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课标下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究

时间:2024-04-24

蔡惠春

摘 要:文章从把学生学习数学的小教室变成生活与数学结合的大课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出数学问题,引出生活中的话题再抽象为数学研究对象,给数学概念赋予看得见的现实情境等方面,研究新课标下的数学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生活题材;数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0-0057-01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化情境。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一、把学生学习数学的小教室变成生活与数学结合的大课堂

学生的数学学习不能只是抽象演算和推理,更主要的应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十一”长假期间出门旅游的实例,设计蔡老师“十一”七天长假期间从张家港到大连去旅游的数学问题,并让学生通过看地图、上网等形式了解张家港去大连旅游的不同路线,调查各个路线沿途都有哪些景点,同时了解各个路线所需的车费、食宿费等费用,估算不同旅游路线的大致费用,提出合理的旅游建议。这样,通过调查、分析、交流、合作等方式,学生的知识有了丰厚的积累,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学生对数学问题的体会更加深刻。

二、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出让学生去思考和实践的数学问题

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并依据其情节和数据编出应用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这样,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会被吸引。例如,教学平均数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调查学校组织开展的各个课外兴趣小组的参加人数。上课时,教师让学生汇报调查数据,然后教师根据调查数据编制一道求平均数的应用题,让全班学生共同思考、共同解决。由于应用题来自学生的生活,来自学生的实践,因此,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致很高。这样,在愉悦的气氛中,学生很顺利地完成对求平均数问题的学习。

三、引出生活中的话题再逐步抽象为数学研究的对象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巧设一个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短路”。引起认知冲突之后,教师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讨论,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为数学研究的对象。例如,一节数学课上,教师对学生们说:“××公司的老板给老师打电话说要设计一个纸盒。纸盒有两个要求:一是能装24个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二是尽量节省材料。老师就把这个设计任务交给你们。”然后,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标题:设计新纸盒。之后,学生开始分组讨论,选出最优设计方案。小组讨论完毕,教师问学生:“一共有多少种方法?”学生们没能立刻回答出答案,因为全班学生并没有把所有方法都考虑到。于是,教师就引导全班学生按照有序思维把所有方法都排列出来,共有6种,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制作要求,理解“尽量节省材料”意味着什么。结合相关要求,学生筛选出表面积最小的纸盒,即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表面积是52平方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这节课的问题,其实是一个体积相同的长方体如何使表面积最小的问题,但要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对部分学生来说有些抽象,也难以引起学习兴趣。因此,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教师引入生活中做纸盒这个实际问题,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比直接带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要好得多,课后许多学生反映这样的数学课很有趣,希望这样的数学课越多越好。

四、给抽象的数学概念赋予一个学生看得见的现实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常常遇到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概念。教师如果给抽象的数学概念赋予一个学生看得见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背景中理解概念,那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容易。例如,在教学面积与面积单位时,教师可以采取下面几个教学步骤。第一,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物体的表面。为此,教师可让学生摸课本的封面、课桌的桌面、黑板的板面,逐步感知物体的表面。第二,要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的大小。教师可在黑板上出示两个平面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个面大、哪个面小,由此引出面积的概念。第三,教师要通过直接观察判断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重叠比较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数小方块比较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等活动,逐步引导学生寻找比较两个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第四,教师要结合同一个长方形但不同的学生算出的面积大小不一样(用于测量的小方块大小不一样)的实例,讲解重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第五,教师通过大拇指的指甲盖大约1平方厘米、手掌心大约1平方分米、某块布的面积是1平方米等类比方式,使学生产生对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认识。

五、结束语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组织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进行自主学习,用数学方法解决一些生活问题。这样,学生不仅学到数学知识,还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锻炼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時,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生活中充满着数学问题,因而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秀俊.对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S2).

[2]林玉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