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问题”为起点 探寻课堂真学

时间:2024-04-24

吴涓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堂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发现问题的探究中,在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中,思维得以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文章结合《穷人》一课,对学生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进行研究,以充分发挥问题的引领作用,启迪学生思维,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教学实效;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7-0096-02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课堂问题意识尤为重要,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很多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培养学生课堂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开始应用问题教学模式,并取得较好的教学实效。本文结合《穷人》一课,对培养学生课堂问题意识的策略进行研究。

一、培养学生课堂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课堂问题意识,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主动提问的发问精神;能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课堂问题意识存在的问题

1.尚未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尚未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课堂教学氛围枯燥乏味,让学生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没有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授课,让学生感到学习内容离自己较远,难以引发情感共鸣。例如,《穷人》一文主人公桑娜和渔夫是心地善良的人,在自己生活困难的情况下,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好人,但教师往往只是讲授课文中的内容,没有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2.课堂教学氛围不够宽松

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活跃学生的思维。然而,部分教师仍然固守传统的教学思维与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要么非常严肃,要么死板教条,很少与学生互动交流。尤其是当学生回答错误或提出的问题没有意义时,教师缺少鼓励性的话语,挫伤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也很少,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3.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重点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虽然喜欢提出问题,但提出的問题往往抓不住重点。例如,在学习《穷人》一课时,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俄国人吃面包,而中国人吃馒头?这一问题的提出,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没有什么意义。然而,学生对这一问题却展开讨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进度。

4.教学方法缺乏创意

好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观念过于守旧,教学方法缺乏创意,没有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没有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课堂问题意识的策略

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要培养学生的课堂问题意识,就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创设教学情境。一是要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穷人》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思考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学生猎奇心理较强,课文涉及的是孩子收养的问题,因此,教师可设计这样的话题:假设自己是渔夫的孩子,如何与两个收养的孩子相处。二是要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授课。例如,在《穷人》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联想身边这样的善举。这时,学生会开动脑筋,搜索有关的人物和事迹。学生列举出很多好人好事,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2.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鉴于宽松和谐课堂教学氛围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以下三方面努力。一是要增强自己的亲和力,做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面带微笑,使课堂氛围变得宽松。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思维活跃,敢于大胆提出问题。二是要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当学生回答问题有误、提出的问题缺乏实际意义时,教师要肯定学生敢于回答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精神,对学生加以鼓励。三是建立合作共同体,让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讨,共同进步。例如,在《穷人》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假设自己的父母是文中的主人公,请你们猜想一下,父母会不会收养这两个孤儿,让学生4个人一组进行讨论。学生讨论极为热烈,课堂气氛宽松活跃。

3.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鉴于学生提问能力不强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以下两方面努力。一是要充分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穷人》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思考自己要提出的问题。为了提高问题的质量,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可提示文中的“熬”字,让学生深入品味。学生通过品味有所感悟,提出“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本文的中心思想就是要告诉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要坚持下去,光明一定会到来的,“熬”是文章的关键词。这样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二是要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对照课后习题对课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就可以有针地性地提出问题,提高提出问题的能力,不再提出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