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周永强
摘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整体思维,对于提高学生智力、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分析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探讨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缺失的现状,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其思维能力;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促进其自主探索;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激发其思维潜能;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培养其发散性思维。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学习兴趣;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2-0056-04
思维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判断力等能力。它是整个智慧的核心,参与、支配着一切智力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这对于增强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智力、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1.提高学生智力
思维能力的核心是智力,因为一个人的思维能力越强,代表他的智力就越强。人们在思维活动中,是经过思考来解决问题的,这种能力反映的总体能力简称智力。语文是学生重要的启蒙课程,语文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思维和语言相互关联,不可分割,二者的发展也是相互促进的。语文具有发展学生思维的先决条件,通过听说读写训练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为学生创造沟通交流的机会,这样能提高学生语言能力,让学生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加深對语文知识的理解。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抓住锻炼学生思维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3.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拓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多元化教学模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文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它是一种客体内容的多元化,教师可以从教材的内容、教学活动出发,从不同角度进行拓展。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基础教育阶段的教材结构和教材体系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个阶段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理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师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二是指语文教学思维的多元化。这是一种主体的思维多元化,是为了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维转换能力。教师要应用多元思维来进行语文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4.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虽然语文教学活动的主体表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以二者为载体展开内在对话,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处于教学活动中心位置的始终是学生,处于引导位置的才是教师。教师的主要工作在于编写学案、编写教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高效课堂中的思维训练的设置,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这对于学生在以后的人生中感知自我、认识自我、表达情绪、进行语言发挥等,会有着一定的影响。这种高效的课堂,有助于学生勇敢地挑战人生中的各种未知因素,开启智慧,找准自己的位置。语文教师应当把逻辑思维训练与语文知识内容不断进行融合,把课堂当成是素质教育的载体,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积极展开讨论,这是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造成现阶段学生思维能力缺失的情况,并不是由一种原因导致的,而是有多种原因。
1.不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预留时间和空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没有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上给予更多的重视。而且在日常的课堂上,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按部就班地根据教学大纲的进度单纯让学生进行文章以及字词的学习。这种简单机械的教学方式,缺少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低下。
2.缺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认识到,教学生语文就像带领其走进知识的海洋一样,沙滩上有各式各样的贝壳,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去捡那些自己认为美丽的贝壳。学生捡贝壳就如其接受知识一样,教师不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而应重点关注学生发现贝壳的能力。在学生面前,琳琅满目地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贝壳,学生要发现贝壳的美,感受贝壳的魅力,然后弯腰捡起,认真欣赏贝壳的内在美。这些就好比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一词一句的精华,并且将这些精华内化到学生的大脑中一样。因此,教师应当明确每一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每篇文章传递给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是实际的语文课堂上,部分教师缺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只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抄写,并没有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交流,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3.教学模式具有一定局限性
国家公立学校的教师一般流动性不大,在传统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而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后,新课改理念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年轻教师更容易接受新的思想,会及时转变教学模式。但是有的老教师对新思想接受能力较慢,加上不愿意改变,导致教学观念仍然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在课堂上也无法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例如,一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阅读、背诵、抄写模式,这种方式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一些老教师对多媒体技术使用不娴熟,在课堂上不能丰富学生的认知,错过了很多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机会。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其思维能力
从身心发展规律来讲,学生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大脑思维非常活跃,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表现,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除此之外,学生学习知识一定是兴趣在前、思考在后,教师要抓住这一特征,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启动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与文章进行良好的对话。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并且与语文教材配套的各种资料一应俱全,如图片、影像资料、参考书等,教师应认真研究这些教辅资料,通过猜字谜、讲故事、做游戏、角色扮演等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其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荷花》这一课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采用猜谜语的方法进行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则谜语,比比看谁猜得又快又对。这个谜语是:一个小姑娘,长得很漂亮。身着白衣裳,站在水中央。搭配绿裙子,在风中荡漾。学生经过思考之后,就能知道答案是荷花。然后,教师再引出今天的课题,与学生一起走进课文。再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教师在导入环节可以用故事的方法引出: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故事,请大家认真听。这个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军有一个特殊的连队,在每天早上集合出操时,连长会点名,他首先会点到五个人,分别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这五个人是没有人回答的,但是每个战士都会用心听,当点到第六名战士的名字时,才会有人回答。大家想一想,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这五名战士已经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他们的故事已被后人广为传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狼牙山五壮士》就是描述这五个人的文章,让我们一起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由此可见,教师通过丰富的导入形式,能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2.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促进其自主探索
当前,一些学生生活经验少,对问题的思考没有深度。而素质教育理念提倡教师应带领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促进学生多角度、全方面地思考课文中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也应以提问的形式促进学生层层递进地进行思考,使学生能够透过文章内容看到背后的知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每个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是不同的,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同时,在回答问题时,学生的思路也可能与教师所设想的完全不一样,教师应善于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若在文章中学生对某一句话产生质疑或错误理解,教师也应当重视引导的作用,巧妙指出学生的错误之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然后再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促进学生自主探索。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分析、互相帮助,进而提升全班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表现了他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可以先布置预习任务,由各个小组收集周恩来总理生前的伟大事迹,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在正式上课时,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上台展示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和补充。当各小组完成分享之后,教师再以同样的问题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要读书?”有的学生回答为了取得好成绩,有的学生回答为了将来找一份好工作,有的学生回答为了爸爸妈妈的理想。不管学生回答如何,教师都不做任何否定评价,直接进行课文的讲解,等文章讲解完之后,教师再向学生播放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料等。这样,能够让学生深刻领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从而促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激发其思维潜能
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在讲台上进行知识灌输,学生在下面被动接受,一节课下来,师生之间很少有积极的互动,更别提进行讨论和思考了。而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课堂地位都发生了本质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教师也开始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自己所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走进课文,通过阅读学习,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由此可见,在课堂上增加良好的互动环节非常重要。除此之外,教师要认识到与学生进行互动并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要遵循教学目标,遵循学生的身心發展规律,以良好的课堂内容、高效的课堂互动为主。这样,学生才能以主人翁的身份融入课堂教学中。
例如,在教学《荷叶圆圆》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初读文章内容,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这篇课文中提到的一个图形是什么?学生会认真回答是圆形。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荷叶是圆形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圆形的?学生必然会踊跃参与,积极回答,如盘子、太阳、纽扣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表示鼓励,然后在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下接着进行教学,课堂效果会非常高效。另外,教师也应注意,除了课堂上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在课下也要对学生多加关注,通过与学生谈话的形式,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水平,在课堂上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科学选取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能让师生之间以好朋友的身份相处,而且能让学生养成尊师重教的良好品格。
4.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带领学生学习基础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要想让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内容,就要让学生产生疑问,这样他们才会努力探索正确的答案,并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重视问题的设置和提出。提问题时,要让学生多一些思考,而不是简单地回答“是”或者“不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另外,教师在课堂上除了向学生提出问题外,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提问题。学生提出问题的角度,正是自己思考文章的角度,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时间长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方法就会在提问中慢慢形成。虽然学生喜欢新鲜事物,但是其提出的问题应具有正向的价值观,这样才能为其他同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还应在课堂上为学生提问题留出足够的时间,因为学生提问题需要一定时间的思考。教师要合理掌控课堂时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深入思考,主动搜索资料并找到答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效提升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在课文讲授之前,教师并不急于讲解文章内容,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谁能找到西沙群岛在哪里?有谁去过西沙群岛吗?西沙群岛有什么样的特点?猜一猜哪处的风景最美丽?作者为什么要用“富饶”来形容西沙群岛?这几个问题的提出,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的难题。学生在地图上找西沙群岛的过程,也是对中国广袤领土认识的过程。即使没有去过西沙群岛,也能在地图上看出西沙群岛四面环海,想象出这是一些非常漂亮的岛,临海的地方物产极其丰富。当然,学生也可能会提出疑问:为什么岛上物产丰富?每个岛上都是这样吗?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应做好足够的准备,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5.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培养其发散性思维
语文教材多数都是文字较多、图片较少,仅仅靠阅读文字,学生很难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并且学生年龄较小,理解事物一般需要借助直观的图形或其他媒介。了解到这些特点时,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多使用多媒体等,或者使用教辅工具、材料制作一些教具,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断丰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认知。
例如,《乌鸦喝水》这篇寓言故事,文中用大量的文字描述了故事的内容,只有少量的图片。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图片,以看图说话的形式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一说图片上发生的故事以及故事的后续是如何的。看图说话是学生喜欢做的事情,他们会发散思维,大致描述出主要内容。然后,教师再用问题进行总结,如乌鸦最后喝到水了吗?是怎样喝到水的?你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学习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既能对文章进行总结,同时也会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是一些学生在写作中会有缺少写作素材、无法构建写作思路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应创新写作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联想等方式有效进行写作。又如,在讲解节日的写作内容时,因为许多学生都知道“五一”国际劳动节、“六一”国际儿童节等节日,教师可以采用逆向思维,让学生自主设立节日,并说一说该节日的具体风俗有哪些。若学生没有思路,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农民伯伯辛勤播种的图片,学生就会有感而发,假设出播种节、丰收节等,并说明这些节日主要是庆祝播种和丰收。这样一来,不仅能多角度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促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节约粮食、爱惜粮食的美德。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其思维能力;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促进其自主探索;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激发其思维潜能;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培养其发散性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宋小玉.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12).
[2]苏荣耀.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J].教育评论, 2000(01).
[3]尹强.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外语文, 2017(24).
[4]周俊峰.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維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22).
[5]张可增.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培养探究[J].吉林教育,2010(34).
[6]王孟海.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陕西教育, 2017(05).
Explor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in Chinese Teaching
Zhou Yongqiang
(Shangying Primary School, Shangying Township, Lintao County, Gansu Province, Lintao 730500, China)
Abstract: Teachers use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to expand students overall thinking,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students intelligence and promote students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in Chinese teaching, probes in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ents lack of thinking ability in Chinese teaching, and points out that teachers should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expand their thinking ability; inspire students to think from multiple angles and promote their independent exploration; increase classroom interaction and stimulate their thinking potential; encourage students to question boldly and cultivate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using multimedia intuitive teaching to cultivate their divergent thinking.
Key words: Chineseteaching;thinkingability; learninginterest;abilitytraining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