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时间:2024-04-24

钟争平

摘 要: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存在实践环节薄弱、技能和知识脱节、课程内容不合理等问题。文章对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指出高职院校要修订教学大纲、制定新的课程标准,采用案例驱动法和游戏进行教学,将课程的实验教学转换为项目实践,使用网络平台辅助教学,采用全新的考核方案。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软件;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G719.2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7-0034-02

当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校企“双元”模式进行人才培养,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本文主要以“Python程序设计”一课为例,分析Python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现状,探讨关于课程建设的新方案,以促进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一、Python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现状

1.授课方式上有缺陷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教师教学“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时,在授课方式上有缺陷,会花很多时间在PPT或者思维导图上,给学生实践的时间比较少。由于Python语法结构很严谨,规则和细节多,学生必须通过编写大量短小、有针对性的代码段,不断进行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知识。部分学生在听课时一知半解,再加上实践的时间较少,在着手写代码的时候难免会出现错误。这样,会对学生学好本课程的自信心有一定的影响。

2.学生对课程体系缺乏认识

在类似于“Python程序设计”的课程中,教学案例和实际应用结合不紧密,使得学生对课程体系缺乏足够的认识。传统的解决常规数学问题的案例占比高,缺少与“Python程序设计”“Python 数据分析”“OpenCV图像处理技术(基于Python)”这些后续课程进行关联的案例,没有为这些后续课程作应有的铺垫。这就导致一学期课程结束后,学生虽然能够做书上的编程题,但是面对现实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时,还是有些力不从心。这说明在编程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解决常规问题的基本功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编程的基本语法和算法。

3.考试方式不足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仍采用传统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课程成绩由期末考试(笔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由平时作业和出勤率构成)构成,其中期末考试占70%以上。笔试考试基本决定课程的总成绩,而且考试的内容多以琐碎的理论知识为主,并没有将考试重点放在考查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这样,就导致传统的考核方式很难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教师也无法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给出较客观的评价。

二、关于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方案

1.修订教学大纲,制定新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不同之处如下。(1)关于教学评价,课程标准的重点在于过程性评价,教学大纲则在于总结性评价。课程标准是升级后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形成,完成了从严格控制的、硬性的、直接的到具有指导性的、弹性的、间接的转变。(2)关于教学方式,课程标准关注的是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大纲则关注于学生的学习成绩。(3)课程标准是依据布鲁姆的教育分类目标设计的,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主要兼顾知识技能的掌握。

简而言之,教学大纲的深化版就是课程标准,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转变,体现了教育部门对教学的指导由严格控制、硬性的、直接的到具有启发性、弹性的、间接性的转变。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知识结构、培养要求、培养方式脱节。为此,学院结合软件专业的定位、教学的软硬件资源情况、学生素质等因素,并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专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职业分类大典》,拟定了“Python语言程序设计”新课标。学院还计划把Python 程序设计的教学活动与项目开发、案例驱动联系在一起,打破传统单一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利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采用案例驱动法和游戏进行教学

近年来,案例式教学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在软件专业“Python 程序设计”课程中,教师采用案例驱动法来完成教学,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驱动法的特点是让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通过实现真实的程序功能获得成就感。

而游戏的选择应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知识的获取以及技能水平的提升,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坚持“游戏易操作、以学生为中心、围绕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則。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教学知识点关联度较大的又容易入门的游戏,如《外星人入侵》《俄罗斯方块》等,让学生进行项目开发,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3.将课程的实验教学转换为项目实践

2017 年以来,学院和武汉基山软件公司启动了软件人才校企联合培养项目,与基山在内的几个本地知名软件公司共同探索深化产教融合、产学合作、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思路。经过共同探索,结合“Python 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目标,学校将本课程的实验学时数提高到30学时,使学生有更充分的实践时间去完成各个项目的子功能。学院还聘请专家亲自到实验室指导学生实验,让实验性质更贴近岗位的需要,提高编程效率。软件专业新一届毕业生反映,这种实验教学方式使他们很快适应并满足了软件岗位的用工要求。

开发软件项目前,专家将项目分解为若干小功能模块,对学生进行分组,并给每一组的学生下发任务书,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不同的开发方向。比如有的学生擅长算法,可以去写代码;有的学生掌握的数据多,可以去建数据库;有的学生观察能力强,又有耐心,可以去做软件测试等。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模块完成情况,并根据学生遇到的困难进行适当的指导。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各个模块的完成情况做出评价,要求学生对实践进行总结,相互之间进行点评,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经过一段时间后,团队成员间的合作意识得到了明显的增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