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色刍议

时间:2024-04-24

刘瀚

摘要:朱自清先生是一代散文大师,其散文在语言方面的艺术特色十分突出。他以独特的散文语言,实践着周作人等提出的“美文”主张,为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文章結合具体作品,就其语言特色作一浅显的论述。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风格;艺术;语言特色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5-0085-02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以感情真挚、情景交融、描写细腻传神、构思缜密精巧、语言质朴而著称于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其散文的独特风格,其一代散文大师的地位,正是由这些散文所共同表现的艺术特色而确定的。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在语言方面的特色特别值得一提。那美而质朴、色彩绚丽、口语化、诗化、清新准确的语言,感染着一代代读者。下面,笔者结合具体作品,就朱自清先生散文语言特色作一浅显的论述。

一、语言美而质朴,自然天成,美得质朴,美得自然,字里行间真情融注

真挚、朴素、自然的语言再融入作者的情感,就更加感人了。经典名作《背影》,作者选材并不大,却使一代代读者深受感动,读来热泪盈眶,是什么原因呢?就是文中质朴的语言融入了真情。作品有了这深沉的感情基调,即使语句朴实无华,也会令人感动。

作品从“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起笔,用真挚朴素、简洁洗练的语言描述了家庭的重大变故以及父亲在车站为儿子照看行李、送上火车、买橘子等几个情节,娓娓道来,十分感人。

朴实无华如叙家常,点明了家庭的重大变故———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交卸了,简简单单,明白如画。

第六段父亲一共有三句话:“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随口而出,自然真切,言简意丰,语短情长,将浓郁的情感寓于平淡似水的话语中。美的语言不是用华辞丽藻堆砌而成的,那些质朴、简洁、洗练、准确的语言更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此段中作者还运用了一些动词,如“蹒跚”“探”“攀”“缩”“微倾”等,表现父亲举动的艰难。一个年老的父亲用自己的行动表达着对儿子的关怀,那吃力的样子历历在目,感人至深。正如老舍所说:“普通的话,在适当时间、地点、情景中说出来,就能变成有文艺性的话了。”

二、语言富有色彩美,呈现出视觉感官上的绘画美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有质朴自然的一面,也有绚丽多彩的一面。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作者关于“七板子”的描写,那“光洁的红木家具”“冰凉的大理石面”“红色蓝色的玻璃”“淡蓝色的栏杆”“黄黄的散光”等,语言富有色彩。船的整个形体色彩明丽,仿佛就在我们面前忽高忽低地晃动着。读着这色彩绚丽的语言,逼真的形象已在眼前。

在作者笔下,那秦淮河上的船,岸边的树林,空中的月亮,交错的人声,以及晃动的灯光仿佛都是活的,无不呈现出视觉上的变化之美。大中桥外那“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蔚蓝的天”“纵横的画舫”“悠扬的笛韵”,秦淮河上“穿梭似的来往的船”“轻轻的影和曲曲的波”“凄厉的胡琴声”“尖脆的调子”等,这些画面和声音的描写,使秦淮河呈现出一种动态之美。这与作者细致的观察和选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是分不开的。这盛夏之夜秦淮河华灯映水的雅景,灯月交融的奇迹,灯光纷然,喧嚣竟发的热闹场面,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似梦似真的人间仙境。

三、语言诗化,善用叠词,体现了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郁达夫先生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满贮着那一种诗意。这充分说明朱自清散文的诗化现象。

这些轻灵、纤巧、自由洒脱的散句,充满一种飘忽、渺远,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又跳跃一种美的节奏和韵律,很自然使文章获得了诗的情绪,获得了诗的艺术效果。如《白水漈》中那个实体的瀑布,由于它太薄,太细了,作者把它想象成些须的白光,等你定睛看时,却只有飞烟了。这瑰丽的想象,明晰的语言,是诗与散文贯通的一种效应。

诗化不是将散文幻化成小诗,而应是“化”诗的意境、节奏、韵律进入散文。如《春》里有诗一般的意境,但在用语上有别于诗。春雨“密密地斜织着”一句,读来让人惊叹,逗人诗情。

同时,朱自清散文中还善用叠词。《荷塘月色》中用了26个叠词,《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则有72处之多,《威尼斯》中也有一些叠词。叠词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音乐性,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烈,给人回环往复的听觉美感。

四、有意避用“是”字句、“有”字句、“在”字句,打破句式的沉闷,使语言呈现多样化

如“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教堂左右那两溜儿楼房”“德国德莱司敦画院中有几张,真好”,虽是口语,但读来平易亲切。有时适当融合些文言词句,使句式更加洗练多样。写圣马克堂用“庄严华妙,兼而有之”,写公爷府用“惝恍迷离之感”,写太息桥用“拜伦诗中曾咏此”等,虽有文言色彩,但读来上口。

五、用语清新准确,想象丰富,善用比喻、通感等修辞

朱自清先生的很多散文想象瑰丽,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语言清新生动。《春》中作者写春雨用了“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比喻,给人以形象的感受,准确表现出春雨的特质。

朱自清先生可以称得上是运用通感修辞的大师,他在《荷塘月色》中写道:“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清香”只能用表嗅觉的词和它搭配,“歌声”只能作表听觉动词的宾语。说“歌声”“清香”,就是通感修辞。这样写,使人对淡淡的荷香的体味更加真切,收到了声色俱佳的艺术效果。他在文中还写道:“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月光下的美景是可以看得见的,但作者别具匠心,用表听觉的词语“名曲”来表达视觉的美好感受,让人们通过听到的“乐曲”去想象视觉感受到的妙处和韵味。

六、朱自清語言自然亲切,雅俗共赏,显示了高超的艺术功力

如《论通俗化》一文用语自然朴素而又形象生动,作者把用民间文学的旧形式写新内容形象地比作“旧瓶装新酒”。在《论严肃》中,用“话剧打倒了文明戏,可是旧戏还直挺挺的站着,新歌剧还在难产之中”,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文坛的状况。其后期杂文更具口语化,自然亲切,雅俗共赏。

总之,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美而质朴,有真情融注的语言,富有色彩美、呈现出视角感官上绘画美的语言,体现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美的诗化语言,有意避用“是”字句、“有”字句、“在”字句,打破句式沉闷,洗练中见多样化的语言,善用比喻、通感等修辞,清新自然,富于想象的语言,精练、含蓄,更具口语化,自然亲切,雅俗共赏的杂文语言。可以说,朱自清先生是名副其实的一代散文大师。

参考文献:

[1]蔡清富.《朱自清散文选集》序言[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

[2]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写作教研室.写作论文选[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

[3]王彬.现代散文鉴赏辞典[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1988.

Discuss on the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of Zhu Ziqings Prose

Liu Han

(Hetou Nine-year School, Min County, Dingxi City, Gansu Province, Min County 748400, China)

Abstract: Mr. Zhu Ziqing is a generation of prose masters. His prose has very prominent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in language. With his unique prose language, he practiced the proposition of "beautiful prose" put forward by Zhou Zuoren and others, and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prose. Combined with specific works, this paper makes a simple discussion on its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Zhu Ziqingsprose;style; art;languagefeatures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