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14
张军 郭晓晓(无锡太湖学院)
储霞玲,黄修杰(2020)主张应从优化调整农业专业化空间布局、突破和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完善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广东省农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效益。陶章(2017)提出通过“全产业链”视角,从企业、流通、食品安全三个维度进行阐述,构建一体化流通链条、整合流通资源、建立信息交易中心、实施供应链逆向调控等创新路径。
王娜、张磊(2016),王洁若、张鹏毅(2014)强调我国农产品流通存在不同层次的流通效率不高问题,着力探索适应我国农产品流通特点,指向明确、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农产品流通支持政策,进一步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农产品流通效率。发展产业竞争力,亟需保护农产品流通产业,农业产业竞争力的核心优势体现为农产品流通产业竞争力。
Otsuka,A,N.yamanoKe,S,He,M.andC.Yuan认为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影响制造业的空间布局,影响城镇化的空间布局。在制造业生产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充当中间投入品,使得制造业围绕生产性服务业进行空间布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于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布局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从而对城镇化的空间布局产生重要影响。
从以上文献综述,可以看出农业产业流通及产业集聚制约着农业的发展,所以需要健全产业链建设及国家政策对本国农业产业链进行保护;通过发挥普惠金融的政策优势,提高农业产业链的效率,从而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城乡融合、激发城乡消费潜能,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农村地区处在相对比较偏远的地区,地广人稀,而且社会发展过程中,农村地区相对城市来说总是发展相对滞后。首先是交通不便。虽然今年来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交通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是在复杂的山区交通问题该问题还是很突出,这样无形中增加了金融机构的出行成本。其次在互联网时代,偏远山区的覆盖率也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自从2006年以来,农村地区在网络建设进入快车道,网民数量呈逐年上升势头,到了2019年上半年,达到了2.25亿人,但是相对于全国的网民9.04亿来说,只占到全体网民的28.2%,这对于占总人口达到40%以上比例,农村地区人口网民数量还是相当较低。对于偏远山区和一些交通不便的贫困地区,水利、道路交通、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显得更为滞后,使得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的成本偏高。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设置机构服务机构的时候,需要考虑其收益与成本。农村金融需求呈现出小额化,分散性的特点,金融机构特别是服务于广大农村地区的中小银行来说,如果投入过多的人力和资本,其投入的成本与收益不成正比,使得在提供金融服务过程中成本过高,最终影响到金融部门对农村地区的服务积极性。
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农村地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出现了很对新的发展模式,乡村旅游、农家乐,特别是互联网+农业等对乡村振兴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加上政府对农村的政策支持,很多企业和资本流入农村地区,生态农业、智慧农业、共享农业和农村电商等新模式不断孕育而生。但是新生事物需要时间的检验,很多模式实现盈利相当困难,需要走的路还很长。比如一些农村地区实行智慧农业,实现可视化农业,一些消费者失去新鲜感以后,后续订单难以为继。
首先农村产业集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是根据一些学者的理论研究,在农村地区还是存在产业集聚与流通程度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影响的结果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农村产业集聚与流通并不是越高越好,需要考虑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而定。其次农村产业集聚的规模上也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地区政府可能根据地区情况,选择合适的经济农产品进行生产,可能没有考虑到全面的农产品供应及生产情况,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农产品过剩问题。一些网络,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农产品过剩问题,白菜烂在地里,砂糖橘滞销等情况还是屡见不鲜。
首先构建农户、政府、保险公司及社会为一体的保险体系,建立农村产业集聚地区需要的保险制度。在保费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按照不同的风险程度和个人信用情况给予不同的保险费率。保险费用来源由农户和政府共同支付,以减轻农户的压力,提高农户参保的意愿。同时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农村产业集聚与优化促进乡村振兴充足的资金来源。第一,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尝试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股权和资产支持,积极拓宽扶贫资金的来源;第二,增加政府财政资金支持,提升政府在金融服务创新中的作用,建立盈利性机构和政府经营的微型金融机构,缓解产业集聚与优化所需要的资金压力;第三,鼓励金融机构从贷款期限、担保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研发,以满足贫困农户需求。
产业集聚发展的阶段,需要考虑产业集聚衡量的标准,产业布局,资本投入,资产规模等要素。根据陈池波等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湖北例证》中,剖析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具有鲜明的地域差异特征,呈“中部高、东西低”的空间格局。总体上在县域平原地区和丘陵农村地区经济影响成倒U字型走势,但是在山区农村地区经济影响呈现出不显著状态。产业集聚需要考虑产业集聚程度对当地经济产生的影响及影响程度,合理规划产业集聚的地区和集聚程度问题,合理资本投入,既不会因为集聚程度不高影响乡村经济发展,同时不会因为过度农业产业集聚造成对经济产生负面的影响。
产业发展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特别是农业相关产业发展,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路径。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产业更迭,第一产业发展在国民经济的地位逐渐下降,但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依然突出,需要发挥农业解决我国人口大国的口粮问题及承担农产品提高国民生活水平问题。多年来农业反哺工业使得农业发展滞后,基础建设没有跟上,特别是互联网时代,农村网络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根据各地区农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开发农业保险品种和创新保险业务,有效提升农户和中小企业风险偿付能力,降低银行信贷资金风险,金融企业深入布局农业产业,不断优化、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互联网+模式自从2012年以后呈现加速发展模式,互联网+不仅与工业有很好的链接,在互联网+农业方向上也不断向前推进,蓬勃发展。如通过互联网+模式,可以解决一部分由于供需信息不对称问题带来的农产品滞销问题。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的招牌农业花木产业,以嘉泽镇为中心的花木板块,连片花木种植面积达21万亩,是江苏省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花木产区之一。通过“全民电商”农业农民转型升级,依托嘉泽的花木产业平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花木种植农户、经销商户、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开始在嘉泽进行花木电商创业,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农民、农业正从“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变成了“新农人”和“新业态”模式。目前,嘉泽镇60%以上的花木电商集中到了跃进村的创客中心,创客中心内成立了“花海e站”电子商务中心,同时举办电商业务培训班,提供页面优化、整合物流等服务,店铺装修、摄影美工、客服推广日趋专业化,促进销售渠道不断拓宽,花卉种类也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不断翻新。
通过普惠金融发展,从投融资的角度推动农村地区产业集聚,因地制宜地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不断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突出政府政策强有力扶持,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模式,推动农村产业新发展模式,才能形成农村产业流通与集聚促进乡村振兴的合力。
注释
①陈池波、孟权、潘经韬,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湖北例证。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