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劳动教育助力立德树人的探索

时间:2024-04-24

高玉莲

摘要:劳动是社会走向繁荣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劳动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其对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关键性作用。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是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文章论述立德树人背景下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分析各级教育机构实施劳动教育的现状,探索劳动教育助力立德树人的实施策略,以提高劳动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關键词:劳动教育;立德树人;劳动技能;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2-0073-04

劳动教育是我国创新型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弘扬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体系,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我国各级教育机构,下至幼儿园,上至各高校,都将劳动教育与素质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全力构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相辅相成的全新教育体系,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为此,各级教育机构要按照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育人导向,从劳动教育的基础理论、文化传统与实践基础、丰富意蕴以及时代价值等方面进行把握与思考。本文对各级教育机构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劳动教育助力立德树人的实施策略,旨在提高劳动教育质量,为各级教育机构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借鉴。

一、立德树人背景下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就有“劳动最光荣”的说法,这也反映出劳动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在物质资源并不富足的年代,人们为解决温饱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劳动,通过自己的双手获得劳动报酬。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已不再满足于解决日常的温饱问题,而是在不断追求精神的享受。

劳动教育作为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受到各级教育机构的高度重视。在中小学校贯彻落实劳动教育,是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其教育职能在不断被弱化,越来越多的学生并未对劳动教育予以高度重视,没有将其视为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因此,无论是中小学、幼教机构,还是高校,所开展的劳动教育,都因为缺乏系统性、前瞻性,教育成效不尽如人意。部分青少年学生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劳动观念在逐渐弱化,无论是在家庭、社会,还是在学校,都很少参加劳动。部分家长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为孩子报各种类型的补习班、特长班,使得劳动教育遭到冷遇。

在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劳动观念,深入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推进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使其认识到劳动教育对培养自身吃苦耐劳精神、集体荣誉感的促进作用,并引导其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从而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为未来的发展夯实基础。

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在各级教育机构中均发挥了独到的应用价值,无论是幼教机构,还是中小学和高校,都根据自身的特色相继开发了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例如,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在小学阶段就开设了劳动教育课程,并把刺绣工艺、制作五色糯米饭等内容作为劳动教育的课程内容,其在为民族文化传承起到有效助推作用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劳动技能。各级教育机构还定期举办相关的赛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这种富有特色的劳动教育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能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助力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各级教育机构实施劳动教育的现状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热爱劳动的民族,可以说,我国人民今天的美好生活,得益于一辈又一辈劳动者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的积累。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环境下的重要产物,其在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各级教育机构的劳动教育实施情况并不乐观,劳动教育所蕴含的培养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功能被逐渐弱化,这已成为各地区教育机构实施劳动教育的常态。

在重视文化教育的时代环境下,我国各级教育机构虽然将劳动教育纳入自身的课程体系中,但仍然无法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一些家长还会错误地认为,劳动教育是针对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只有没出息的人,才会从事体力劳动。

劳动教育课程实践性较强,而一些教学机构在进行劳动教育时,仍然延续常规的“讲授法”,使得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性被弱化,无法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提供助力。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各级教学机构的课堂设计相对紧凑,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仅要保证课堂教学内容包含教材中所有的重难点知识,还要设计相应的实践课程。在这种教学设计中,理论知识往往占据课堂,而学生能够获得的实践机会少之又少,使得劳动教育课程形同“纸上谈兵”,这种无异于学科教育的劳动教育形式,无法让学生体会到劳动教育的乐趣。

课程目标是推动课程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也是发挥课程教育实效的重要保障。为此,各级教育机构在设置课程目标时,应确保其目的性、具体性,如果设置一些过于抽象的课程目标,势必会影响教育效果。劳动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体系,其课程目标的设置相对固定,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为主。而在劳动教育课程最初开设的几年里,部分教育机构一直采用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数量的多少来衡量教育效果的评价方法,这只会让课程目标的设置过于泛化,脱离实际。教学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课堂教学的反馈和总结。在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中,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教师对于课堂的总结要从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学生劳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入手,这是开设劳动教育课程的重要标准。学生对于课堂的总结要从课堂教学内容、掌握哪些劳动技能、能否应用于实践出发,这是开设劳动教育课程的初衷。此外,教师要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加强自我反思,实现课程教学的逐步优化。

一些教育机构在实施劳动教育时,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增设综合实践内容的方式丰富劳动教育内容,以达到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的目标。但在实施过程中,一些教育工作者缺乏对劳动教育理念的深入认知,导致劳动教育课程系统化建设无法有效落实,缺乏目标导向。

三、劳动教育助力立德树人的实施策略

1.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人们从出生开始便接受来自家庭的关爱,步入幼儿园便接受来自幼教机构的呵护,直至成为小学生、中学生,到步入社会岗位后,所生活的集體从家庭到学校、社会,生活环境一直在改变,但始终围绕着集体来进行。从小教师就向学生讲述集体的重要性,告诉学生懂得“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的道理。可以说,人们的成长离不开集体的支撑,让学生逐步形成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是我国教育工作始终遵循的教育理念。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形成,不仅事关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是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后不可或缺的素养。人们为集体荣誉而战、奥运健儿为国家荣誉而战,彰显的是集体荣誉感,“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就是对集体荣誉感的重要诠释。学生一旦生活在凝聚力强、战斗力强的集体,就会被集体力量所感染,从而激发出无穷的斗志。

2.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

艰苦奋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自新中国诞生以来,我国便进入长达几十年的奋斗历程,这彰显的是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全国各族人民思想的统一。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父母从小便教育孩子要做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人,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劳动教育作为实践性强的课程体系,在落实这一目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上具有重要作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现在的学生是幸福的一代,很少懂得吃苦耐劳,只知道饿了叫外卖、累了就休息,很少能够在饿的时候自己动手做饭,尤其是一些90后、00后。部分学生在这种衣食无忧的生活环境中逐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难以培养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一些学生甚至不知道马铃薯、红薯究竟是结在树上,还是长在地里。长此以往,只会让学生变得更加无知,不利于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因此,在劳动教育课程中,教师需要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进行劳动锻炼。例如,在春耕时节,教师可鼓励学生与父母一起回到乡下参加春耕生产劳动,如种菜、浇水、施肥等,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我们日益富足的生活都是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让学生在与父母一同劳作的过程中,多晒晒太阳,多出出汗,充分享受劳动过程。在参与劳动锻炼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记录下劳动后的感想,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

3.深度挖掘劳动教育特色课程资源

劳动教育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人们往往以种植业为主,只有在经历春种、夏忙、秋收、冬藏后,才能利用卖粮食换来的钱作为一家人的开销,从小生活在这里的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一些家庭条件并不宽裕的学生,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帮助父母劳动。这些学生除了在上学期间坐在教室里读书、写字外,更多的课余时间则是同父母一同出没在田间地头。这对于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因为具有特色的劳动教育资源,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学生不会“手足无措”。这些地区的劳动教育资源是独一无二的,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提高劳动教育质量。

为确保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各级教育机构须深度挖掘劳动教育特色课程资源,积极构建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保证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执行性,以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价值。各级教育机构管理者要潜心研发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并针对学生的特点,对劳动价值的认知,不断加以完善和优化,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要注重学生劳动启蒙教育,初中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要对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进一步深化,全方位塑造学生良好的劳动价值观念,高中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要深化学生的职业体验,可设计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内容,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如餐厅服务员、超市售货员、银行职员等。这种劳动教育形式注重学生职业情感体验,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

4.全力打造精良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也是劳动教育课程开展的关键。为全力保障劳动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各级教育机构需要联合教育部门,全力打造精良的师资队伍,为促进劳动教育课程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各级教育机构要加大人才的招聘力度,邀请社会各界的行业精英进入学校开展专业指导,邀请更多的人力资源培训机构进入学校对现有的师资队伍进行培训,通过对劳动教育课程设计、教学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系统性培训,保证所有的劳动教育工作者持证上岗,同时定期开展优秀课程评比活动,推选出一批又一批的先进骨干教师,建设常态化的科研机制。

5.完善课程目标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只有具备良好的劳动价值观作为内在驱动,才能有效发挥劳动教育具有的立德树人价值。部分学生之所以存在劳动认知与价值的思想矛盾,是因为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认识不足,无法深入贯彻和落实。为促使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发挥其实效,需要强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深刻理解,使其同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一同深入到学生的思想观念中。从最初的“八荣八耻”到如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彰显了劳动教育对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弘扬了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这能使其同促进社会发展进行有机结合。

自“二十大”胜利召开以来,各级教育机构在注重学科教育的同时,也对“二十大”精神进行深入学习和贯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积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优秀品质,以有效抵制“享乐主义”思潮的侵蚀,避免学生养成骄奢淫逸的不良风气,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古以来,吃苦耐劳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人们坚信美好的生活要靠勤劳的双手来创造。因此,各级教育机构在进行劳动教育时,要进一步完善课程目标,让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田,通过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正确价值观,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

6.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在升入高一级学校后,劳动教育立德树人的价值更加凸显。为此,学校要全面构建和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并将其作为学校的必修课程,同时要制订相应的教育计划,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劳动课程育人实施方案。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形成“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师要深入挖掘零散分布在教材中的各种类型的劳动教育元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以及积极向上的劳动观念。另外,劳动教育还要同专业课程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强调劳动课程的实践性,提高学生劳动技能,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全面打造具有劳动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积极培育当代中学生的工匠精神。

四、结语

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奋斗的民族,每个中华儿女身上都散发着无穷的智慧与艰苦奋斗、顽强不屈的精神。劳动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学生正确劳动观的形成。学校要认识到立德树人背景下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明确劳动教育对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作用,分析各级教育机构实施劳动教育的现状,探索劳动教育助力立德树人的实施策略。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深度挖掘劳动教育特色课程资源,全力打造精良的师资队伍,完善课程目标以及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上述各项策略的实施,能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和能力,助力我国劳动教育立德树人价值的实现,使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陈蓉.立德树人视域下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路径探究———以《会计信息化》课程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22).

[2]朱庆森.“以劳树德增智益美”———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J].学苑教育,2022(32).

[3]刘淑华.崇尚立德树人汇聚教育正能量———小学“新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J].天津教育,2022(29).

[4]刘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赜[J].成才之路,2022(23).

[5].创新开展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任务[J].黑龙江教育,2022(07).

[6]李纯斌,陈小尘.立德树人视域下劳动教育的丰富意蕴与价值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1).

[7]黄龙.立德树人视域下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02).

[8]姜穎.用劳动教育筑牢立德树人基石[J].上海教育,2021(03).

Explor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Helping to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Gao Yulian

( Wuwei No. 6 Middle School, Gansu Province, Wuwei 733000, China)

Abstract: Labor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society to prosper and promote social development.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labor education has received unprecedented attention, which plays a key role in realiz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It is the common aspiration of educators to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of labor and cultivate students excellent quality of respecting and loving labor, which is the need to unswerving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implementing labor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mplementing labor education i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t all levels, and explores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labor education to help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abor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young students.

Key words: labor education; foster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 laborskills;corecompetence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