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柳强强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师要积极优化教学理念,创新教育路径,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教学总目标,促进学生长远发展。文章探究核心素养背景下数学创新教育路径: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经历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注重练习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运用翻转课堂、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重视数学史教学,增强学生的数学情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20-0081-04
小学是数学学习的起点,也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打造具有个性化和趣味性的数学课堂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创新教育要渗透到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此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但在實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创新教育缺乏深刻认知,在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上因循守旧,只重视理论知识教授,忽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有效扭转这一局面,教师要与时俱进,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变革和创新,积极探寻新的教育路径,使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即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1.教学目标不明确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数学教学质量、教学效率显著提升,这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学目标不明确就是问题之一。部分教师缺乏科学的课堂教学目标,在课堂上一味地将书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数学。这不仅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还导致学生缺少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机会,数学核心素养也得不到有效提升。
2.盲目追求教学形式
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历史,很多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应用到数学教学中,课堂也因此变得丰富多彩,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部分教师过度追求教学形式,将教学课件做得非常复杂,在课堂上一会儿做游戏,一会儿唱歌,一会儿表演,课堂气氛虽然被调动起来了,但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与学习无关的内容上。这不仅偏离了教学主题,还容易将学生带入误区,影响课堂教学实效。
3.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部分教师对核心素养的概念理解得不透彻,教学思想更新不及时,在数学教学中重知识、轻实践,重结果、轻探究,将教学重点放在认知目标的达成上,忽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另外,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留给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时间与机会很少,导致学生在学习上没有主动权,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也不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还有的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存在偏差,认为课本上的数学知识比较简单,于是不进行调查就自行提高教学难度,甚至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还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学习兴趣也因此降低。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创设趣味化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好奇心是创造的源泉,也是产生持久兴趣的心理动力。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积极探索数学知识,并能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天性,通过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以愉悦和兴奋的心理状态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例如,基于学生对故事的热爱,教师可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将教学内容融入故事中,用精彩的故事情节唤起学生的好奇心,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讲述,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如果教师创设的情境过于单调,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数学教师可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将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融入趣味游戏中,在寓教于乐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2)构建层级式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源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层次性强、有深度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小学低年级学生虽然处于学习的起步阶段,但由于其性格、兴趣、对数字的敏感程度各不相同,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对此,教师可构建层级式的教学情境,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设计课堂问题,为每一位学生都提供相应的发展空间。在开始阶段,教师要小步子、慢速度,随着教学的深入,逐步增加一些综合性、灵活性强的数学问题,并为每一个学生都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并在递进式的教学设计中经历猜测、质疑、验证等学习过程,一步一步实现深度学习。
(3)融入生活化情境,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数学是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抽象体现,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可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将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用品作为教具带到课堂上,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进行观察,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另外,数学教师还可开展表演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再现生活情境,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2.经历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鼓励猜想验证,实现数学思维的独创性。牛顿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想验证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引导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与验证,增强学生主动探索、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对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进而放下心中的顾虑,积极参与师生互动活动。另外,学生的思维跨越度比较大,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猜测,并引导学生利用学具操作、画图推理、多媒体演示等形式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即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以此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2)提倡课堂质疑,培养批判性数学思维。疑问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也是学生进行创造的基础,有了疑问,学生就会主动去学习、思考。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让其将存有困惑或看不懂的知识找出来,然后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提问。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要急于解答,可让学生带着疑惑进行新知识的学习,以此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对于简单的问题,教师可以为学生单独讲解,如果是典型的共性问题,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合作探究。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再次质疑,让其反思是否还有不懂的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的学生过度依赖教师,不愿意自己思考问题,对此,教师可开展一对一结对子活动,让优等生带动学困生,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3)组织合作学习,培养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形成开放、包容的课堂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中获得展示自我的机会。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争议性或挑战性的问题作为合作学习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与思辨,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要想保证合作学习的效果,离不开教师科学有效的组织与引导。因此,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各小组的巡视,对小组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点拨与指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同时,对于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出的精彩之处,教师要及时表扬、鼓励,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形成比学赶超的好学风。
3.注重练习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1)科学合理设计习题内容。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消化所学知识,并学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可从学生的习题解答中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制订提供参考。在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习题的功能与特性认识不足,习题设计单一、死板,缺乏针对性。这不仅影响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锻炼与提升,还影响到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因此,教师要在习题内容上多下功夫,科学合理地设计习题内容,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师在设计习题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习题的内容和难度,使习题具有典型性,并体现课堂教学目标。为更好地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数学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合理设置分层习题,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习题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另外,数学教师在设计习题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多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故事类与探究类的习题,调动学生做题的积极性,也可将习题融于生活化的情境中,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使之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断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2)优化、完善习题讲解策略。在习题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科学合理设计习题内容,还要积极优化、完善习题讲解策略。为适应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在习题讲解时可将习题进行拆解,即把一道习题拆解成多个小问题,每个小问题涉及的知识点各不相同,用多个小问题引导学生从个多角度进行思考,以此训练学生思维的综合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条条大路通罗马”,数学习题解答也是如此,很多数学习题的解法都不是唯一的,教师在讲解时要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知识和解题技巧来解答习题,并探寻一题多解的策略,锻炼学生思维的开放性。数学是一门系统性比较强的学科,不同知识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而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是碎片化的,教师在讲解习题时要善于联系与联想,把相关知识融合在一起,并向外进行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让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吃透,从而更好地提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4.运用翻转课堂、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
(1)引入微课教学,突破学习难点。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既优化了传统教学模式,又增强了数学课堂的实用性和灵活性。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实现课堂的翻转,针对难度较大的数学问题巧妙设计微课小视频,并将其上传到班级共享平台。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有选择地观看教师上传的内容,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这既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还可让学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突破学习难点。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还可用微课形式向学生展示导学案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以此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降低课堂教学难度。为更好地提高数学课堂的吸引力,教师还可录制学生的课堂表现,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学习状态,并积极改进不足之处,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另外,教师还可从网络搜集优质的微课视频,经过整理和归纳,使其成为自己的教学资源,丰富数学教学内容。
(2)运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青少年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可视化的教学工具在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思维导图就是其中之一。其以简图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清晰的知识结构,便于学生内化知识,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微课与思维导图相结合,让学生对照思维导图进行自主学习,并将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思维导图中做出标记,带到课堂上向教师请教,以此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导图来答疑解惑,帮助学生理清数学知识脉络,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在课后复习阶段,学生可以凭借思维导图追溯知识构建过程。教师也可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提出具有深度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对原有的思维导图进行挖掘,在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就是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当学生绘制完成后,教师可加以指导,这样形成的记忆比教师的直接讲授更牢固、更有效。
5.重视数学史教学,增强学生的数学情感
(1)以数学知识为线索,认识数学发展史。数学史是数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数学情感。因此,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数学史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将数学史渗透到数学课堂上,向学生介绍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在新知识教学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的数学史资料,将其作为情境引入的素材,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顺势迁移,呈现新课内容。在数学概念、数学原理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用视频、图片等形式为学生生动呈现数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可为学生讲述数学家刻苦钻研、追求真理的故事,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博大精深,坚定学习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或引导学生去图书馆、网络上搜集数学家的励志故事,开展“我心中的数学家”演讲活动,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快乐成长。
(2)以课外活动为载体,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课外活动为载体,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数学史的机会,使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并逐步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对此,教师可在教室开辟一块数学角,展示学生搜集的数学史材料。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可将对数学史感兴趣的学生集合在一起,组建合作学习小组,通过知识探究、观看数学史影像资料、讲述数学家故事、研究数学名题等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还可引导学生用记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接触到的数学知识。日记的内容可以是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场景、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数学学习的心得,也可以是自己搜集到的数学家的故事、传统的数学游戏、数学知识的由来等。学生可将积累的数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逐步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数学创新教育勢在必行,其不仅有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奠定基础。教师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启蒙者和领路人,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站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创新教育路径,丰富教学手段与教学形式,优化数学教学内容,为学生打造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广德.论新课改环境下的小学数学创新教育[J].成才之路,2008(35).
[2]胡重光.活动教学———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优选模式[J].湖南教育,2000(02).
[3]昝秀.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分析[J].数学大世界,2017(10).
[4]邱媛.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发展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18).
[5]彭可书.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创新教育[J].教师,2015(36).
[6]窦春玲.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初探[J].甘肃教育,2015(24).
[7]金振伦.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课模式与特征浅论[J].辽宁教育研究, 2000(12).
[8]蔡小磊.乘着爱的翅膀,实施小学数学创新教育[J].数学大世界, 2010(07).
[9]尤昌斌.浅析小学数学创新教育[J].云南教育,2008(11).
[10]付士红.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思考[J].吉林教育,2008(35).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Mathematics Innovation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re Competence
Liu Qiangqiang
(Zhudian Primary School, Zhuanglang County, Pingliang City, Gansu Province, Zhuanglang 744616,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gradual advance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optimize teaching ideas, innovate educational paths, take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 as the general goal of teaching, and promote students long-term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ath of mathematics innovation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re competence: creating teaching situations to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experience the process of exploration and cultivate students mathematical thinking; pay attention to practice teaching and improve students mathematics learning ability; using flipped classroom and mind map to cultivate students mathematics learning habits; pay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of mathematical history and enhance students mathematical emotion.
Key words: corecompetence; primaryschoolmathematics;innovativeeducation; route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