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王亚娟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青云幼儿园,江苏 苏州 215222)
故事缘起:这是一个洞吗?
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大自然是幼儿最喜欢阅读的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一天,户外活动时间到了,笔者带着孩子们来到他们最喜欢的大型玩具区,孩子们开心地玩了起来。没过一会儿,杰杰就来到了场地边缘的下水管道口,蹲下身体,用手拨开上面的草,往里面望了望,抬头望向笔者并问道:“老师,这是一个洞吗?”笔者朝他点点头。他继续往里面望了望,大声地跟同伴说:“快来看呀,这里有个洞洞。”孩子们听到了他的声音,都蜂拥而至,围在了洞口。双双好奇地问:“这里面有什么呀?”就这样,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对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观察发现,各种各样的洞诱发了幼儿的好奇心,日常生活中见到洞,他们总是忍不住去抠一抠,仿佛那个洞有种神奇的磁力,吸引着他们。
感受到孩子们的好奇之后,笔者带着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找起了洞洞,轩轩和小宇滚了两个轮胎过来,说道:“老师,你看轮胎上也有洞洞。”其他孩子们也纷纷前去滚轮胎。小喆笑着跟老师说:“老师,我的轮胎也滚起来了。”笔者问:“你知道为什么会滚动吗?”小喆说:“圆圆的呀。”一旁的萌萌说:“轮胎上的洞洞也是圆圆的。”此时,斌斌拉着笔者的手说:“老师,那边也有轮胎。”边说边领着老师去放轮胎的地方。“老师,你看,这个像不像洞洞山?”霏霏问。斌斌点点头说:“对啊,你没见过?”霏霏肯定地说:“见过,我们回老家的时候见过。”说着蹲下身子,往轮胎的洞洞里望了望,斌斌在另外一头望了望,笑着说:“我看到你了。”说着,斌斌就往洞里钻了进去,其他小朋友也被吸引了过来,都往里面钻,玩得不亦乐乎。
反思及推进: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在学校里寻找感兴趣的洞洞,这些洞洞能让孩子们玩起来。在获得愉悦体验的同时,幼儿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此时,教师应把握教育契机,释放幼儿天性,让教育回归本真,在实践中求真求实。
在某一天的晨间活动中,小耘选择拼插积木,他先从玩具篮里拿出一个圆形的积木,接着又拿了一根长的积木,然后将两个积木拼插在一起,跟旁边的浩浩说:“你看,这是棒棒糖。”旁边的斌斌听说棒棒糖就问:“棒棒糖在哪里?”调皮的小耘把“棒棒糖”藏在身后说:“我把它变走了。”斌斌不甘心地说:“让我看看。”小耘说:“现在我把它变成网兜了。”边说边指着洞口说,“蝴蝶会被这个洞洞抓住的。”斌斌好奇地说:“给我玩玩吧。”小耘说:“你自己去做一个。”斌斌来到美工区,拿起一根容易塑形的毛根,握住毛根的两端,双手一合拢,就变成了一个圆形,兴高采烈地说:“看我做的网兜,比你的大。”斌斌刚说完,小朋友们都围了过来,要求斌斌也给他们制作一个。
反思及推进:《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当幼儿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洞洞感官体验后,他们对于制作洞洞也产生了兴趣。此时,教师组织幼儿开展自制玩具“百变洞”,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到美工区选择各种各样的材料进行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也在探究制作的方法和技巧,他们是天生的科学爱好者,生活中的事物都蕴含着奥秘,孩子们乐此不疲地探究着。
孩子们在美工区里认真地制作着“洞洞”,已经完成的孩子们讨论着要怎样玩。有的说要去捉蝴蝶,有的说要去捞鱼,小函笑着说:“我要用它吹泡泡。”边说边往洞口吹气。笔者为他竖起大拇指,问道:“你的泡泡吹出来了吗?”“吹出来了,是个很大的泡泡。”旁边的小逸说:“我的也做好了,能吹出很多泡泡。”“我的也是”……吹泡泡是每个人童年最美好的回忆,看着五彩缤纷、随风飞扬的泡泡,心情不由变得舒畅起来,而现在的孩子们也对泡泡充满了兴趣。
反思与推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吹泡泡”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是他们童年中最好玩、最难忘的游戏。孩子们看着一个个泡泡从自己制作的泡泡器里吹了出来,别提有多开心了。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观点。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科学素养得到发展。
孩子们探索洞洞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为了拓展他们的认知,教师可收集一些有洞洞的食物投放在生活区。一天,区域活动时间,萌萌拿着藕问双双:“这是什么呀?”双双接过藕,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之后,笑着说:“这是藕,可以吃的。”萌萌听了双双的话,半信半疑地来到老师面前问道:“老师,这是可以吃的吗?”“对啊,它的吃法有很多。”……老师找来工具把藕切成一片一片的,准备分给孩子们品尝。这时,斌斌惊讶地说:“藕片上有好多洞洞啊,有大有小。”“好神奇啊!”“它的味道肯定很特别”“我好想吃啊”……幼儿对藕的内部特征充满了兴趣。
反思与推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藕这一事物的选择,贴近了幼儿生活,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幼儿对藕产生兴趣,就愿意尝试,并通过看一看、做一做、尝一尝等形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感受探究的乐趣。寓教于乐,能将幼儿的兴趣转化为探究的动力。
随着课程故事的发展,教师需要带着思考解读幼儿,理解幼儿,倾听幼儿的声音,从而把握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及时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为教师,应认可幼儿在研究中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积累丰富的经验,让自己跟着孩子们共同成长,这个过程精彩而富有意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