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时间:2024-04-24

王瑞

摘要: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一切都围绕课本知识转,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相脱节,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机械地背诵和抄写,主体作用没有得到真正发挥,导致课堂气氛枯燥沉闷。为改变这种状况,创新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使思政课变得津津有味,展现少年儿童的生机与活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政课;创新;教学模式;实效性;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2-0137-04

思政课教学既要教授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会运用思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思政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选择的教学资源较为陈旧、学生的配合程度低、缺少实践活动等,使得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本文结合思政课教学实践,对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进行研究,旨在为广大思政教师提供参考。

一、转变观念,提高教师队伍素質

1.创新思政教育价值观

学生阅历浅,社会和生活经验不足,面对社会上纷繁复杂的信息,选择和过滤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外界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形成片面的价值观或错误的行为习惯。为此,教师要创新思政教育价值观,充分发挥思政课作用,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体主义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同时还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家庭环境各不相同,思想道德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使思政课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思政课上受益,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前提下,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思想政治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做到因材施教,使思政课教学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热心为学生设计思政学习目标,让学生先完成初级目标,再挑战高级目标。这样,才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强化思政教育效益观

教育要讲究效益,没有效益的教育是不可取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虽然在课堂上把思政理论讲得面面俱到,但是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师存在“知识本位”的思想,没有把“效益”放在第一位。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价值观趋于现实,重实效、讲效益,价值取向求真务实。因此,教师要与时俱进,强化思政教育效益观,把追求教学效益最大值作为思政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充分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把效益始终放在教学的第一位。在衡量教学实效性时,教师要以效益为核心,不能只看课时是否上足、实践活动搞了多少,而是要看思政课教学使学生发生了哪些改变,帮助学生解决了多少问题,是否推进了班级风貌的改善等。效益是衡量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教师要不断强化自己的教育效益观,认识到只有把效益放在教学的第一位,思政课教学水平才能得以提升。

二、贴近生活,构建趣味课堂情境

1.教学语言生活化

“师欲善其教,必先善其言。”教学语言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纽带,也是知识和信息的载体。思政课教学涉及很多理论性、思想性的内容,知识本身较为枯燥、单调,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如果教师再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就会使课堂教学缺乏生机和活力。为此,教师要注重自身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可结合生活实际,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些词语、句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形式,拉近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思政课上学到有价值的知识,促进思想品质的提升。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入学生熟悉的诗词歌赋、名人名言、歇后语等,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政治角度认识思政知识,拓宽学生思维。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教师可用本地方言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更接地气,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亲切感,从而促进教学实效的提高。

2.学习体验生活化

思政课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教材中的思政内容都是以生活为背景呈现的,讲述的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把思政知识融于生活情境之中,突出思政教学的“有效”和“有用”,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和素养。教师可采用生活化的导入,用图片、视频、音频等为学生展现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思政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进而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引发学生对自己过去的行为的反思,用全新的思政理念进行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现在的学生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对故事有着由衷的热爱,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动画片,用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形象把静态的文字“演”出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创编故事,把思政内容融入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绘声绘色的表演中感受其中蕴含的道理,打造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思政课堂。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把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生活热点话题,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充实、有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教学资源生活化

思政教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以课本教学内容为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课本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教师要在认真研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和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教师可结合教学实际,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社会热点等,也可下载网络中的课件,进行加工改造,使其成为优质的课堂教学资源,让学生接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此外,教师还可把广告资源应用到思政课教学中,帮助学生领会思政知识,开发学生学习潜质。教师还可从学生的生活环境出发,利用社区资源、校园资源、家庭资源、地域资源等辅助课堂教学,用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激活课本内容。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到社会中实践,锻炼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为思政教学增加新鲜元素。

三、巧用网络,指导思政学习技巧

1.搭建网络平台,优化学习互动

在移动互联时代,思政教学面临新的挑战,也蕴含新的机遇。在以往的思政课堂上,师生之间需要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有些学生比较内向、不善言谈,有些学生自信心不足,还有些学生对教师存在畏惧的心理,这导致他们不敢与教师进行交流,成为课堂教学的“旁观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难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影响对整体教学的把控。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基于网络的交互性、共享性,搭建思政教育平台,在微信、钉钉等聊天软件中创建班级学习群,让学生把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上传到群里,师生共同探究。这不仅能解决学生不敢与教师交流的问题,还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此外,教师还可利用校园网的优势,开设思政专栏,将平时授课时用到的教学课件或优质的教学资源等上传到思政专栏,让学生根据需要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2.采用微课教学,化解教学难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微课已经成为思政课常用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并且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微课内容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呈现方式灵活,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化解思政教学难点的有效途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有效的课前预习必不可少。教师可利用微课辅助学生的课前预习,把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用微课的方式呈现出来,并将这些微课以超链接的方式穿插到电子导学案中。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就可以点击这些知识点,进入到微课学习中,以化解课前预习的难点,为课堂教学做铺垫。一个微课往往只对应一个知识点,教师可利用微课对重难点知识进行精讲,或针对某一类问题讲述解题方法,消除学生学习中的困扰。此外,在课后,教师可把在课堂上用到的微课资源上传到班级学习平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有选择地观看,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化解学习中的难点。

3.开展线上学习,拓宽学习渠道

互联网的应用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渠道,创新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方法。教师要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作用,鼓励学生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习思政知识,让学生在快乐、新鲜的学习体验中学到更多知识。为此,教师可引入网络课程教学系统,指导学生利用系统中名校名师的优秀课件开展线上自主学习。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学生可利用网络查询需要的信息加以解决,也可利用聊天软件寻求教师的帮助。为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教师可利用系统中的习题库资源,让学生在线练习,系统会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教师从中可以获得及时有效的教学反馈,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使后续的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此外,教师可为学生推荐一些优质的思政学习网站、公众号或网络在线课堂等,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涉猎更多的思政知识。

四、拓展活动,营造融洽师生关系

1.组织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是思政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互学,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活跃了课堂氛围。在具体实施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能力,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使小组内优势互补,小组间公平竞争。还要让学生根据各自小组的具体情况,自主进行职责划分,每一个学生都要在组内承担一定的职责,做到人尽其才,充分发挥集体的合力。小组划分完成后,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开放性和讨论价值的探究问题,这些问题可来源于生活,也可来源于时政新闻,还可以是网络中的一些热点话题。总之,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实践性、挑戰性和延展性,使之成为教材的补充和延伸。通过讨论和辩论,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思想和价值观的熏陶。教师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中,倾听学生的发言,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当学生陷入思维困境时,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帮助;当学生思维出现偏差时,给予及时的纠正;当学生提出新颖的观点或创新性的想法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2.开辟思政第二课堂

思政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教师要多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生活中去历练,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和实践,让学生学会客观辩证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掌握为人处世之道,树立远大理想,成为新一代的奋斗者。教师要积极开辟思政第二课堂,增强思政学科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坚定理想和信念。如举办“爱心义卖”,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举办“跳蚤市场”,教会学生节约、不浪费,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开展“做孝心少年”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等。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拍照片、录视频、写活动随感等方式记录自己的实践过程和实践心得,还可以推荐到校园网站中进行发表。开展这样的实践活动,实现了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使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有效应用,促进了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教师还要善于发掘和利用本土资源,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到家乡的博物馆、自然景点、名胜古迹等地方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家乡的文化资源,并在家长的帮助下对这些资源进行加工整理,制作成微课件、美篇、手抄报等,以增加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还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的志愿服务,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践行课堂所学知识,提高思想境界。

五、形成机制,探索多元评价体系

1.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学评价是思政课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学生具有激励和促进作用,也是促进课堂教学向积极方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传统的课堂评价主体单一,学生没有发言权。在新形势下,思政课建立规范的评价体系势在必行,它可以改善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促进教学相长。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家长参与到评价中,使课堂评价更客观、更合理。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互评,让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由于都是同龄人,在想法上有很多相通性,学生相互进行评价更贴近实际,还可以反馈很多教师发现不了的问题,使课堂评价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此外,教师要重视家校合作,为家长设计一个量化评分表,让家长根据学生在家中的表现进行打分,从家长的反馈中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思想,以便“对症下药”,挖掘更多有价值的思政资源。在学生评价和家长评价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2.評价方式多元化

教师要创设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对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评价时,教师可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评价,以单元核心知识总结为主,利用电脑软件制作单元知识思维导图,并制定评价量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打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评价中,能提高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在严格的评价标准下,学生的知识总结越做越好,能促进他们对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教师还可采用柔性的评价方法,将学生从纸笔考试中解脱出来,通过定期召开思想交流会,让学生对自己最近的所见、所闻进行评论与分析,从而深化情感体验。教师也可利用大数据技术,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学习成果等进行记录,实现对学生的动态评价。教师要定期打开学生的成长档案,引导学生回顾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自己的思想变化,找出学习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和完善,使思政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

总之,创新决定未来,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思政课教学也是如此,创新教学模式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客观要求,也是思政教育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思政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根据学生的认知需求,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内容,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给学生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赵爱霞.小学思政课堂教学创新策略[J].天津教育,2021(01).

[2]刘巧娥.小学思品课堂的教学模式创新[J].陕西教育,2014(09).

[3]张志明.创新“大思政课”生动局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J].山西教育,2022(11).

[4]冯光霓.守正创新让思政课“活、动、亮、精”———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改革创新实践的思考[J].贵州教育,2022(06).

[5]黄冰凤.一体化背景下小学思政课的现实图景与实践策略[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2021(05).

[6]何兵.新时代小学思政课的路径探索[J].青海教育,2020(04).

[7]何兵.新时代小学思政课的路径探索[J].青海教育,2020(04).

[8]王良.上好思政课当好引路人[J].云南教育,2019(04).

Research on Innovating Teaching Mode and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Wang Rui

(Ertianmen Lane Chengguan Primary School, Jingning County, Pingliang City, Gansu Province, Pingliang 7434000,China)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s mainly based on the teachers teaching, and everything revolves around the textbook knowledg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is disconnected from social life. Students only listen passively, recite and copy mechanically, and the main role is not really played, resulting in a dull and boring classroom atmosphere. In order to change this situation, it is imperative to innovate the teaching mode. Teachers should establish new educational concepts, adopt flexible and diverse teaching methods, mobiliz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mak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ssons interesting, show the vitality and vitality of children,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course; innovation;teachingmode;effectiveness;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