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重视英语听力训练方法提高学生听力水平刍探

时间:2024-04-24

杨晏飞

摘 要:一些英语教师不重视听力训练,导致很多学生在听力上失分。文章针对目前初中英语听力训练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并提出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策略:创造适合学生的训练环境,在日常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听力技巧,拓宽学生的听力途径。

关键词:听力训练;初中英语;环境;听力水平

中图分类号:G621;G633.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09-0041-01

当前,一些英语教师在训练学生听力的时候方法不恰当,导致学生的听力水平低下,英语成绩也不高。因此,英语教师要根据学生平时练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出最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创造适合学生的训练环境

英语作为一门外国语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难遇到合适的听力环境,能有效进行练习的时间大多数都是在英语课堂上,或者学校举行的专门训练听力的时间段,真正进行听力训练的时间少之又少,听力水平自然很难提高,而且听力训练的环境必须是安静且清晰的。但一些英语教师在进行听力训练的时候,教室外面嘈杂不堪,个别同学在下面开小差等,使得学生的听力训练效果不佳。因此,英语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合适的训练环境,在课堂上采取全英文的授课方式,日积月累地对学生进行熏陶。同时,英语教师要在课外多举行一些英语角的活动,使学生在课后也能自觉地学习英语。

例如,一些英语教师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时候,几乎都是用多媒体或者专门的播放机进行播放,声音效果一般,再加上各班的教室都紧挨着,其他班上课的声音会传到自己班上,影响了学生的练习。因此,英语教师可申请在电脑机房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电脑机房相对教室而言隔音效果要好很多,更适合学生练习英语听力)。同时,对于英语课本中的一些重点句子和词语,教师要尽量多说几遍,让大多数学生能听懂,逐步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

二、在日常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听力技巧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英语听力的印象就是害怕,觉得要全部听懂对话或者文章才能将所有的问题回答正确。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培养学生一些听力的技巧,而不是盲目地进行听力训练。虽然一些学生听了很多套英语听力,但是效果并不好,并且严重打击了他们的信心,使他们对英语产生厌恶感。所以,英语教师一定要传授给学生听力技巧,并且听力教学方式也要与时俱进,适合学生的口味。

例如,现在的听力试题多数都是对材料中的一些关键信息进行询问,或者总结材料的大概意思,并不需要学生全部听懂材料。所以,英语教师在训练学生听力之前一定要让他们熟悉问题和答案,并在听一段材料的时候带着问题去听,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听力。同时,听力材料中往往会出现迷惑性的话语,特别是出现“but、however”等词时,学生一定要仔细听它们后面的句子,因为后面的句子有很大的概率是正确答案。而且在一段听力问题中,问题之间会有一定的联系,教师要让学生根据问题和答案去猜测听力材料大概讲解了什么内容,要仔细听什么内容等。另外,一段听力的最后一个问题一般都是对听力材料的一个总结,而这个问题也可以从前面的问题中总结出来,需要学生去仔细听来验证答案。英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粗略和细听相结合。对于一些一般的句子或者段落,可以让学生粗略地听一下;对于一些很有代表性的句子则要细听,可以先让学生仔细地听一遍,然后让学生看一遍材料,再在此基础上听几遍。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三、拓宽学生的听力途径

中国学生没有真正学習英语的大环境,放学回到家中也都是用汉语与家人交流,真正接触英语的时间只在英语课堂上,这样的环境不适合他们的学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学生能通过网络、电视、电影、广播、报刊等接触到世界各个国家的文化艺术,如果学会合理运用,能有效地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因此,英语教师要努力拓宽学生练习听力的途径,使学生多接触英语,在快乐的环境下学习英语。

例如,英语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英文歌曲,并让学生在一周的时间内学会,然后在班上进行大合唱或者歌唱比赛等。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同时,英语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英国、美国的电视剧、电影等,让学生多了解西方文化。这样,他们在做听力试题时就不会因为文化差异而丢分。

四、结语

语言学科的学习离不开模仿,学生要能开口说英语的前提是能听懂英语。同时,学生只有能听懂外国人所讲的内容,才能更好地与其进行交流。因此,英语教师一定要重视听力教学,努力探索适合学生听力发展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富晓丽.浅谈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问题的解决对策[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2(05).

[2]李大任.初中英语听力教学问题与对策探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1(0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