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潘昱州 郭玉秀
【摘要】讲好中国孝道故事,要解决故事讲述的路径建构问题,用生动性增加吸引力,以感染性强化影响力,凭真实性提升认同度。这需要以好的故事为支撑,做好孝道文化的传承、创新和传播;以好的讲述方式为关键,讲好孝道文化的精华、学理和内容;以好的资源为基础,推进孝道文化的现代转型。
【关键词】孝道故事 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2.07.013
2021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再次对文艺工作者提出“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的殷切希望。中国故事包含孝道故事,讲好中国故事,需要讲好孝道故事。讲好孝道故事必须围绕讲述的主体、客体和中介,解决“讲什么”“谁来讲”“怎么讲”的问题,全方位建构讲述路径,用生动性增加吸引力,以感染性强化影响力,凭真实性提升认同度,实现故事好、讲述好、效果好的统一,推进孝道文化的现代转型。
以好的孝道故事为支撑,做好孝道文化的传承、创新和传播
讲好孝道故事,要以好的故事为支撑,解决“讲什么”的问题。这需要对孝道故事进行精加工,摒弃传统孝道故事的粗陋性,避免现代孝道故事的空泛性,弱化故事言说的说教性,古话今说,今话今说,今话古说,做好孝道文化的传承、创新和传播。
一是古话今说,讲好传统孝道故事,做好故事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故事众多,但却存在教育意义和可读性不强等缺点。这就需要对传统孝道文化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古话今说。首先,改造旧“二十四孝”故事。对“孝感动天”“尝粪忧心”等故事,依据原有文本,站在当今社会读者的角度,用今天的言说方式,艺术性剔除愚忠愚孝的因素,弥补不合常理的漏洞,将传統的变成现代的,在通俗性中增加学理性,于趣味性中融入学术性。其次,用好德孝文化遗迹。系统考证和挖掘每件文物、每处遗迹背后的故事,用大众喜闻乐见的表述方式,既讲好单个故事,又理顺各个故事之间的关系,注重发展脉络,强调逻辑联系,讲清来龙去脉,讲透前世今生,增强故事的可读性。还可参考《经典咏流传》等节目,依托经典诵读等活动,将传统孝道故事纳入诵读范围,增强传播力。
二是今话今说,讲好当代孝道故事,做好故事创新。要悉心挖掘榜样事迹,讲好当代孝道故事,将现代的变为经典的。首先,结合“共和国勋章”“人民英雄”等奖项、“感动中国人物”等表彰,讲好“于敏:为家尽孝 为国尽忠”“袁隆平给自己母亲的信”等大孝故事,以大孝映衬大爱,以大爱表现大孝,将忠孝融于生活,既显大气,又接地气。其次,结合“最美系列人物”“模范系列人物”等活动,挖掘身边人物的孝道事迹,客观真实记录,合情合理报道,有理有节提升,张弛有度凝练,讲生活气息味浓、人间烟火味重的孝道故事,讲以小见大、于平凡中见珍贵的孝道故事,让人们感受榜样就在当下,以可读性和真实性提升受众认同感。
三是今话古说,讲好近现代孝道故事,做优故事传播。要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整理和凝练近现代、当代历史人物的孝道故事,用古代文化体例改编白话文故事,传统与现代结合,严肃与活泼并存,文采与通俗共生,以新颖的表现形式、精干短小的体例、朗朗上口的节奏、才华横溢的表述,将经典的变为流行的。今话古说,可借鉴以史记体例出现的《史记·袁隆平传》《史记·屠呦呦传》等作品,凝练“教父母学会上网”等新“二十四孝”故事。对内容丰富、难以较小篇幅呈现的,可借用古代散文、辞赋等体例讲述。对内容易凝练、能以较小篇幅呈现的,可借用律诗、词曲等方式表述。
以好的讲述方式为关键,讲好孝道文化的精华、学理和内容
讲好孝道故事,要以好的故事讲述方式为关键。这需要充分调动和整合全社会资源,文艺工作者主导讲,教育工作者主体讲,全社会成员接力讲,形成讲述合力,讲活孝道故事,讲好孝道文化的精华、学理和内容。
一是文艺工作者主导讲,讲出精品孝道故事。讲好孝道故事,需要文艺工作者“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挖掘全国孝老爱亲模范故事,将孝道文化精华融入创作之中,勇担弘道之责,心中有念,手中有节,笔下生花,创作“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1]的优秀作品,以好文本、好剧本、好视频彰显孝道,用笔、声音、镜头记录孝道发展,发挥主导作用,讲出孝道精华,讲透孝道精髓,以文培元,以文铸魂。
二是教育工作者主体讲,讲好孝道文化学理。讲好孝道故事,需要教育工作者紧跟孝道文化热点,聚焦孝道文化前沿,用心挖掘孝道学理,用情讲好孝道故事。首先,讲明“何为孝”。要讲清孝道文化成为家庭伦理、政治伦理、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综合体的发展过程,讲明孝“追念先祖、继志述事”的原初内涵、“养亲敬亲”的核心内涵、“尽职尽忠、显亲扬名”的拓展内涵。其次,讲明“孝何为”。要讲清孝由个人向国家政治生活的延伸过程,讲明由孝悌向仁义的演化进程,讲好孝在个人心理、社会生活、国家政治同构关系中的特殊作用,讲透孝的强大文化编织功能和文化自我维持功能。最后,讲明“为何孝”。要讲好孝对锤炼人的道德品质、增强责任意识、强化爱国情操等的作用,讲明孝之于家庭和睦、社会稳定、道德建设、民族凝聚力等的作用,讲透孝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性。
三是全社会成员接力讲,讲好孝道故事的内容。讲好孝道故事,需要全社会成员当好“剧作者”,演好“剧中人”,形成讲述合力。这需要全社会成员行动起来,对既有的孝道故事做好语言转换,从阅读文本转为讲述文本,将书面语言变为讲述语言,增加地域孝道文化内容和文化元素,体现地域孝道文化特色,增强故事的可接受度。还需要全社会成员密切协作,有效分工。宣讲团队巡回讲,让孝道故事活起来、火起来,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真正走进百姓生活。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反复讲,遴选孝道故事代表作,甄选孝道故事精品,借新颖形式吸引观众,用故事情节感动观众。将遴选的故事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快速推出,扩大覆盖面,增加互动性,增强体验性,增进认知,强化认同。7BF02781-FC51-493C-BAC5-A956F649F0A2
以好的孝道资源为基础,做好孝道文化的现代转型
讲好孝道故事,需要丰富的文化资源滋养和保障。这就需要解决孝道文化的现实困境,掌握新时代孝道文化的新形态,推进孝道文化的现代转型。
一是解决孝道文化的现实困境。传统孝道文化是信仰维度、情感维度、道德维度、秩序维度的统一体,慎终追远的寻根意识、以孝传家的礼制谱系、立德立言立功的家国情怀,构建了“中国人传统精神家园体系中前世、现世、来世的三重意境”。[2]但是,在工业化、城市化、个体化等的冲击之下,孝道文化却面临“孝道与其他道德观念的冲突”“孝道教条、本质等理念在实践中的道德困境”“因流动性增强而加大的时空距离而被动摇的时空基础”“因个体本位主义的价值追求而被动摇的文化基础”“因认知的精神祛魅而被淡化的智识基础”等新困境。这些困境,弱化了孝道文化的功能,消解着孝道文化的应有价值,这就需要创造有利条件,解决孝道文化的现实困境,为新的孝道资源的挖掘营造有利环境。
二是掌握新时代孝道文化的新形态。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国家和个人面临诸多养老问题。人员流动性较强的特点改变了“父母在,不远游”的习惯,打破了熟人社会关系格局,传统的尽孝方式难以为继。互联网、智能手机提供了家人远程沟通的便利条件。于是,“互联网+”的新型孝道方式应运而生,超越单純家庭养老的社区养老、养老院养老等服务行业也发展迅速。孝老、养老、敬老的环境逐渐形成和优化,出现了由孝道文化向照护文化、敬老文化的转化,用孝道文化形塑照护文化成为新趋势。这就需要及时掌握孝道文化的新形态,线上与线下结合、虚拟与现实结合,挖掘照护工作、线上尽孝等孝道新故事资源,提供新型孝道故事元素。
三是对接新型孝道理论的构建。传统孝道文化因其自身的缺陷而被诟病,甚至还出现了从“忠孝合一的制度建构、单向施压的伦理义务、压抑个性的奴隶道德”[3]等方面对传统孝道全方位否定和批判的非孝运动。对接新型孝道理论,就必须在把握新型孝道理论构建的精神与理念的基础上,科学分析传统孝道的具体规范,汲取其符合时代发展的新理念,合理拓展传统孝道的具体内涵,关注孝道资源整合、制度保障、礼与法的融合等方面的新做法,考察将孝道内化于心、融入国民深层文化结构中的新尝试,科学评估其效果,并做好具有典型意义和示范作用的孝道资源新转型成果的搜集、收录、整理,为讲好孝道故事提供丰富的高质量资源。
(本文系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内在逻辑与创新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1SZK10615002)
注释
[1]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21-12/14/content_5660780.htm,2021年12月14日更新。
[2]刘芳、孔祥成:《孝道视阈下传统精神家园的三维建构及其当代启示》,《伦理学研究》,2021年第1期。
[3]郭清香:《近代非孝论争再审视》,《船山学刊》,2021年第2期。
责 编∕马冰莹7BF02781-FC51-493C-BAC5-A956F649F0A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