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王璐璐
摘 要:在社会逐渐趋向网络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将马克思交往理论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效率以及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章对将马克思交往理论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及手段进行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马克思交往理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义;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20-0004-0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各领域共同关注的重点逐渐转向“互联网+”时代。与此同时,马克思交往理论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此,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将马克思交往理论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成为现阶段相关教育者的必然之选。
一、“互联网+”时代概述
“互联网+”就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及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时代主要具备以下特征:第一,能实现不同领域之间的融合;第二,能促进各领域的进一步完善及优化;第三,能促进企业内部机构的重塑;第四,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力量。
二、将马克思交往理论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马克思交往理论主要指双方间信息交流等互动活动,具有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推动历史进程、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作用。将马克思交往理论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不仅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深化教学内容,还能强化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升教学效率,能够让学生从多种角度看待及解决思想政治问题,进而为其实现社会深度交往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互联网+”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要求
1.“互联网+”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从根本上提升了各领域的生产效率及质量,而且对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第一,为思想政治教学提供了崭新的教学模式;第二,丰富了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以及教育信息资源,提升了教学的时效性;第三,使应用马克思交往理论成为相关教育工作者的必然选择之一。在网络大环境下各类信息具有良莠不齐的特点,因此,为有效避免不良信息对大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教师应该运用马克思交往理论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以深入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针。
2.“互联网+”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切实发挥马克思交往理论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融入网络技术,对原有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与优化。同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对学生主观意识的引导,教师应对网络中的多元化信息进行筛选,为学生营造最佳的学习及生活环境。由于“互联网+”时代具有实现不同领域有机结合的特征,因此将马克思交往理论应用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时,应该针对此特征丰富教学内容,以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的目的。
四、“互联网+”时代下马克思交往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1.创建网络教育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融合马克思交往理论,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并结合现有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条件,创建网络教育新平台,让学生能够在平台中与教师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以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独特优势。
2.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将马克思交往理论应用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要能够认清网络大环境的利弊,学习更多的实践性网络操作技能以及理论知识,能够区分网络中的不良及虚假信息,为学生营造绿色健康、舒适的学习环境。
3.打造新型教学环境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将马克思交往理论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时,教师应注重对新型教学环境的打造,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当前学生的关注点及思想动态,并将其注意力带入课堂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4.重视教学实践性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将马克思交往理论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时,教师应重视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应以提升学生对未来学习、生活的适应能力为主要目的,让学生将学习到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并形成自主意识,以规范及约束自身的行为。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依然存在着诸如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缺乏时效性等问题。因此,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特征,高校相关教育者应加强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认知和运用,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活动的高效开展,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闫艳.马克思交往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求实,2006(04).
[2]刘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