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主题班会课的误区与设计策略研究

时间:2024-04-24

张青

摘 要:班会课是师生互动的重要平台,是班主任对集体、个人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和重要手段。教师应有效利用这一手段,发挥德育效能,精心设计班会课。主题班会课的设计策略有:尊重、平等、博爱是班会课精髓所在,注重素材的选择,坚持活动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抓住课堂生成的机会,深化认知震撼心灵。

关键词:主题班会课;设计策略;常见误区;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21-0100-01

主题班会课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以班级为单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围绕某一教育主题进行的一种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主题班会课,发挥主题班会课德育效能。

一、主题班会课的常见误区

1.“包办代替式”主题班会课

在现实的主题班会课中,有些教师对学生不放心,忽略了學生自己积极探索和自我生成的过程,主题、方案、教学设计都由教师自己设定,在学生发表见解的同时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让学生向教师想要的方向发展。例如,有些教师对于“早恋”的价值观把握得不是很准确,当学生在发表自己见解时,教师有意识地强加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就达不到班会课的德育效果。

2.“预设式”主题班会课

教师在设计班会的教学构思、组织实施时要求缜密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把每一步都写下来,每一个环节的时间设定细致,都被教师这双“无形”的手严密控制,师生之间就没有太多的生成时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设置太过缜密反而会造成他们更加紧张。教师把话语权充分交给学生,在班会课开展的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可以使每节课都有很多惊喜,在课堂上也会生成很多意想不到的内容,从而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直击学生的心灵。

3.“大杂烩式”主题班会课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规律和实际情况去制订班会计划、班会目的,实施班会课的内容。部分教师在班会课上开展了多种活动,如心理调查、绘本阅读、情景剧演出、自主合作交流、诗歌朗读、品尝糖果等活动,表面看起来素材丰富,但是有些活动和素材与主题无关,没有突出主题,流于形式,缺乏主题意识和目标意识,欠缺全面思考。

二、主题班会课的设计策略

1.尊重、平等、博爱是班会课精髓所在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中写的“开出了哭声的班会”就是一节完全由学生自主的班会课,班会的议题是:班级该不该关心一心为班级的人。那时候魏书生没有在学校,学生自己发言,自己主持,把话语权完全交给学生,最后生成属于学生自己的内容,达到了一定的德育效果。因此,教师在引导过程中不强加自己的意见,由学生自己去体会,自己去生成,一定能达到好的德育效果。

2.注重素材的选择

在班会课的设计中,教师选择的素材只有突出主题、支撑主题,才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需要有不断的水源。这就要求教师有丰富的资源,多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例如,教师为一年级的学生们开展了“不要随便摸我”的主题班会课,并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自摸与互摸身体部位的游戏,引出隐私部位的概念,再通过木头人游戏加以强化,引导学生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选择的绘本素材突出主题,学生乐于接受。

3.坚持活动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

从活动内容来看,班会课应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形式多样,但是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能硬套形式,需要突出主题。例如,教师从平时生活中对男女的刻板印象引入,结合调查报告和快闪活动,让学生知道了性别平等和尊重他人。这一节课收放自如,所选择的活动和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主题突出,层层递进,效果显著。

4.抓住课堂生成的机会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写有《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其中有一节内容是“一堂班级民主管理的班会课”,讲述的是班规的制定,所有的班规都是由课堂生成的。而班主任抓住课堂生成的机会,及时引导学生,水到渠成,德育效能显著。因此,教师在班会课上要与学生在对话中生成新的内容,为班会课增色。

5.深化认知,震撼心灵

无论是丰富的素材还是多样的形式,都是主题班会课的重要支撑,需要教师突出主题,让学生通过体验和感悟来加深对主题的认识。教师在主题班会课上要重视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品性的培养,使学生的心灵有一定的触动。同时,教师在设计情境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选取有利的素材,紧紧围绕主题层层递进,以震撼学生的灵魂,体现班会课的价值。

三、结束语

总之,主题班会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主题班会课时,应体现尊重、平等、博爱的班会课精髓,注重素材的选择,坚持活动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抓住课堂生成的机会,深化学生的认知,震撼学生的心灵,使主题班会课发挥德育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罗建河,杨青松.一种全新的班会模式[J].基础教育,2004(03).

[2]邓月珍.改革班会课管理模式 提升班会课德育效能[J].教育导刊,2010(04).

[3]江宏,王显锋.主题班会课的误区及对策[J].人民教育,2011(2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