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摭探

时间:2024-04-24

赵翠华

摘 要:名著阅读关系到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对高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极有帮助。文章简述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让学生在阅读中品析情思、在感悟中明白文理、在引导中获得启示、在交流中加深体验等方面探讨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对策。

关键词: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文学素养;语文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2-0040-02

语言学理论认为,文字承载着人类的思维,而具有高度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文学名著更是一种无形的文化财富,阅读名著对高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极有帮助。近年来高考试卷中名著阅读所占的分数有增加趋势,教师应该重视名著阅读教学,使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本文简述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探讨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对策。

一、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1)丰富语文知识。教师通过名著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很快理解作家所传达的中心思想,掌握修辞手法、文学流派、写作技法、作品风格等语文知识。2)提高文学素养。教师通过名著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学会利用多视角看待具体事件与问题,深入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提高文学素养。(2)有利于增强学生人文素养。1)历史教育作用。文学名著一般具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的文化意义,阅读名著是对该历史背景下某个事件的一种辩证的认知,有助于学生了解事件的发展梗概、历史局限性以及必然趋势。2)形成正确的“三观”。文学名著是作家个人思想的结晶,是个人语言艺术的集中体现,带有鲜明的个人思想情感,传递着一种个性化的价值观。学生通过阅读文学名著,可以感知其中的思想情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方面。1)教学观念方面。陈旧的阅读教学观念是影响名著阅读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这种陈旧的阅读教学观念强调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中心,不重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忽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的阅读活动走马观花,难以感知名著的独特魅力。2)教学方法方面。在名著阅读教学中,一些需要学生依靠文学素养、历史文化知识来理解的内容,教师往往直接进行讲解,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使得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缺乏体验感,因而降低阅读名著的热情。教师常常盯着所谓重点章节,习惯于直接针对易考点、常考点进行讲解,将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的分析技巧上,很少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佳。(2)学生方面。1)阅读兴趣方面。一般高中学生在高一时文理不分,学生对名著阅读的意义没有清晰认识;等到高二文理分科之后,部分学生对名著阅读表现出随意性,迟迟找不到兴趣点;高三面临高考压力,刚刚培养的一丝兴趣又被沉重的学习负担浇灭。为了节约时间完成其他课业,很多学生只能牺牲自己的阅读兴趣,用简化学习法来应付阅读题型。2)阅读习惯方面。新课程改革之后,语文课程中名著阅读的题型朝细节化方向发展,原本围绕中心思想的考题模型被打破,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客观题为主,但答案隐藏很深。学生往往对细节性的信息缺乏分辨能力,自主阅读时没有形成写批注、分析语段的习惯,导致阅读之后对全文缺乏整体认识,分析问题比较片面,或者感到无从下手。(3)教材方面。一些地方性教材、教辅材料的篇目选择缺乏针对性,未能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三、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对策

1.在阅读中品析情思

名著中的情思可以分开细论,即文学大师通过人物表达的情感、态度和思想,这是读者了解作者的立场、态度的一个重要窗口。例如,针对高中语文必修五“名著导读”——《三国演义》,很多学生习惯于表面观察,对背后的思想内容理解不深,因而感觉不到作者“想要说什么”。文学大师罗贯中是怎样表达自己情感态度的呢?作为叙事章回体小说,情感态度往往隐藏在字里行间,学生不易把握。教师应点明“拥刘反曹”的基调,引导学生在具体描述中体会作者情感的表达,并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基调。曹操一些行为在今天来看不仁义,在手段的正当性方面有一定的背离,而罗贯中作为一位接受儒家思想的人物,更认同刘备实施的“仁义”处世原则。教师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引導学生正确认识作者的情思。

2.在感悟中明白文理

一般来说,名著篇幅长、人物多、情节丰富,和部分学生习惯阅读的网络小说截然不同,在构思、修辞、技法方面能真正体现文学艺术价值,其思想的锋芒往往隐藏在深处。教师应该对体现文学大师妙处的内容加以适时点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学艺术价值观。例如,教学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时,可引导学生从语言对话等方面理解人物所体现的价值观、家庭观,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名著的内在逻辑、思想内涵。

3.在引导中获得启示

学生的阅读思维往往比较简单直接,不容易记住名著中埋下的伏笔或不起眼的叙述等内容,而这些内容中往往隐藏着重要的考点。因此,教师应该将这些内容背后隐藏的线索、隐含的内容一一进行解读,使学生能够完整地感悟到这些不起眼之处所起到的连接性或统筹性作用。要帮助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通过记录人物、思想、评论,提高洞察能力与读写能力。例如,张飞具有“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但鸿篇巨著《三国演义》哪些地方体现了他的“粗中有细”,很多学生无法正确举例。教师则需要负担起“把话说透”的责任,让学生知道张飞的性格特点集中体现在第六十三回“诸葛亮痛哭庞统,张翼德义释严颜”中,引导学生有指向性地阅读并发现体现张飞“粗中有细”的语言细节,目的是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并且知行合一。

4.在交流中加深体验

文学作品有其交际功能,文学大师往往是通过其作品与读者进行交流,在不见面的情况下通过文学载体引发读者共鸣,这种共鸣就是一种体验感。学生的社会阅历非常有限,一些共鸣往往不能及时发生。教师应该发挥“人生指南”作用,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文学名著,增加对名著的体验感。

总之,名著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对高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极有帮助。语文教师应该深入挖掘名著中蕴含的思想情感,这既是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必要途径。阅读名著的过程是一种体悟文化和思想的过程,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品析情思,在感悟中明白文理,在引导中获得启示,在交流中加深体验。

参考文献:

[1]万吉存.审美教育在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教育观察,2019(25).

[2]李彬.例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与名著阅读的融合[J].语文建设,2017(1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