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王勇 任皞
摘 要:高校学生实习实训期间思政教育出现的断线逐渐引起关注,结合课程思政的需求,思政社会实践嵌入专业实习实训出现多种形式。文章对多种情形进行考察分类,提炼出实践飞课堂模式、思政实训室和双课堂叠加模式等三种模式,并通过比较总结特征,为拓展传统思政课程教学的渠道与构建实践教学的新载体提供清晰路径。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实习实训;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07-0006-02
社会实践是提高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重要环节,是高校思政理论教学的有效延伸。近年来,高校思政社会实践嵌入实习实训受到广泛的关注。这一探索可以弥补实习实训期间思政教育的缺失,化解实训周、暑期实习、毕业实习思政教育断线的问题,缓解现有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单调、形式单一等问题。然而,现有诸多个别案例探讨,亟待实践跟进与理论创新。高校“思政”与“实训”结合路径多样,依据两者主导的关系,可以将高校思政课与专业实训融合归纳为三种模式:实践飞课堂模式、思政实训室和双课堂叠加模式。本文对高校思政社会实践嵌入实训的三种模式进行研究。
一、实践飞课堂模式
所谓“实践飞课堂模式”,是指將思政课与专业实训课融合起来,形式上是一个课堂,内容上实训课承载思政课实践任务或思政课教学引入实训课内容。因此,有“走出去”与“请进来”两种方式。(1)走出去方式。学生带着思政课任务参加社会实践,教师则根据班级学生的实践情况安排相应的思政课作业,实现集中辅导与学生体会、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参观考察与成长感悟同步完成。(2)请进来方式。教师安排企业领导、专家、技术人员讲授思政教材特定章节的知识。如思政课中讲创新、科技、文化、创业等内容时引入社会资源,通过课堂讲授与交流探讨,增强理论的应用性和问题的现实感。
实践飞课堂模式的价值:一方面,丰富思政课教学资源,拓展思政社会实践的渠道。传统社会实践课多采用看录像、参观教育基地、进行专题社会考察等形式,而带着思政任务的实习实训增强了思政理论与专业实践的关联性和知行对接的及时性,可将课堂抽象的理论传授与现实场景的直接体验挂钩。另一方面,容易将问题讲深讲透讲彻底,巩固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企业家、专家、技术人员讲思政,增强了政治理论的说服性,能够有效解决理论联系实际问题,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二、思政实训室模式
所谓“思政实训室模式”,是指建立实训室,使思政课像工科那样采用项目实训的形式开展实践教学,构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模拟场景,依托硬件设施引导学生学习体验。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社会工作类实训室。如模拟新闻发言人、模拟名人演讲、模拟法庭、模拟时事报道、观看影视素材等。(2)体验式思政教育实训室。可通过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或MR(混合现实)等技术,引导学生开展红色革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等全沉浸式的体验活动,如交互式体验“重走长征路”“故宫博物院”等。(3)生产实验类实训室。以生产项目为载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延伸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任务。
思政实训室模式的价值:一方面,理论教学匹配相应实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思政课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在无缝对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另一方面,将以往单纯的理性认知与视觉、听觉、触觉等情感体验结合起来,使教学效果得到极大的改善,或将静态的理论教学与动态的实训教学相结合,将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化程度。
三、双课堂叠加模式
所谓“双课堂叠加模式”,是指思政课社会实践基地与专业课实践基地合二为一,将思政社会实践与学生实习实训叠加之后共同授课。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1)专业实训的双课堂叠加模式。即学生在进行专业实习实训的同时开展思政课社会实践。思政教师、专业教师、企业师傅共进课堂,共同育人,双方在教学内容、组织形式、考核形式等方面密切合作。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完成专业课的实践任务,同时也完成思政课实践任务。(2)校外社会实践的双课堂叠加模式。即思政教师与学工部、团委、就业部门、辅导员和相关教师共同带队,引导学生开展校外实践。
双课堂叠加模式的价值:一方面,思政课与专业技能、专业态度、专业素养教育有机融合。实习实训不仅是人才技能培养的关键环节,也是检验思政教育效果的关键途径。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要依托项目载体,密切配合,共同组织实践教学活动,构建思政课教学、专业课教学和学生的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立体课堂。另一方面,实现实践课多维立体化评价。双课堂叠加模式实现了评价多维化,可以评价态度、行为表现、团队合作精神、综合能力、创新精神以及论文、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的质量等。
四、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三种模式比较
上述探讨的三种模式都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各自的特点。
第一,实践飞课堂模式特征与应用。课堂的组织主体是思政教师,校外人员参与教学,这一模式要求在时空或场地限制条件下,灵活开展企业家、专家、技术人员进课堂讲思政活动,或引导学生带着思政任务实训实践,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的选项和内容,实践活动内容注重思政理论知识与职业素养的交集和重叠;运行方式上属于辅导式实践,优势在于引入实践,纠正职业素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脱节的状况,重视思想道德、理想信念与具体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信念相结合的案例教学和实训教学;实践成果考核可采用可见的学习心得体会、实训报告等方式。
第二,思政实训室模式特征与应用。课堂的组织主体是思政教师,但这一模式在实训室开展,提供了便于教师教学与学生理解的场景或虚拟实践,注重思政理论与社会参与或动手实践的结合,强调知行统一;运行方式上属于反应式实践,优势在于缩短理论到实践的距离,要求引导学生通过同步实践来体会理论,通过行动来检验意志力,做到在体验中理解和感悟;实践成果考核可采用直观的书面考核为主、现场表现为辅的方式。
第三,雙课堂叠加模式特征与应用。课堂的组织主体是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这一模式依托载体是实践基地,实践活动主要检查理论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指导价值与差距;运行方式上属于观察式实践,优势在于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教学、协同组织、互相配合,及时调整与改进实践教学方案;实践成果考核可采用双评议方式,现场表现为主,书面考核为辅,学生在企业的实际表现纳入课程考核。
综上所述,思政社会实践三种模式各有优势,根据课程内容需要、实践时间、人数、外部师资状况,高校可提供不同的选择。究其共同点,都是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专业实习实训相结合的社会实践,凸显了有直观性和现实感的印象思政课、有场景情景情感的体验思政课、有参与感和针对性的专业性思政课,体现了学生为主体、任务为导向的知行合一的立体式实践教学,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实践教学所面临的“孤岛”困境和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现象,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玲玲.5G+VR技术与思政教学的融合研究——以江苏首家VR思政教育实训室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2).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3]韦文荣.“双基地”实践教学: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法创新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5(10).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职贯通培养的实训衔接机制及支持路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7JYC023)、北京市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研究中心的支持课题“高职思政嵌入专业实训的叠加模式及路径研究”(批准号:BJSZ2018ZC66)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勇(1983-),男,辽宁大连人,博士,讲师,从事德育研究;任皞(1973-),女,北京人,硕士,讲师,从事道德与法律教学研究。
Study on the Innovation of Three Models of the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ocie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ng Yong, Ren Hao
(Beijing Polytechnic, Beijing 100176, China)
Abstract: The disconne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uring the practice trai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attention. Combined with the nee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ocial practice is embedded in professional practice training in various form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nd classifies various situations, abstracts three modes of practice flying classroom mod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raining room and double classroom superposition mode, and provides a clear path for expanding the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channels and building a new carrier of practical teaching by comparing and summari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cial practice; practical training; personnel training; teaching mode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