长奠定重要基础。

二、“双减”背景下农村非寄宿制初中生课后延时服务中的问题

1.课后服务内容单一

在初中实施课后延时服务后,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明显增加,这虽然为学生持续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时间和空间,但在实际的延时服务中,部分学校和教师依然以课堂教学为主,很少给学生安排休息和锻炼等方面的内容。由于初中学习任务相较小学有明显的增加,因此,部分教师会选择在课后延时服务中围绕课堂知识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辅导,初中语文尤其明显。在课后延时服务中,部分语文教师往往以课本知识的深入讲解为主,很少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兴趣,让学生处在枯燥、反复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不能为“双减”政策落实提供支持,同时还挫伤了学生的主觀能动性,极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课后作业设计不合理

引导学生正确完成作业任务,是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重要内容。但在作业设计中,部分教师偏向于非常简单和非常难的两极化局面,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导致学生在课后延时服务中难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一些教师并未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针对性的作业设计,给学生布置的课下作业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理解和习惯,往往只是生硬地布置过于简单或复杂的作业任务,不能为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构建桥梁,使得学生很难借助完成课下作业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内化。而且,一些教师在课后作业的设置中忽视了不同层次的设置,作业的时间层次与顺序并未得到合理的安排,使得非寄宿制学生往往需要面对很多与自身知识水平不符的作业内容,不能借助课后作业对所学知识进行逐步理解和融会贯通,这不利于初中课后延时服务价值的发挥,也给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减负增效带来了阻碍。

3.课后延时服务支持不足

面向非寄宿制学生开展课后延时服务,虽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长在接管孩子方面的压力,但也增加了教师的工作时间和压力,因此,及时为课后延时服务提供更多支持,实现外部力量和教师的有机结合,就显得异常重要。然而,一些学校并未对课后延时服务给予足够的关注,班主任和各科教师的值周、值班制度依然以以往的安排为主,教师工作时间大幅延长,给广大教师带来不小的压力。还有一些学校并未在课外阅读、兴趣活动等方面给予教师足够的支持,使得课后延时服务中融入丰富的趣味活动也面临很大的阻碍。另外,农村地区的一些家长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在实行课后延时服务后,他们只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与孩子的交流,给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带来一定的困难。

4.课后服务评价体系欠缺

全面、深入的评价能对课后延时服务的合理性和价值实现进行客观总结,有效考量“双减”政策的落实效果,因此,对服务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是初中课后延时服务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但目前来看,农村的部分初中学校并未对课后延时服务进行必要的跟进监管和评价,在学科的课后服务方面缺乏针对性的考核体系,考评标准、考评方式、考评主体以及考评结果反馈等都未能及时到位。一些学校和教师只是利用课后延时服务进行知识内容的讲解或对学生进行看管,并未围绕学生成长与发展设置相应的评价依据和内容,表面上虽然延长了学生的在校时间,但学生在课后服务中获得的服务与教育质量并未得到提升,给课后延时服务功能和价值的发挥带来不小的阻碍。

三、“双减”背景下农村非寄宿制初中生课后延时服务对策分析

1.丰富服务内容

为了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并借助课后延时服务促进学生的兴趣培养和全面发展,初中教师应立足非寄宿制学生的现实需求,对课后延时服务内容进行细致分析和选择,让学生在课后延时服务中得到全面的培养。首先,在课后延时服务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适当将时间还给学生,并结合非寄宿制学生的理解情况,将个别辅导和统一辅导相结合,积极提升课后延时服务的针对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学习行为习惯。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进度和理解情况,深入了解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分析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的内化情况,尽可能少布置额外作业,优化作业设计。各学科教师应在课后延时服务课程辅导中设置更多的兴趣活动,如课外文章阅读活动、师生交流活动等,培养非寄宿制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他们提供更广的学习素材,以此全面培养他们的语文学科素养。

为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营造“书香校园”“绿色校园”氛围,学校可根据已有资源和学生需求,开放所有功能教室,因地制宜地建立器乐、舞蹈、话剧、剪纸、绘画、棋类、书法、体育等兴趣小组,让学生自主选择,积极参与,并由专业教师进行指导,确保他们能积极参与活动,享受活动的快乐。学校还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开展校园科普、创新教育、娱乐游戏、拓展训练等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重视能力培养的同时,学校应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聚力推进“课程思政”,全力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让每门课程都飘出“思政味”,合力打造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课堂教育体系。

学校要始终将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本着“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的德育工作精神,围绕“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德育核心,狠抓一个德育重点,逐步形成“以养成教育为抓手,以教书育人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学校德育工作模式。

学校要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以重大节日为契机,积极开展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的阵地。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法律知识竞赛、征文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学校要组织学生观看交通安全宣传展板、《安全教育》光盘,进行安全教育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学校要按照學生在校一日的常规要求,通过课堂教学、大课间活动、课后延时服务等全方位教育学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优化作业设计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作业方面的减负,还要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教师可利用开展课后延时服务这一契机,借助作业设计,正确引导学生通过相对简单、准确的解答真正理解知识。以语文学科为例,其教学目标属于阶段性任务,诸如“冰糖葫芦式”结构,不同阶段的内容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衔接。因此,在制定优化作业设计的课程目标、单元目标时,教师应以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内容为目标,设置针对性的作业内容,合理把握作业任务的难易、顺序和层次,尽可能避免学生在课后延时学习中面对较多复杂且重复的内容。这样,就为学生按部就班理解知识搭建了桥梁,使学生能根据作业内容深化所学知识,实现对知识的复习巩固和迁移应用。

例如,在“阅读教学”优化作业设计中,教师应合理设置阅读任务,尽量避免给学生设置较大阅读量和较高阅读难度的文章。教师要合理选择与所学文章相关的阅读素材,构建课外文章与所学内容间的联系,为学生借助所学知识深入理解文章意境与内涵提供支持。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围绕相应的描写方法和中心思想,撰写一篇课文梗概,提取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对阅读过的文章进行简写,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一中心思想进行构思,续写一篇简短的文章。在完成阶段性的阅读教学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阶段内课后延时服务的月度任务,如阅读名著,并寻找与所学课文相关的篇章,自己组织语言复述其中的故事,借此来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形成相应的阅读心得与体会,通过分阶段的阅读任务提升课后延时服务的效率和价值。

3.提供更多资源支持

在“双减”背景下,学校应积极为课后延时服务提供更多的支持,引导学生参与更多的课后学习和活动,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的减负提质。学校应及时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和教师,认真研读与课后延时服务相关的文件,并以此为基础,制订相应的工作实施计划,针对课后延时服务做好时间、内容等方面的安排,促进教师深入开展课后服务和教育教学。学校还应进一步明确针对非寄宿制学生开展课后延时服务的具体内容要求,积极为教师和学生争取更多趣味性教学资源,如古今中外名著、网上阅读资源以及兴趣类习题等,大力推进“书香校园”进程,并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为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提供力所能及的场地、设施、书籍等,从而为面向学生群体进行丰富的课后教育教学提供支持。除此之外,学校和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必要时可借助家访、家长座谈会、学校对外开放日等方式,向家长传递课堂教学情况和课后延时服务内容,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加强沟通和了解,并与家长共同制订相应的延伸教育计划,围绕学生持续学习落实具体的引导过程。这样,学校和教师能获得家长的支持,进一步提升对非寄宿制学生进行课后延时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4.完善課后延时服务评价

要想提升课后延时服务质量,与之相匹配的服务评价体系必不可少。学校和教师应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构建利于学校推行、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服务与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对课后延时服务过程的监督和评估,为课后延时服务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方向和规范。作为初中学校,每学期要根据本校制定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分别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评选出三名“五星好少年”,号召全校师生向优秀学生学习。各学科教师要以学生在课下的发展为目标,针对课程内容和组织形式进行规划,并对自身的课后服务与教学过程进行实时总结,努力在课后延时服务政策目标、方法、结果等方面保持一致,以此实现准确、高效的自我评价。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在课外的具体学习效果进行针对性评价,提前设置保护、看管学生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的具体目标,对学生的兴趣培养、能力锻炼、习惯养成进行全面评价,并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生个体的特点,设置针对性的评价标准,进行相应的考查。另外,学校和教师应在各阶段教学结束后,对该阶段的课后延时服务进行整体的终结性评价,与既定的活动、休息时间、作业辅导、兴趣培养等任务进行全面对比,并与期中、期末的考试相结合,评价课后服务内容与方式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为下一阶段课后延时服务的改进与完善奠定基础。学校和教师还要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开放校园,让家长走进学校,共同探索课后延时服务评价体系,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构建家校共育新机制,形成家校共育新合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逐步落实的大背景下,借助课后延时服务有效举措的探究,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减负增效,已成为中小学教师和学校的重要工作。目前来看,我国农村初中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工作还处在初期的探索阶段,对于非寄宿制学生的课后延时服务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基于此,农村初中学校应从丰富服务内容、优化作业设计、提供资源支持及完善课后评价等方面入手,着力提升课后延时服务质量,为农村初中非寄宿制学生的持续学习和进步提供重要支撑。全体教师要群策群力,针对课后延时服务进行深入研究,以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为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让教育回归本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余斐,徐文凯.初中学校“双减”工作实施现状调查报告———基于浙江省绍兴市7个县(市、区)初中的抽样调查[J].教学月刊,2022(01).

[2]顾艳丽,罗生全.中小学课后服务政策的价值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8(09).

[3]荆双双.初中生课后服务实施现状与优化对策研究[D].河南科技学院,2021.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Post-class Delayed Servic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Hua Weiming

( Longquansi Town Junior Middle School, Yongdeng County, Gansu Province, Yongdeng 730302, China)

Abstract: Implementing extended after-school services during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phase can help to further implement the "double reduction" work deployment, meet the diverse educational requirement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alleviate students academic pressure and parents work and life pressure.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effectiveness of after-school delay services for rural junior middle school non boarding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and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after-school delay services, such as single service content, unreasonable homework design, insufficient external support, and lack of evaluation system. It points out that teachers should enrich the service content, optimize homework design, provide resource support, and improve targeted evaluation,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after-school delay service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s.

Key words: ruraljunior middleschool;"doublereduction";non boardingstudents; post-classdelayservice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