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模式的构建研究

时间:2024-04-24

摘 要:文章分析大学英语课程存在的问题和“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探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模式的构建,指出要将大学英语课程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以达到四位一体,形成协同效应。要将传授语言知识、提高实际运用能力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在课内外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从而使学生具备更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英语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06-0032-03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基于“课程思政”理念,各高校要大力推动各学科课程教学综合改革,努力构建让所有课程都既能承载传授专业知识和提高个人能力,又能提升思想政治素养等多方位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深入挖掘各专业课程中所隐含的思想政治元素,优化升级课程内容,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意、有机、有效地进行融合。本文主要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模式的构建进行探讨。

一、大学英语课程存在的问题

大学英语是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程,授课范围涵盖除英语专业外的所有专业学生,历时大一至大二四个学期,涵盖范围广、学时长,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关注的焦点。目前,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教学内容问题、课程资源问题和培养模式问题。而且大学英语教学长期存在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重教轻学、重量轻质、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学生能力与素养的提升。课程资源同质化嚴重,导致学生厌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现实问题的导向,导致“问题意识”缺乏必要的立足点,学生对教学内容载体的兴趣和主动性不高。教学模式创新性不足,导致教师教学创新无力,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学生缺乏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更缺乏将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传播出去的能力和意识。学生运用英语深入探讨复杂问题和学术问题的能力欠缺,整体批判性讨论能力较弱,思维能力亟待提升。

二、“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

“课程思政”是高校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切入,也是完善“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因此,高校应重视“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加大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力度,探索“专业思政”“学科思政”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模式的构建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模式建构,指的是将大学英语课程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改革,形成新时代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达到四位一体,并通过大学英语课程使各专业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共同产生协同效应。在模式建构中,教师要将语言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在课内外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从而使学生具备更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在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本次研究以山西晋中理工学院大一、大二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文献法指的是收集、整理相关文献,通过对文献的分析研究,对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更清楚的了解。调查法主要指问卷调查和访谈。笔者要对新时代“英语人才”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以充分了解当前大学生的英语思政水平,明确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际需求。笔者还要通过与学生的深度访谈,了解学生对英语课程和思政目标的双向需求,从而建构一个满足国家、学校和学生多方面需求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逻辑分析法指的是用分析﹑综合﹑概括﹑归纳﹑演绎等具体方法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研究。笔者要通过这些研究方法,构建一个科学、全面的“课程思政”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体系,为本校及其他高等院校提供参考和借鉴。

1.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但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大多局限于知识与技能等综合语言素养的培养,很少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因此,大学英语教学要重新定位教学目标,将思政目标纳入教学目标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语言目标(能力、知识、素养)+文化目标(能力、知识、素养)+思政目标(能力、知识、素养)。思政目标下的能力目标是具备批判性讨论能力,合理消除意见分歧的能力,正确认识中西文化背景差异,合理且有效论证中国立场、方案和智慧的能力。知识目标是了解批判性讨论的方法、中西方立场差异。素养目标为培养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及家国情怀等。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改革: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

(1)重视第一课堂。教师要合理编排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大学英语教材中包含的“思政”内涵和人文精神,发掘适合学生成长的思政点。然后,教师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分类和加工。结合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将其思想内涵分为爱国情怀、孝敬父母、诚实守信、见义勇为等不同类别,并结合教学目标,在传授学生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除此之外,高校可组织骨干教师成立教学改革小组,编写适合本校学情的大学英语思政校本教材,优化教学内容,调整和完善教学过程,将教学内容精准对接思政培养目标。

(2)搭建第二课堂。第一,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英语类比赛,如外研社的“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写作和阅读比赛等。教师要借助这些赛事,让学生了解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动态,强化对学生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第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社团不定期举办英语主题活动,主题要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展开。在活动中,教师应进行正确引导,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三,鼓励学生参加校外英语志愿者活动,让学生了解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发展动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3)努力开拓第三课堂。当今的信息化时代,QQ、微信、抖音、快手等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尤其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大学英语教师也应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电脑客户端、手机APP、线上直播等手段,发挥第三课堂网络平台的育人功能。教师可推荐学生关注“Unipus”“iWrite”“China Daily”等英语微信公众号,让学生通过这些微信公众号了解国际国内新闻,并将这些新闻与“课程思政”有效结合。教师还要利用好“学习强国”里的每日英语新闻,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浏览和阅读当天推送的英语学习内容,以提升他们的英语水平,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

3.教学方法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任务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专题教学法等。教师要有效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内外营造浓厚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利用案例教学法,根据教材内容深挖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整理出相关的思政案例,从悠久历史、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渗透。这样的案例,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教師还可以采用专题教学法,将零散的思政教育内容系统地整合成多个专题,全面渗透到大学英语课程的每一个教学单元中。例如,从“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中寻找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相关的内容并进行专题教育。再如,在讲解英语课文的过程中,找准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以问题为导向,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能实现思政教育和教学内容的无缝对接,达到隐性教育的目的。

除此之外,教师应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利用好翻转课堂、微课、慕课、抖音直播、腾讯会议、超星学习通、学习强国等开展线上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政治意识。教师还可以灵活运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汇报展示、角色表演、网上互动等教学形式,巧妙地将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

4.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包括两方面,即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过程性评价中,教师主要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学习态度、自我管理等情况进行评价,并增加了对学生学风、助人助学、为同学答疑解惑、志愿服务等方面的评价,以使自己能全面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生展现出来的政治素养。评价方式主要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在终结性评价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增加德育主题的内容。例如,在大学英语的阅读和写作试题中,教师可以当前的时政热点为背景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有效的考查和验收。而高校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主要涉及教学内容、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情况及思政育人效果等方面。评价方式主要采用学生评价、教师自评、同行评价、教学管理部门评价等。高校要通过评价反馈,不断改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及实施策略。

四、结语

总之,“课程思政”主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因此,高校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出发,构建一个兼具英语学科特色和思政人文特点的科学、系统、清晰、全面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新的教学模式体系,以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双目标,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3]李秀英,战丽莉.以提升人文素养为内涵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外语教育研究,2014(04).

[4]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

[5]胡文仲.跨文化交际教学与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6]黄怡凡.课程思政体系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文教资料,2018(05).

[7]文秋芳.新时代高校外语课程中关键能力培养:思考和建议[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18(0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构建及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2021966)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晓霞(1988-),女,山西太原人,硕士,讲师,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l

Wang Xiaoxia

(Shanxi Jinzho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inzhong 0306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and the era value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l, and points out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organically combine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and ideological politics curriculum, and carry out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reform from four aspects of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so as to achieve four in one, form synergy. We should combine imparting language knowledge, improving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realize all staff process, the whole and all-round education inside and outside class, so as to make students have bette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and realize the goal of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Key words: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English talents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