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玩与学的艺术:幼儿园开展生活化美术活动思考

时间:2024-04-24

王雅雅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要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有效增强幼儿综合素养。具体到幼儿美术教学中,就是要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促使幼儿领略生活美、感悟生活美、创造生活美。幼儿阶段是智力开发的重要阶段,如何才能使幼儿更好地学习,一直是困扰家长与教师的难题。文章首先对“玩”与“学”的关系进行阐述,其次对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内涵与实践进行分析,并辅以案例进行思考,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只有正确看待“玩”与“学”的关系,在美术活动中加强创造力与审美观念培养,才能使幼儿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术教学;生活化美术活动;创造力;审美观念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5-0100-04

生活化的美术活动,是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注重美术活动与生活相结合。通过开发生活化的美术活动内容、探索生活化的美术活动形式、挖掘生活化的美术表现材料、营造生活化的美术教学环境,使美术教学更能激发幼儿创作表现的欲望,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与美术素养。生活化美术活动需要与幼儿的天性相融合,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部分教师对“玩”与“学”的关系还存在一定的误解,导致美术教育缺乏实践性与灵活性。“玩”与“学”究竟是什么关系?幼儿园美术教学该如何增强实践性和灵活性?这正是本文所要阐述的内容。

一、“玩”与“学”的关系

对于幼儿来说,“玩”是他们的天性,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途径。通过各类玩具、各种游戏活动,幼儿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物体的形状、颜色和特征。因此,在开展美术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正确认识“玩”与“学”的关系,让幼儿在生活化的活动中感知自然界中的美,体验不同事物的特点,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念。这样不仅能陶冶幼儿性情,还能让幼儿形成正确的认知,逐渐认识到世界的缤纷与美好。

1.在玩中得到锻炼

在幼儿教育中,“学”的最好方式就是“玩”。开展灵活的、生活化的美术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美术素养,有利于提升幼儿综合素质。不同类型的美术活动,可以使幼儿的大脑得到锻炼,智力得到开发,感官得到协调发展。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幼儿对世界的方方面面都充满好奇。美术活动的开展,能让幼儿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让他们通过“玩”的方式感悟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幼儿生活经历与经验十分贫乏,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如若仅仅停留在课本或课堂上,并不能满足其成长的需要。因此,多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例如,要让幼儿了解春天的景色,开展相应的生活化美术活动是最佳的选择,这能让幼儿感受春天的特征,丰富幼儿生活经历。在参与美术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幼儿认识了春天的花、草、树木,了解了其特征,积累了生活经验。灵活的、生活化的美术实践活动,发掘了幼儿的美术天赋,使幼儿沟通能力、交流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2.在“玩”中发掘潜能

“玩”与“学”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相互矛盾的,实际上不然,很多时候“玩”能促进更好地“学”。对于幼儿来说,借助“玩”的方式引导其了解世界,这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幼儿想必已经是耳熟能详了,故事中,在玩耍时一位小朋友不慎掉入水缸,在其他小朋友尚处于惊慌失措之时,司马光不仅保持着鲜有的冷静,而且还急中生智救出了落入缸中的儿童。虽然说此故事描述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司马光在故事中所表现出的心理与能力想必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可以说,幼儿“玩”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习的过程。幼儿在玩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思考,开展生活化美术活动就是这个道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直接传授的知识,幼儿未必能完全理解和掌握,不如在实践中所获得的印象深刻。利用“玩”的形式让幼儿直接去体验、去了解大自然,才能让一些美术元素、生活元素直接烙印在其脑海中。随着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教师们越来越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除了课堂外,还开展很多校园内、外的美术实践活动。如何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这也是美术教学必须要重视的一个问题。以电影《怦然心动》为例,影片中女主角朱莉正是因为爬到梧桐树上,才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念,即一幅画或一个景点的美丽在于其整体的协调,而不是单个好看事物的堆砌,这种整体大于局部的审美观念也深深影响了其美好性格的形成。因此,借助美术实践活动,更能锻炼幼儿观察生活、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内涵与实践

1.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内涵

生活化美术活动具体指的是借助于日常生活而开展的美术创作活动。因此,无论是过程还是内容更倾向于普通的生活情境,是一种生活色彩与意趣的展现。相比于传统的美术活动,这种生活化的美术活动更容易将美术知识与内涵传授给幼儿,即便他们年龄尚小,也能使其感受到美术的魅力,体会到生活中的美。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即便是对于注意力较差的幼儿,也能使其投入到活动过程中。活动中所涉及的事物,也多是平时生活中常常能见到的,既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又能使幼儿产生共鸣,更有利于美术知识的传授。此外,与过去教师主导课堂的方式不同,这种美术活动的主导者是幼儿自己。教师的影响虽然被弱化了,但教学效率更高了,通过指导与答疑解惑同样也能起到传授美术知识的作用。

2.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实践

(1)利用新媒体技术,创设生活场景。如今新媒体已渗透于课堂教学,运用这种方式可将幼儿带入到生活化的场景中,有利于调动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新媒体辅助教学,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使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更易于理解,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能展现美术的魅力,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发挥幼儿潜能。例如,在美术课之初,教师可播放一段关于春天景色的视频,将春季的花草树木、蓝天白云展现在幼儿面前。这不仅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还能引出教学内容。接下来,教师要引导幼儿用画笔描绘春天,表現春天的特征。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使课堂教学效率更高,还能使幼儿更牢固地掌握相关的美术知识,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2)运用生活实践,体验美术魅力。美术来源于生活,美术教学同样也脱离不了生活。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园内的生活实践活动,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组织一些园外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自去观察和体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社会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建筑物的美轮美奂。在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使其在生活中善于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例如,教师可带领幼儿进入水果店进行体验,让幼儿观察不同的水果。体验活动结束,教师可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水果,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组织幼儿去果园、植物园、公园等进行游玩与观察,了解不同事物的形状、颜色。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不仅能增长幼儿的见识,还能使教学过程变得更为丰富与轻松,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会更高。

(3)利用生活材料,丰富美术教育。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作品是由一个个生活材料所组成的。实际上,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都可以通过美术的形式加以展现,每一个生活材料也都可以进行美术创作。因此,在幼儿园美术教學中,教师要多结合生活案例,从简单的生活材料开始,引导幼儿进行美术创作。例如,教师可组织幼儿捡拾落叶,然后利用所收集到的落叶进行美术创作,将其变成生活中常见的各种事物。这不仅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还能让幼儿体验到创作的乐趣,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提升幼儿美术素养。

(4)组织美术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幼儿通常是在“玩”中学习,教师组织不同形式的美术活动,能激发其学习兴趣,提升其美术素养。例如,教师可组织这样一个美术活动:找到一块闲置的墙壁或黑板供幼儿们涂鸦,规定每一个幼儿在涂鸦时必须确定一个主题,可以是季节,可以是具体的人,也可以是动物或植物。在完成涂鸦后,教师可组织幼儿开展“有奖竞猜”活动,让幼儿根据绘画内容猜测绘画主题和内容,并说出理由。这种活动方式,既有利于激发幼儿美术学习兴趣,又有利于锻炼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这种活动方式能活跃课堂氛围,让幼儿们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学习了很多美术知识,教学任务在轻松的氛围中得以顺利完成。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其他形式的活动,如给落叶涂上颜料,对旧报纸进行剪裁,以及绘画竞赛等。

(5)积极鼓励,增强学习自信心。鼓励的话语能起到激励人心的作用,对于幼儿来说,鼓励更是一支“强心剂”。在开展美术活动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多对幼儿进行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幼儿学习自信心。相关研究表明,外表和蔼、性情温和的教师往往能受到幼儿的喜爱,在教学时能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幼儿上课的积极性与投入度会更高。相反,教师如果过于严厉,幼儿就会产生畏惧心理,滋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对幼儿多表扬,多鼓励,使幼儿亲其师,信其道。幼儿虽缺乏生活阅历和生活经验,但想象力十分丰富,在绘画时,难免会在颜色以及形状上出现一些“奇思妙想”,这是十分正常的,是幼儿认知特点的具体体现。教师在面对幼儿的“奇思妙想”时,应进行鼓励和正确引导,切忌批评指责、冷嘲热讽。实际上,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取决于我们所看到的是什么样子,很多答案也只是我们所认为的答案。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此,教师不应设限,应当充分激发幼儿想象力,让幼儿的思绪在想象中飞翔。

(6)开展亲子活动,加强美术互动。幼儿的发展往往与家长有着很大的关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增加亲子互动环节,这既有利于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又有利于美术活动的开展,还能让家长体会到美术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专门组织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美术创作活动,活动过程中亲子之间可以共同进行绘画创作,然后再进行打分,优秀的作品可以进行展示,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亲子活动的开展,在增进亲子之间感情的同时,也提升了幼儿美术素养,让幼儿更喜欢美术活动。此外,也可以开展制作“草帽”的亲子活动,家长与幼儿共同制作草帽,再由幼儿对草帽进行上色,最后通过合影留念的方式结束活动。这一过程,既锻炼了幼儿的动手与绘画能力,也使得亲子之间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沟通与交流。

(7)提供美术资源,激发创作热情。美术室资源的多样性是幼儿开展实践活动的保障。幼儿利用多样性的美术资源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活动,在“玩”中进行美术学习和创作。在对美术室资源进行规划与分配时,教师可以将其划分为绘画创作区、泥塑创作区、手工创作区,这样可以让幼儿基于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喜欢绘画的幼儿可以在绘画创作区活动,喜欢泥塑的幼儿可以在泥塑创作区活动,喜欢手工制作的幼儿可以在手工创作区活动。对于幼儿创作的优秀作品,教师要在展示台上进行展示,以激发幼儿创作热情,调动幼儿创作的积极性。

(8)利用节日,传承传统文化。我国历史悠久,每一个节日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教师可将传统节日活动与美术实践相结合,加深幼儿对传统节日的了解,以传承传统文化。例如,在端午节,教师可介绍节日的来历和习俗,让幼儿拿起画笔,对赛龙舟这一场景进行描绘。

三、具体案例与思考

1.案例

在美术课进行自由创作时,施佳丽小朋友激动地跑到教师面前展示她的作品———树叶贴画。“老师,这是我自己做的,您觉得好看吗?”“哇!这么好看的贴画,居然都是你一个人做的,真厉害!”教师惊喜地说道。其他幼儿都围了过来:“这么漂亮的树叶,施佳丽真能干!”“可以教教我吗?我也想学。”这一作品吸引了所有幼儿,教师随后安排他们到园内收集树叶,做制作树叶贴画的准备。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施佳丽小朋友的作品直接引起其他小朋友的好奇与兴趣,他们都想自己拥有一份。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让他们自己去收集树叶,自己动手制作想要的树叶贴画。在收集树叶后,为帮助幼儿完成作品,教师要进行示范,并鼓励幼儿手脑并用,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示范过程中,教师可将已经压平的树叶与刚收集来的树叶进行对比,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差别。一些小朋友很快发现了端倪:压实后的树叶更为牢固,未能压实的树叶不仅容易变形,还容易脱落。怎样才能将树叶压实呢?教师引导性地问道。幼儿们纷纷进行尝试,有用桌子进行压实的,有用纸箱进行压实的,也有利用书本进行压实的。在不断的尝试过程中,幼儿们很快就完成了属于自己的树叶贴画。

2.思考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玩”是可以促进“学”的。无论是采集树叶的过程,还是整理树叶、压实树叶的过程,都充分锻炼了幼儿们的动手能力与思考能力。施佳丽小朋友的作品———树叶贴画,之所以能吸引那么多幼儿,也正是美术魅力的展现。通过将已经压平的树叶与刚收集来的树叶进行对比,幼儿能进行独立思考,并得出答案。在将树叶进行压实的过程中,幼儿们凭借着自己的经验,借助于不同的方法,达到了目的。因此,这次美术课堂实践活动,不仅激发了幼儿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幼儿独立思考、乐于动手的良好习惯。

好奇是幼儿的天性,教师如何利用好这一天性,让幼儿在“玩”中得到学习与锻炼十分关键。如今,还有一些家长和教师对此抱有偏见,认为“玩”只会耽误学习,这种观点是需要改变的,如何科学地去“玩”,才是重点所在。因此,利用幼儿对美术方面的好奇,培养幼儿美术方面的兴趣与爱好,需要科学地看待“玩”与“学”的关系,这样才能运用好玩与学的藝术,提高幼儿园美术教学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玩”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对于锻炼其协调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等都有着非常好的效果。生活化的美术活动能提升幼儿的美术素养,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因此,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借助于“玩”的形式,往往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宇晴.大班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有效指导的现状与对策研———以T市B幼儿园为例[J].幼儿教育科学,2021(04).

[2]杨婷婷.新时期幼儿园综合美术活动生活化的实践分析[J].教育界,2020(41)

[3]王琼兰.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对策[J].当代家庭教育, 2020(12).

[4]汤珍梅.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探讨[J].天津教育,2020(08).

[5]张倩.谈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19(06).

[6]邢倩.幼儿美术教学生活化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8(12).

[7]谢颖蘋,吴丽芳.融入儿童生活情境的美术欣赏实践[J].幼儿教育研究,2017(06).

[8]孙小玉.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 2017(14).

[9]何申英.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探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6(22).

The Art of Playing and Learning: Thoughts on Carrying out Life Art Activities in Kindergartens

Wang Yaya

(Qinbaling Kindergarten, Xifeng District, Qingyang City, Gansu Province, Qingyang 745000, China)

Abstract: The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guide for children aged 3-6 clearly points out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eaching and life and effectively enhance childrens comprehensive literacy. Specific to childrens art teaching, it is necessary to actively carry out life-oriented teaching to promote children to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life, feel the beauty of life and create the beauty of life. Early childhood is an important stage of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Making children learn better has always been a difficult problem for parents and teachers. This paper first expoun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play" and "learning", then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and practice of life-oriented art activities, supplemented by cases, and finally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only by correctly tre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y" and "learn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cultivation of creativity and aesthetic concept in art activities, can children better devote themselves to learning.

Key words: earlychildhoodeducation;artteaching;livingartactivities;creativeability; aesthetic concep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