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罗建招
摘要:用教材教学是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而用好并能有效拓展使用教材,甚至发挥教材外延使用价值是教师教学创新的能力之一。考虑到祖国大地幅员辽阔的情况,现有教材中的部分教学内容难以融入地区教育教学实际,本着用好教材的前提,教师需要积极对教材的使用进行地区性、差异性的调整。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实际需要有效增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素材,从而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效,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获得能力。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学内容;增补;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35-0045-04
合理、有效地处理教材是教师的基本功,是上好课的前提。道德与法治教材每课时的内容一般没有很多,特别是低年级教材,往往只有几幅图和几句话。中高年级的教材虽然图文结合,但内容也不多。不少一线教师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教材、用好教材,有时又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我国幅员辽阔,教材中的部分插图、故事案例、教学素材等不一定适合全国每个地区使用。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妨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在保证教学知识完整的情况下,替换学生熟悉的插图、故事案例、教学素材等,从而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弘扬法治精神。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单靠教材上的内容开展教学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适当增补教学内容。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取舍、合理增补。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更好地处理教材,對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增补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教师用好教材,就是在现有教材内容基础上有根据、有需要地替换一些教学素材,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获得能力,提升道德素养。
1.增加贴近学生的内容
生活是道德的源泉。离开生活,道德教育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学生真实生活为基础的,教学要紧扣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例如,三年级下册中的“生活处处有规则”的内容是:每项游戏都有规则,我们一起来玩下面的游戏,找出其中的规则。接着,以图画的形式表现游戏“猫捉老鼠”。这个游戏对于很多地方的学生来说可能是陌生的,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增加了学生熟悉的游戏“石头剪刀布”,请学生上台和教师一起玩。第一次,笔者故意拖拖拉拉,推迟出手,以确保自己赢。第二次,笔者原本输了,但立刻改变出的手势,又赢了。笔者问学生:“这个游戏你喜欢吗?玩得开心吗?”学生说:“不好玩,我不喜欢,老师不是推迟出手就是变手。”全班同学也都纷纷表示教师作弊,说不能这样玩游戏。笔者顺势引导学生说出这个游戏的规则:同时出手、不能变手、确定局数等,然后再让同桌之间按规则玩这个游戏。最后,笔者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还经常玩哪些游戏,每个游戏都有什么样的规则。课堂上因为教师增补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所以学生很感兴趣,并能强烈地感受到生活中规则的重要性。
2.增加联系当地的素材
有些主题的教学内容区域性非常强,如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区及反映当地生活的内容等。而教材往往无法体现地方特色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联系当地情况,适当增补素材。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的“我在这里长大”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家乡的地理位置、风景名胜、名人轶事和物产等方面进一步了解家乡,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又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的“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家乡风俗、民间艺术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学会关注家乡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激发学生参与家乡建设的积极性。教学“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时,笔者就结合闽西客家地区的实际情况,增加了客家木偶戏、客家山歌、十番音乐、树叶吹奏等体现客家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让学生欣赏民间艺术的魅力,还让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究民间艺术的内涵,并让学生走近艺人,感受民间艺术的精深和智慧。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除了要学习基本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外,更要学习相关的地域文化知识,增进对家乡地域文化的了解。
3.增加真实典型的情境
道德与法治教学离不开教学情境,合适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道德情感的生成与升华。情境能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乏味为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能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的“飞速发展的通信世界”时,笔者创设了学生与教师打电话的教学情境:一位学生因为没有把作业带回家,打电话问教师是否可以明天再补做作业。笔者先请一位学生上台和自己表演打电话,让全班同学观看后进行评价:说说打电话的过程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该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明白:给长辈打电话要先问好,再清楚地介绍自己是谁,最后要说再见。接着,笔者让同桌之间练习打电话,学习文明通信。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进行实践体验,可以让学生兴趣浓厚、印象深刻,有效指导学生文明通信的行为。
4.增加紧扣生活的导行
提高道德认知容易,指导道德行为较难,而要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则更难。许多学生存在的道德问题都是知行脱节,明明知道却难以做到。因此,导行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例如,学习完四年级下册的“学会看包装”后,学生知道了买东西要关注包装袋上的厂名厂址、使用说明、生产日期等内容。然后,笔者联系以下生活事例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第一,到商店买牛奶,应该注意包装箱上的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先确定牛奶是正规商品后,还要算一算有没有超过保质期,尽量买更新鲜的牛奶。第二,买家用电器要特别注意哪些信息?让学生知道家用电器上一定要有能效标识,而且应该选择保修期更久的电器。第三,买药品要重点看哪些信息?让学生知道要关注药品的作用、服用方法等。教师借助生活事例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生活常识,可以有效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使学生学会为家庭分忧解难。
基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生活性特点,教师除了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事例外,还可以根据实际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活动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感受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用性。
1.增加便于操作的实践
实践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特点之一。体验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实践体验的过程,能使学生化间接学习为直接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去探索、去发现,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感悟知识和运用知识。亲身实践能使学生印象深刻,引发情感共鸣,有效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的“飞速发展的通信世界”时,笔者让学生进行二十多年前和现在的通信方式的调查。二十多年前常用的通信方式由学生现场采访教师,教师介绍自己的亲身经历:二十多年前,教师用两个月的工资给家里装了一部电话。平时外出,一般都是花钱在街上或商店的公用电话进行通信。部分有钱人买的手机叫“大哥大”,又大又厚,像个砖头。探究现在的通信情况时,请学生代表上台协助组织并统计。教师让父母有手机的学生举手,大家发现,全班同学的家长都有手机。接着,教师让学生用手指表示家里有几部手机,很多学生都伸出好几个手指。教师再让学生说一说家里哪些人有手机及现在的手机有什么功能、使用的感受如何等。课堂现场采访实践活动,可以加深学生的体验和印象,使学生深刻感受通信世界的飛速发展。
2.增加学科整合的活动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语文、数学、音乐、综合实践等许多学科都是本课程很好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加强本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语文学科中的课文、数学学科中的计算和统计、音乐学科中的歌曲和舞蹈、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调查和采访等,都可以成为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素材。加强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有利于拉近学生与所学内容之间的距离,促进知识的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的“父母多爱我”时,笔者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估算:如果父母每天为你洗1次衣服,做3餐的饭菜。一年365天,你从出生到现在8岁了,父母为你洗过多少次衣服?做过多少次饭菜?学生通过计算发现:从小到大,父母竟然为自己洗过几千次的衣服,做过近万次的饭菜,父母为我们默默地付出了多少啊!接着,笔者让学生诵读父母之爱的格言和诗词,讲父母之爱的感人故事,欣赏并演唱《爸爸最好了》和《世上只有妈妈好》等歌曲,在爱心卡上写下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整堂课,教师整合了语文、数学、音乐等学科的知识,有效培育了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3.增加诱情激趣的导入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开始。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伊始就趣已生、情已动,教师有必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增加导入环节,可以让学生欣赏歌曲、聆听故事、观看图片或视频,也可以师生谈话、做游戏、开展实践活动。但无论哪种导入形式,都要紧扣教学主题,合理把握时间,实现新颖、活泼、有趣,不可耗时过久、形式过多、喧宾夺主。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的“四通八达的交通”时,教师可以用谜语导入,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交通工具,如“不是老鹰不是雁,穿云破雾上蓝天,万里行程一日到,长途旅行少不了”“路边站台有人望,车子来了排队上,一年四季很准时,走走停停载人忙”“身体像条龙,走路轰隆隆,跨越河流穿山洞,走南闯北忙不停”“充气橡皮腿,喝油也喝水,送人又载货,奔跑快如飞”。学生在有趣的猜谜活动中猜到飞机、公交车、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后再进行本课的深入学习,效果更好。
4.增加活泼有趣的小结
课堂小结是对本课所学内容的梳理归纳、提炼概括,是对教学活动的回顾反思。课堂小结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反思经验得失,突出教学重点。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与教学活动,精心设计课堂小结。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的“大家一起来合作”时,教师可以利用儿歌《大家一起来》小结全课。师生一起看课件,读儿歌。接着,教师告诉学生:合作读儿歌,能把儿歌读得更美、更有趣,希望你们在生活中也能与大家一起合作,相信你一定能体会到更多合作的快乐。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课前或课后,给学生设计一些非书面的作业,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1.增加适度可行的预习
课前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环节,如搜集相关资料、调查相关内容等。道德与法治教材里有许多要求学生参与实地调查、采访长辈、翻阅图书、搜集资料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以便在课堂上更深入地交流和探究。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的“父母多爱我”时,笔者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观察记录父母一天从早到晚为自己做了什么事,一周里有哪些事是不断重复在做的,询问长辈从小到大,父母又为自己做了什么,并上网查找和搜集有关父母之爱的格言、诗词、歌曲、故事等。课上,再让学生交流、探究、歌颂、感恩父母之爱。因为教师增补了预习任务,学生在课前有充分的准备,所以在课堂上自然有话想说、有情可抒、有感而发,学习效果自然更好。
2.增加行之有效的拓展
课后拓展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经过课堂学习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实现外化于行,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但教材大多没有编写课后拓展的内容,因此教师需要适当增补课后实践活动。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的“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后为当地的民间艺术展览会设计一张宣传单,向群众介绍一项闽西地区的民间艺术,这样学生就可以深入了解本地的民间艺术,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又如,教学完“感谢他们的劳动”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后把自己对父母、教师、医务人员等普通劳动者的感谢化作行动,落实到家里、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做一个懂感恩的孩子。
要把思政課上得有趣、生动、形象、深入,就需要教师不断开发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渠道。影视作品、图书资料、纪念馆、博物馆等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增强开拓课程资源意识,立足学生生活,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精心选取有助于学生学习活动开展与目标达成的优质资源。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的“开天辟地的大事”时,教师可以先引入建党一百年学校开展的唱红歌、讲红色故事等系列庆祝活动的图片资源,再通过课件播放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百日维新、辛亥革命等视频片段,帮助学生将前期所学转化为一条历史的时间轴,使学生更加清晰地知道本课内容发生在哪一个历史阶段。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正当中华民族处于前途一片迷茫之际,一盏明灯出现了。教师适时播放五四运动的视频和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的视频,把书上阅读角的知识转变成动态的视频资源。这些精彩纷呈的教学素材通过再现历史场景的方式展示出来,可以让学生感受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永放光芒的红船精神,真切地感受建党百年的光辉历程,进而萌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留有空白,以方便各地使用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补内容,是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显著特点之一。教材里的留白以问号、省略号、横线和简约空白的形式为师生留下了无限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编者的提示,用好这些留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补充,巧妙使用。例如,三年级下册的“生活处处有规则”里就有不少留白。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玩的游戏是什么,它有什么规则,然后再由其他同学对这个游戏的规则进行补充。一个游戏说完后,再探究其他游戏的规则。对于“学校生活中的规则和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分别有哪些”这一留白,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先了解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并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课上再进行交流。对于“如果上下楼梯时没有规则……”“如果驾驶汽车时没有规则……”“如果上下公交车时没有规则……”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任选一个情境说一说,再加以讨论和补充,最后教师补充因不遵守规则而发生事故的视频或文字材料,从而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不同的主题,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内容,需要选择不同的增补,但要注意合理、适度、高效,绝非多多益善。正确处理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除了增补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适当“删”:删除一些与学生情况不符、意义不大的教材内容;适当“调”:调整顺序,进一步整合各部分教学内容;适当“改”:把一些不适用的内容变成更加适用有效的内容,以实现40分钟的课堂设计最优化,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金斌斌.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浸润“烟火气”[J].教育界,2022(18).
[2]洪华平.激活思辨价值.促进小学生知行统一———基于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辨析栏”教学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22(09).
[3]彭燕芬.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法治内容的提质与增量[J].贵州教育,2022(09).
[4]唐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微观结构教学使用策略[J].福建教育,2021(52).
[5]胡满姣,徐卫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个性化使用[J].教学与管理,2020(35).
"Increase" to Create a Xintiandi: a Tentative Discussion on the Strategies of Supplementing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Textbooks
Luo Jianzhao
(Lufe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 Shanghang County, Fujian Province, Shanghang 364215, China)
Abstract: Teaching with textbooks is a teacher’s basic teaching ability, and one of the teachers’ teaching innovation abilities is to make good use of and effectively expand the use of textbooks, and even give play to the extended use value of textbooks. Considering the vast territory of the motherland, some of the teaching contents in the existing textbooks are difficult to integrate into the loc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practice. Based on the premise of using textbooks well, teachers need to actively adjust the use of textbooks regionally and differently. In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teachers should effectively supplement the classroom teaching materials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based on actual needs, 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and better help students master knowledge and acquire abilities. updating technology and reforming personnel management means.
Key words: moralityand ruleoflaw;textbooks; contentofcourses; supplement; strategy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