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语言学视角下泗州戏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时间:2024-04-24

樊思凡,操若璠

(南通大学文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0)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存在,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因其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而形成了安全价值关系。当前的语言学特别是社会语言学所关注的濒危语言,是语言安全的一种表现。目前,部分地区的方言生存空间逐渐缩小,方言所承载的文化也面临发展危机。泗州戏,作为地方优秀剧种之一,以地方方言为媒介,其传承与发展与地方方言密切相关。

一、泗州戏的概况

泗州戏是我国传统剧种之一,又称“拉魂腔”,意指其唱腔与表演具有勾魂夺魄的魅力,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2006 年入选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泗州戏植根乡土,凝结着淮河两岸的民风习俗,唱腔婉转与豪放并蓄,表演形式与表演手段既博采众长又突显地方特色,郭沫若先生赞美“它是淮北人民的一朵花”。泗州戏的道白基本用苏北方言,唱腔一律用方言,显示出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

二、泗州戏的语言特点

1.语音特点

泗州戏的音韵是中州韵结合淮北方言,其把十三辙中的“人辰与中东”合为一辙,称为“宫声”韵,所以泗州戏只有十二道辙,而且称谓也不同。这十二道辙各个韵辙的特色不一,在具体使用中,每个演员因习惯与爱好不同而选用不同的韵辙,其中使用比较多的是“天仙与宫声”韵。泗州戏的唱腔和念白主要采用皖北方言俗语,尤其是泗县的方言。泗县方言的特点是声腔高亢,吐字清晰,声调平稳,发音部位略微靠后,尾音浓重,多用降调,这些特点直接影响了泗州戏的发音方式和声腔特点。

2.词汇特点

作为地方小戏,泗州戏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具有皖北地方特色的民歌小调、山歌号子,甚至还有妇女的哭腔等,戏曲语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在戏曲表演中,无论是演员的唱词还是道白都由语言组成,故事的背景介绍、人物性格的刻画、情节的发展与推动、戏曲冲突的形成等都离不开语言。在泗州戏中,道白基本运用苏北方言,道白、唱词直白诙谐,口语化。因而,在泗州戏的传承与发展中,方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以泗州戏传统剧目中的唱词举例并与普通话比较:

金枝:“是不是那厨师做席它不好吃”——《打金枝》

金枝:“你听我从头到尾说端的”——《打金枝》

丁香:“路过行走俺的大门以外,遇见那咱姊妹前去采桑”——《张郎休丁香》

史吃:“三生有幸,误撞桃源,你我呱谈一时”——《罗鞋记》

丁香:“我自过门三年整”——《丁香厢房绣香囊》

上述唱词中“那厨师做席”指“那个厨师做的饭菜”;“说端”是“说明原因、道理,讲述一件事的始末”的意思;“俺的”指“我的”;“咱”也是指“我”,“咱们”即“我们”的意思;“呱谈一时”就是“聊一会儿天”的意思;“过门”在当地指“结婚”(新娘从自己家嫁到夫家)的意思。这些别有一番韵味的方言融入泗州戏,让泗州戏更贴近百姓的生活。方言的使用让泗州戏的戏曲语言更加通俗晓畅、风趣幽默,地域色彩浓厚。

3.语法特点

泗州戏唱段中的唱词存在大量倒装现象,语序相较普通话略有差别。例如:“整日里一学馆里才把书念,到晚上歇息在窑堂”——《选女婿》;“扭回脸背过面泪水擦干,端碗药才把草堂来进”——《王天宝下苏州》;“我的老妈妈她手抚门旁盼儿回还,我的娘十二年肯定把我来盼”——《王天宝下苏州》。上述唱词的共同之处是语序颠倒,如,“到晚上歇息在窑堂”,在普通话中则是“到晚上在窑堂歇息”;“扭回脸背过面泪水擦干,端碗药才把草堂来进”则应该是“扭回脸背过面擦干泪水,端碗药才进草堂”;“我的娘十二年肯定把我来盼”则应该是“十二年我的娘肯定盼我来”。这种不同于普通话的语序顺应了泗州戏的调子,使得泗州戏听起来贴合伴奏,唱腔更自由,更加口语化。但由此引发的问题是:其与普通话存在的差距让学习者越来越少,传统艺术濒临失传。

三、地方方言对泗州戏的意义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存在的物质表现形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语言。地方方言作为记录地方文化的一种手段,其语音、词汇、语法无不体现着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因此,保护和传承地方方言也是在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地方戏曲作为地方文化的代表与地方方言互为依存。

1.泗州戏植根于地方方言的土壤中,独具特色

地方戏的生命力在于方言。泗州戏大量使用方言俗语,极富地域特色,贴近当地民众的生活气息,展现了千姿百态的民风民俗。例如:泗州戏《走娘家》中张三唱段《出庄打个河南号》片段:“有张三(哪)忙把礼物拿,出庄打个河南号......”新婚三天后回娘家是我国的传统民俗,剧作家和曲作家根据这一民俗用独具地域特色的方言创作了泗州戏《走娘家》。

2.地方方言对泗州戏的唱腔产生重要影响

作为戏曲艺术,方言、声腔与剧种是一体的。泗州戏的对白、唱腔以方言为主,如果对白使用方言而唱腔使用了普通话,那么,泗州戏剧种的特有美感和韵味会被破坏。正是与地方方言的结合,泗州戏的曲调才丰富多彩,形成独有的“拉魂腔”。泗州戏的迷人之处就在于音乐唱腔特色鲜明,频繁的清角和变宫(4和7)起腔,华丽的花腔小调,以及特有的地方方言。

3.方言俗语能更好地表现剧中人物形象

语言是剧情和人物形象的载体,能给观众带来生动的艺术体验。例如,泗州戏《选女婿》中:“哎呦呦,为什么见面哎呀这么有缘(啊呀呀啊呀呀哎呀),俺们一来没有亲二来也没有故,为什么俺叫他上俺小船,将小船我撑到河心内(哎哎哎哎呀),一慌忙我放下撑船杆,我这里羞答答我去把那公子问,我连把公子连连问几遍,我问你住东边你还住西边……”这几句唱词充分体现了剧中女子的热情、羞涩与忐忑。如果换用普通话“为什么见面?这么有缘,我们没有沾亲带故,为什么我会叫他上船。将小船撑到河心,我羞答答地去问公子,问好几遍,你住在东边还是住在西边……”,就很难体现剧中人物活跃的心理状态。

四、泗州戏流传地区方言使用现状

1986 年,国家把推广普通话列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但推广普通话不是消灭方言,要正确处理普通话与汉语方言的关系,坚持社会语言生活主体化与多样化相结合的原则,尊重方言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传承和保护泗州戏这种以地方方言为主的地方戏曲的发展。

1.推广普通话的意义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现在,全社会对普通话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形成与国家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良好语言环境。

2.人口流动对方言的影响

以泗洪县为例,作为申请泗州戏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地区之一,泗洪县在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排演了《劝夫从军》《送子参军》等现代剧,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家庭班子三十多个。但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多样化发展,传统的戏曲艺术已经逐渐退出了社会文化的主流地位,现代人对传统戏曲的兴趣也在逐渐减弱。目前,泗洪县的人口流动比较大,而生活在外地的泗洪人已经很少说方言,可以说人口流动极大地改变了泗洪的语言环境。

3.对方言的认识不足,出现排斥态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地方方言逐渐失去了使用环境,方言甚至被人们视为“土”“落后”的标志,有的家长认为让孩子说方言会影响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不利于与他人的交流,忽略了方言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人对方言抱有的排斥态度极大削弱了方言的影响力。

五、方言保护及泗州戏传承策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保持汉语多样化是维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手段。地方方言作为各地区地域文化和地域人群特征的重要体现和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特性和宝贵的价值,一旦消失,将是中华语言文化宝库和人类文明成果的重大损失。因此,保护方言与保护以方言为载体的传统地方戏——泗州戏刻不容缓。

1.正确认识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

方言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得到精心保护和传承。传承与保护方言与大力推广普通话并不矛盾,推广普通话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肯定方言对文化传承的价值是尊重方言,尊重不同地域的文化。

2.转变人们对方言排斥的态度

当前,地方方言保护意识并没有深入人心,有的人对方言的评价是“土”“难听”等,这种排斥的态度加大了方言传承的难度。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方言存在的价值,并加入到保护地方方言的行列。

3.提高地方方言与文化认同感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但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一些地方方言与文化被一点点蚕食,有的人认为地方方言及其承载的文化缺乏时代感。因此,全社会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对地方方言与文化消逝的忧患感,不断提升人们对地方方言与文化的认同感,保护地方方言,保护地方文化。

4.提高人们的方言能力

首先,不要刻意避免方言对话。其次,各级学校可以专门开设方言课程,让学生体验方言学习的乐趣以及方言对话的亲切感。最后,可以举办多种形式与方言相关的活动或比赛,例如,校园的“家乡话PK 大赛”等,充满趣味的活动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方言的热情。

5.积极推广泗州戏,走进群众生活

为避免无人可以继承的状况,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泗州戏的保护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保护方言,可以成立方言保护协会等,引导人们学说方言。同时,应充分重视地方群众文化活动中方言类节目的重要意义,组织引导群众学唱泗州戏,演出泗州戏。鉴于人们对文化的多元追求,相关部门可以创作一批优秀的泗州戏曲目,激发人们对戏曲的兴趣,发挥电视等媒体对泗州戏的宣传作用,积极推广泗州戏。

6.采用编书、录音等方式有效保护方言和传统剧目

相关部门要有整理、保存地方方言的意识,便于人们接触与学习,这有利于方言的稳步发展与传承。泗州戏是口口相传的地方戏剧种,少有文字记录。近年来,随着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人们可选择的文化活动日益增多,泗州戏和我国很多地方戏剧种一样,在传承方面出现了“断代”,面临着失传、消亡的危险。因而,搜集、整理并编写泗州戏剧本,对于泗州戏的保护、研究和传承意义重大。

六、结语

现在,以地方方言为基础的地方文化面临着传承的困境,其中,以地方方言为载体的地方戏面临着被边缘化甚至消逝的危机。因此,泗州戏的传承与发展与方言保护密切相关。笔者从语言学视角研究泗州戏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相关实地的考察比较欠缺,对相关剧本的研读比较匮乏,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待加强,尤其对泗州戏本身的发展历史了解得还不够透彻,期待日后在对相关学科理论及作品的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再做更深层次的阐述与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