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陆爱周
摘 要:初中学生思想比较活跃,正处于思想品德塑造关键期,教师需要深入教材展开教情调查,深入学生群体做好学情调查,准确抓住施教方向。立德树人需要从育心开始。要深度发掘教材内涵,精选育心教学角度;创设适宜教学情境,启动育心教学程序;组织学习实践活动,提升育心教学品质;拓宽教学训练维度,塑造育心教学品牌。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育人育心;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2-0020-02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自身学科特点,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创新实践中,需要自觉树立“立德树人”意识,深潜教材发掘教育契机,利用多种教辅手段创设学习情境,为学生组织更多学习实践活动,拓宽教学训练维度,成功激活学生学习思维。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校准育心视角展开教学实践,势必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
一、深度发掘教材内涵,精选育心教学角度
教师在设计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案时,需要对教情和学情进行针对性调查,以便找到最佳教学切入角度。道德与法治教学切忌说教,立德树人需要从育心开始。教师要从教材中找到育心教育的启动点,确保道德与法治教学顺利开展。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灵活多样的媒体信息、教师生动的讲述、学生的个性演绎等,都可能对学生形成心理冲击,教师要对教学方案进行科学设计。例如,教学“让家更美好”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在“情感目标”中对学生的责任感、家庭主人翁意识进行重点强调。课堂教学启动之后,教师可播放歌曲《家和万事兴》,然后现场对学生展開家庭和谐度的调查。之后教师整合调查信息,为学生安排“家庭美德快递卡”活动:每个人制作一张“家庭美德快递卡”,并在小组内传递,分享心愿。学生接到任务之后,都积极行动起来,课堂互动气氛逐渐活跃。
教师深入教材展开研究,现场进行学情调查,安排“家庭美德快递卡”制作任务,都是针对育心教育开展的教学活动。学生给出积极回应,课堂教学呈现高效性。学生交流建立在倾心基础上,其心灵塑造才会顺利进行。
二、创设适宜教学情境,启动育心教学程序
初中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对新鲜事物有主动探索精神,教师要抓住学生心理创设教学情境,以便形成教学契机。故事导入、媒体导入、活动导入、演绎导入、游戏比赛导入、实物导入,都可以给学生带来心灵触动。唯有让学生心动,教学氛围才会活跃起来。教师精选教学方法,从不同维度不同域度展开教学调度,自然形成崭新教学起点。例如,教学“探问生命”时,教师在课堂初始阶段可为学生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七年级的小女生,平时性格很内向,有一次因为被老师误会,受到大家的嘲笑。她回家之后,从十楼跳了下去。从这个悲剧中,你受到什么样的触动呢?学生开始发言:“这个悲剧真不该发生,受到挫折就选择自杀,真是太不负责任了,父母该多伤心啊。”“人生需要面对许多困难和挫折,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是不能应对风雨的。”教师趁机引入“生命”话题,课堂教学顺利推进。
教师利用一个真实的故事,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因为这个故事太过残酷,自然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心灵触动。学生围绕故事展开讨论,对生命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
三、组织学习实践活动,提升育心教学品质
学生对实践活动有特殊的参与兴趣,教师不妨针对学生心理作出教学设计。实地观察、生活调查、社会走访、信息搜集、案例展示、情境再现、课堂辩论、游戏竞赛等,都属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常用的活动形式,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实际作出匹配性设计,以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例如,教学“绽放生命之花”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讨论话题:人为什么活着呢?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有人说,人活着是为再现生命的价值;也有人说,要活出生命的精彩,需要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还有人说,人是为自己而活的,对得起自己就可以,未必要为世界做出什么贡献。你赞同哪一种说法呢?说一说你的见解。学生开始热议,对不同观点展开讨论。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展开交流,教师可根据学生观点,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辩论。教师可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甄别与评价,给学生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确保课堂讨论活动顺利推进。
一个辩论话题,将学生个性思维激活。学生展开互动讨论,尽情阐述自己的观点,将课堂学习气氛点燃。这说明教学活动是比较成功的,切准了学生思想脉络,赢得学生的普遍共鸣。学生观点未必很正确,但从心底发出的声音,自然有其温度。教师理性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
四、拓宽教学训练维度,塑造育心教学品牌
在设计道德与法治课堂训练内容时,教师要注意树立创新意识,利用新颖独特的训练形式,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心理触动,以成功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介入,能为训练设计提供更多选择。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网络交互活动,如制作电子作业、创设学科论坛,以拓宽学生学习视野。立德树人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需要落实到教学实践之中,教师为学生安排的训练任务,要全面渗透立德树人思想,让学生自觉建立道德意识。例如,教学“敬畏生命”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照片:这是汶川大地震的相关图片信息,仔细观察,想一想,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要不惜一切代价去抢救生命?围绕图片信息观察,写一段观后感,针对“珍爱生命”主题展开思考,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开始观察这些图片,并随即进入观后感的写作之中。教师可进行必要的引导,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对生命意义展开深度分析。课堂成果展示时,很多学生的表现都可圈可点。有学生结合图片讲述自己的经历:因为体弱出现贫血现象,当时住院需要输血,结果找不到适合的血源,是陌生人主动献血才拯救其生命。也有学生说,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来到这个世界就要为这个世界负责,谁也无权随意剥夺一个人的生命,包括自己。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观点进行评价,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教师为学生安排读后感训练任务,深深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自我剖析中建立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诚可贵,任何金钱和权力都没有生命重要,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学生从这个角度展开思考,获得了丰富的认知体验。
立德树人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思想和目标追求,教师要有创新教学意识,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切入点。从心理角度开展教学活动,符合学生思想情感发展特点。教师要精选育心施教角度,适时启动育心教学程序,优化育心教学环境,以提升育心教学品质,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魏国林.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建议[J].名师在线,2019(04).
[2]王祥力.立德树人 以法育心——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建议[J].基础教育参考,2017(0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