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思政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4-04-24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动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三观”。教师将其合理渗透到中职思政教育中,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效果。文章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思政教育的意义,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与中职思政教育内容的共通性以及中职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思政教育的措施,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融入中职思政教育。

关键词:中职;思政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06-0038-03

自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问题越来越受重视,并在多个重要场合被提及。这也使得人们逐渐关注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到其弘扬与发展的重要性。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育部制定了相应的教育改革方案,并强调在各个阶段的思政教育中要合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对于中职学校而言,也应该积极响应,在思政教育中合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与正确的“三观”。不过就具体情况来看,部分中职学校对于思政教育并不是很重视,只看重专业教学,所以中華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自然无从提及,也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下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思政教育进行探讨。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思政教育的意义

1.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当前,一些青少年不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而去追捧西方文化,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于中华优秀传统的传承与弘扬也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中职教师在德育中应认识到这一现状,合理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进而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做好铺垫。

2.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中职生的思想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现阶段,中职生群体中的一些人逐渐滋生出“攀比”“拜金”等不良现象,这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而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等美德融入思政教育中,可以帮助学生抵御不良风气,形成正确的“三观”。这样,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就能够积极向上、不断进取,并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价值,成长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3.有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

近年来,校园霸凌事件在中职学校中偶有发生,给社会、学校以及学生等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中职学校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利用相关手段进行打击外,更重要的是进行预防,从思想上正确引导学生。中职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中的一些人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有了一点矛盾就心生怨恨,进而使同学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而且这种紧张关系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便会发展为校园欺凌。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和谐校园的构建极为不利。而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团结友爱、以人为本等理念合理地渗透到思政教育中,能够让中职生认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促进校园氛围的和谐,有效解决校园欺凌问题。

4.有利于创新中职思政教育模式

当前,思政教育已经成为中职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有些中职学校的思政教育存在着教学形式僵化、单调的问题。因此,中职学校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不断创新思政教育模式,以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这样,能在向学生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5.有利于提升中职思政教育的效果

思政教育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作,涉及的教育内容比较多样,中职学校要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就要结合时代的发展不断探索有效的手段和策略。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思政教育,能够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在新课改背景下,思政教育体系也面临着改革,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融入思政教育中,可以促进思政教育方式和体系的创新,这符合当前文化自信的战略要求。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与中职思政教育内容的共通性

1.人格和品质塑造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思政教育中,要确保两者的内容具有共通性。从内容上看,中职思政教育中包含了塑造学生良好人格和品质的要求,这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就包括了道德素养、个人品质方面的内容。人格和品质塑造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并不是教师灌输一些道理就能够提升中职生的人格和品质。但是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就可以发挥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让学生深刻体悟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从中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比如,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很多内容都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来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

2.文化思想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文化渗透能力,这也是其能够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之一。中职思政教育也是如此,其也是通过思想内容的传播来影响学生,助力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从这个方面来看,思政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感染能力,能够以柔性发展的姿态来影响学生,并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

三、中职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中职教师在思政课堂教学中依旧采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在这种模式下,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会失去本来的意义,使学生觉得离自己很遥远,而且这种单一的方式还会使教学显得枯燥无趣,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2.课程吸引力不足

现阶段,思政教育正在不断进行改革和深化,教材中也加入了很多喜闻乐见、新颖独特的经典案例。但是也应看到,一些中职学校对思政教育不是很重视,在内容上缺少创新,这就导致课程吸引力不足,学生不爱听课,经常玩手机、开小差等,学习效率低下。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思政教育的措施

1.在教師培训中合理融入

办好思政课的关键是教师,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学生的心中埋下一颗真善美的种子,让这颗种子逐渐生根发芽,才能使学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中职学校要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具体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聘请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的岗位技能、职业素养以及教学水平等。同时,将最新的德育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渗透其中,使每位教师都能更好地传递给学生。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将自己的业余时间合理利用起来,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如借助“学习强国”等APP进行学习,丰富自己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并及时了解国际国内时事,成长为合格的人民教师,不断培养学生成长成才。

2.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合理融入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合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十分重要,可以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为此,中职思政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积极进行贯彻和落实。同时,在班会课、文体课上,也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资源借助微课、多媒体等方式融入其中,不断激发学生品读经典著作的积极性。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很多中职学校都逐渐加大了劳动课、德育课的比重,并将一些收视率高、质量高并具备丰富文化内涵的节目当作教学的一部分,如《中国诗词大会》等。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讲解一些基础知识,还应抓住各种时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到很多国学知识,而且能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促进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合理利用各种节日,如在“五四”青年节开展“书法展”“诗歌朗诵”“国画会”“传统礼仪培训”等一系列活动,这样既能激起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又能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除此之外,在校园的走廊、空白墙上,也可以贴上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语,如敬老爱幼、勤劳奋斗等。

3.通过新媒介促进传统文化的融入

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并且融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中职学校也应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为了更好地满足中职生对思政教育、传统文化等的需求,中职学校在推广和宣传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喜好,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这样,才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拓展。中职学校还可以将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合理利用起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定期地推送给学生,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让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得到熏陶。

4.不断完善思政教育体系

当前,一些中职学校的思政教育体系不完善,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和讲解,这样空洞的说教很难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感,不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为了有效改善这一状况,中职学校要不断完善思政教育体系,注重在思政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思政课由枯燥的说教课变成“网红课”。具体而言,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适当地融入教育教学中,并且深入挖掘思政课程体系中的传统文化内涵,使学生可以综合性、全面性地对传统文化思想进行解读,以促进自身道德素质的提升。除此之外,中职学校还要充分考虑到本校的实际情况,避免盲目照搬,不然的话很有可能起到反面效果。例如,可以引入当地传统文化资源,借助一些真实的案例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可以发挥地方资源优势,编写带有很强地域特色的校本教材,然后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课程的结合,会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从而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转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偏见

现实中,一些中职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有偏见,认为其中的部分内容死板、落后,不适合现在的社会发展趋势。针对此种情况,中职教师应转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偏见,采用多样化的方法进行引导,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让他们逐渐将日常浪费在网络中的时间转移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上,形成正确的“三观”。除此之外,中职学校方面也应转变观念,在思政教育中合理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最首要的任务便是构建校园组织框架,并在相关部门设立相应的职位,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对于教师来说,可以在班委辅助下,按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开展相关的活动,以便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进一步强化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德育功能,将其融入中职思政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有效提升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这就需要中职学校运用多种措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融入中职思政教育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谢志文.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思政课教学相结合的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21(08).

[2]吴林燕,钱枫,刘国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思考[J].教师,2019(08).

[3]刘志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中职学校教学过程的思考[J].辽宁教育,2018(22).

[4]田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7).

作者简介:贾曼葳(1985-),女,新疆奇台人,讲师,从事中职思想政治教学与研究。

Reflections on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Jia Manwei

(Qitai Secondar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Changji City,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Qitai 831800, China)

Abstract: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s broad and profound, the humanistic spirit and moral norms contained in it are not only the spiritual driving force of the Chinese nation, but also help students form good moral quality and correct "three outlooks". Teachers can reasonably infiltrate it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which can enrich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effe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grating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secondary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usses the commonality between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secondary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oints out the measures for integrating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secondary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real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secondary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egrate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