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14
唐玲 陈利伟(唐玲,河北美术学院;陈利伟,河北美术学院、海南师范大学)
在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结合当前少数民族村落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乡村振兴的大背景进行了解,既可以整合现代的特色村寨建设资源,也可以在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之下,更好地理顺经济发展与文化创新之间的联系。而笔者在对这一课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也将重点阐述乡村振兴背景之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具体路径和方法,从而更好地了解文化传承、建筑与生态保护、经济建设等相关模块的重要关系。
为了使本课题的研究更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们重点结合实际调查数据,对推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经济发展水平的措施和方向进行了解。这样可以使整体的研究更加具有精准性和可针对性。
首先,很多少数民族特色村落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自然生态的保护,既强化了基础设施建设,也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地调整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联系。比如,修建统一的垃圾房,既可以保护周围的环境,也可以通过正确的引导,落实相关生态环境整治措施。与此同时,强化水、电、煤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最大限度上满足村民的生活需求,解决了较多传统生活问题。
第二,以民族特色村寨为基本的资源和条件,在对具体的特色产业进行拓展的过程中,结合当地浓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积极开发其重要的文化价值,有效地提升了村民的收入。比如,部分地区开发民族旅游业,通过民族传统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现,大大提升了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并且,结合当地的地形条件,开发特色民宿、餐饮等产业,极大地增收了当地村民的收入,这也是特色村寨文化与经济发展结合的重要典范。
第三,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对特色村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很多地区结合民族特色对其居住地点进行改造,新建了很多具有特色的新民居。当然,也对当地的独特建筑进行了修补。例如,将青砖与木质进行结合,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通过消防设备基础设备等外部条件的支撑,为当地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内在活力。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层面,通过特色村寨的建设以及特有资源的开发形成了和谐愉快的氛围,在对特色村寨进行保护和创新建设的过程中,很多村寨积极对和谐平安村最美家庭等相关活动进行创设,展现了当地良好的精神面貌,既可以强化组织建设,也可以充分对其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进行发挥,大大提升了本地的文化、经济发展水平。
在乡村振兴背景之下,很多地区在对特色村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虽然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其他政策的渗透与落实,提升了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但是,在对其发展进程等相关细节进行考量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其它很多层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有效的发挥其特色存在的重要价值。所以,明确基本问题,并对具体路径进行探讨是非常重要的。具体内容主要阐述如下。
实践中,在对特色村寨进行建设和开发的过程中,引入了大量的外部资本和文化资源,更加倾向于特色产业的培育。在此种情形之下,很多本地存在的村民不能通过独立自主能力的展现,对本地的发展规划不明确,过度地对本地的民族特色建筑进行改造,而没有结合具体的文化传承需求,对各项经济发展路径进行把握。另外,一些村民深受外来现代文明城市和社会经济发展理念的影响,过度的追求经济效益,没有结合当地特色村寨的民族文化,对其文化内涵进行创新和传承。
当然,除了上述问题之外,在对其特色产业进行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地区在经济发展进程加快层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由于交通系统建设不到位,在对具体的自然因素进行考量的过程中,没有结合具体情况,加强相关资源的整治和开发,自然条件相对较为恶劣,不能全面的对各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此外,一些村民长期深受贫困文化的影响,没有结合具体的文化资源对其进行转化。比如,一些村民虽然对当地的民族特色建筑节日等进行了开发,但没有与市场经济发展动向进行结合,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层面以及市场倾向选择等层面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最后,在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存在特色资源开发内容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其在生态保护层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也就是说,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与民族特色村寨政策的完善中,过度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行了强调,而没有结合整个生态环境系统对其各项资源进行整合,很多村民认为生态环境保护是独立存在的,没有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对其各项发展细节进行优化。比如,一些居民随意的对周边的山林土地等进行开发,大量砍伐相关树木修建特色建筑,虽然拓展了村寨的范围,但是,大量的游客参观使得当地的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因此,要想提升村寨保护水平,还要充分考虑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重要关系。
在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进行保护和发展的过程中,要在全新理念的指引之下,矫正各项发展目标,即要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进行了解,要将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产业发展等相关细节内容进行结合,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利用少数民族特色的村寨资源,不断提升当地的发展水平。
一般来讲,其具体路径主要展现在以下几个不同的层面。
在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要充分把握乡村振兴背景之下的具体条件,通过项目内容的广泛招投标,面对广大市场,对其资源条件、自然资源等基础内容进行整合,既要深化乡村产业变革,也要结合现代旅游业、加工业、种植业等相关的类型重点把握存在特色产业。一方面,可以对地方特色的农业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当地良好的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合理地对农业生产种植区域进行划分,并通过集中管理因地制宜的对各项生产基地和园区进行建设。比如,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操作,更加深入的对贫困山区的村寨资源进行开发,最大限度上提升农业生产的市场转化率。比如,可以通过电商农业的发展,对订单式的农业进行建设。另一方面,要强化存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在保留传统民居的同时,与农产品加工等新型行业进行结合,通过平等交易和独立自主的选择,使村寨的村民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改善被动应对等相关现状。
在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居住环境进行改善的过程中,相关社会主体要通过合理地规划,对其具体特色进行凸显,并构建一批具有民本民族特点的村寨,既要展现乡村价值,也要强化其现代性质。比如,黎明村积极对特色村寨进行重建修补和恢复,从综合化的角度出发,对特色村寨的整体面貌进行修复,充分贯彻落实“原样保护、原样重建”的原则,并结合当地地理特征,对传统特色村寨历史韵味进行展现。并且,积极对企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行构建,进一步的对产业发展的底线进行约束,大大提升了村寨发展水准。
总而言之,在新的发展时代,为了更加科学地对乡村振兴的战略内容进行落实,要结合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的重要需求,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把握。这个过程中,既要注重智力也要注重文化传承,也要通过民族特色村寨资源的开发,美丽乡村的建设,对全新的乡村社会治理机制进行构建,从而从多个角度入手,提升特色村寨的建设水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