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信息化条件下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刍探

时间:2024-04-24

赖丽珍

摘 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历史教师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将其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此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文章从培养质疑精神、形成时空观念,发扬实证精神、探究史料实证,激发学习兴趣、深化历史理解,设置合理问题、评析历史解释,增强大局意识、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等方面对信息化条件下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信息化;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2)07-0083-0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逐渐走进教室,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将知识化繁为简、化虚为实,积极助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让知识更生动形象、更具魅力,让课堂教学更扣人心弦、更具吸引力。历史是一部社会教科书,是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宝库,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和综合性。初中历史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将信息技术融入历史教学,一方面,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将抽象的历史知识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此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时空体系,呈现史实资料,以此将核心素养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1.历史核心素养的含义

所谓“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国家为了顺应国际教育改革趋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而提出的教育理念,是课程标准研制(设计)的DNA,是贯穿课程标准修订的一根红线,是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总纲和方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五方面。

2.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原因

历史课程作为智育和美育的重要课程,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将核心素养贯穿于历史教学的始终,是新课标的客观要求,更是构建历史高效课堂的基础。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认识,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动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和责任感,为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二、当前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落后

真正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配合、共同进步的过程,而不是教育者不断进行知识输出,受教育者被动接受知识输入的过程。但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还在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等落后的教学模式,这不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更与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导致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

2.教学理解陈旧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历史教师并没有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规律出发进行历史教学,只是一味地强调对考试内容的机械记忆,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对历史学科的学习热情,学习效率低下,这严重偏离了历史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历史课程提高自身感知能力和培养爱国情怀的教学目标。

3.教学内容单一

历史学科是一门知识体系庞大、知识结构繁杂的学科,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依靠课本进行知识讲授,很难让学生客观、准确地了解历史全貌,更谈不上形成历史思维,具备历史眼光。但在历史教学中,部分历史教师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也不考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需求,只是照本宣科地向学生讲述课本内容,单一的教学内容不但会影响学生参与历史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更会降低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

三、信息化条件下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1.培养质疑精神,形成时空观念

“历史是一门科学,一门特殊的科学。这门科学的任务是用推理的方法来研究那些我们无法直接加以观察的事件,并运用某些我们可以直接观察的东西来讨论这些事件。”历史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一字不差地记住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而是要让学生通过了解和学习这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逐渐形成历史思维,提高思辨能力,以此培養学生的质疑精神,促使学生学会从特定的时空去观察和分析历史事件,形成科学、合理的历史时空观。在实际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某一历史事件,并引导学生在充分了解当时历史情境的基础上,从正反两方面去探讨和评判这一历史事件或这一历史事件所涉及的历史人物。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这一章时,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民族融合和战争的纪录片。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历史教材中的史料和纪录片的内容,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入手,分析各民族融合和战争的原因。最后,教师对整个历史事件进行辩证的总结,以此既要让学生看到民族融合带来的好处,也要让学生看到大规模的战争给那个时代的人民带来的伤害。这样的引导教学,可以让学生逐渐学会跳出现有认知的限制,站在特定的历史时空角度,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从而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做出更科学、准确的评判。

2.发扬实证精神,探究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史学是一门实证的学问,对历史的探究必须以求真求实为目标,通过对现有史料的辨析,提取出有效的历史信息,判断出史料的价值,形成对历史的客观、公正的认识。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能照本宣科,一味地进行机械的知识输出,而应以某一史料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对史料进行探究和辨析,以此提高学生对历史实践的感知能力和判断能力,让学生从历史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并养成辩证地看待问题、求真求实的历史学习态度。在实际教学中,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制作一个包含某一历史事件的影视剧片段的微课,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提取出这一历史事件的历史信息,并以此为切入点,自主查阅资料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辨析,判断出这一历史事件所传达出来的历史信息的真伪。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自己查找到的符合史实的材料为证据,通过辩论的形式进行辨析,进而帮助学生重构历史事件的可靠证据,形成客观、公正的历史观点,学会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

3.激发学习兴趣,深化历史理解

“历史”是一个总称,涉及过去事件的记忆、发现、收集、组织、介绍,以及关于这些事件的信息解读。虽然,历史事件是发生过的事情,历史场景是真实存在过的情境,但与当今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差别较大,会使学生无法在脑海中形成画面,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甚至会觉得历史知识枯燥乏味,完全提不起学习兴趣。针对此种情况,历史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历史事件和历史场景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示出来,使抽象的历史鲜活起来,以此有效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提升历史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的方式,了解真实的历史事件,提升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历史纪录片与学生平时观看的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完全不同,它是以真正的历史事件和历史情境为蓝本拍摄而成的,能够充分展示出该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境,是对历史事件较真实、可靠的还原。相比历史课本上抽象、枯燥的文字介绍,历史纪录片更直观、生动,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更愿意去主动地、深入地进行历史学习,随着学生历史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也必然更加透彻,学习效果自然也就更好。

4.设置合理问题,评析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历史解释过程贯穿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对学生历史思维和质疑精神的培养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设置问题,让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历史解释产生渴求和探究兴趣,以此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历史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历史学习效果,达成历史课程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这一章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置问题情境,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一段历史主要涉及的是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仅依靠教师的讲述,学生很难完全理解,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实际教学时,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不同社会生活的不同场景,以此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我们国家的社会性质是什么?这种社会性质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新民主主义是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遇到哪些问题”等,将课程的重难点融入进来,以此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或小组讨论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5.增强大局意识,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人类是生活在时间维度上的,现在的行动不仅能预示将来,也源自过去。历史对于学生来说,不应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應是一面可以透视古今的镜子,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感受到今天生活的美好。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实践意识、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树立符合正确民族价值取向及国家认同的的历史价值观。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章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大局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在实际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1840年鸦片战争后这一百多年来人民生活的变化,巨大的变化会促使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不断提升,以此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然后,教师可以继续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以此促使学生的爱国情感被有效激发,大局意识得到强化。最后,教师再对整堂课的内容进行全面总结,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有效达成历史学科的立德树人目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历史教师要想更好地进行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必须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贯穿于历史课堂教学的始终,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历史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形成历史思维,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肄丰.“互联网+”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减负增效对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2]王贺.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积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10).

[3]肖尧.“互联网+”时代下中学历史教学资源的整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7.

[4]董亚丹.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中学历史动态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7.

[5]程朝华.微视频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鲁东大学,2016.

[6]王越.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历史探究式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D].宁夏大学,2015.

[7]喻学忠,胡利利.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指导——以新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为例[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01).

[8]田春苗,范英军.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中学历史教学三着力点——以“评价秦始皇”一课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01).

Exploration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 of Histor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formatization

Lai Lizhen

(Jiaoyang Middle School, Shanghang County, Fujian Province, Shanghang 364200, China)

Abstract: The core competence of history discipline is the comprehensive expression of historical knowledge, ability and method, emotional attitude and values. History teachers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filtrate it into all links of classroom teaching, so as to promote students to gradually form the necessary character and key ability to meet the needs of lifelong develop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 of histor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formatiz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cultivating questioning spirit, forming space-time concept, carrying forward empirical spirit, exploring historical evidence, stimulating learning interest, deepening historical understanding, setting reasonable problems, evaluating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 enhancing overall situation consciousness and establishing correct historical values.

Key words: informatization; ju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core competence; the concept of time and space; historical values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