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姜忠明
摘 要:和諧是一种美丽,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接受知识、获得成长的地方,也应该是师生在和谐氛围中的一种共同生活经历。内容一体——创造教学节奏的和谐;切合实际——创造教学目标的和谐;展示功能——创造历史学科的和谐;时空调节——创造教学内容的和谐。
关键词:高中历史;和谐教学;教学目标;时空调节
中图分类号:G633.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5-0090-02
传统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使本来丰富多彩的历史教学的本质有较多的扭曲,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对历史教学不感兴趣或兴趣不大。据多种调查显示,学生普遍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历史教师的深思。让学生喜欢历史课,并在喜欢和期待中获得历史学习的乐趣,这是历史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因此,通过各种方式,利用各个教学环节来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成为广大历史教师所一致追求的目标。
一、内容一体——创造教学节奏的和谐
一堂课仿佛是一幕戏,它应该是由许多相应情节组成的完整的过程,而且是一个自然展开的过程。从学生知识的接受和能力的培养角度看,相互联系、有序展开的内容更易于被接受和理解。历史是一个具有相对完整连续性的学科,知识的连续性较之其他学科更为突出,大部分章节的教学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因此,一堂优质历史课也应该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浑然一体,让学生能在不经意间感知历史发展的自然过程。
一堂课中的教学内容往往是由几个知识点所构成,章节的内容也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各知识点之间和各章节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教师只有在课堂中有意识地把这些联系有机地体现出来,才有可能保持历史知识的完整性和学生认知的有序性,使学生能通过相对独立的课堂教学而形成历史知识的完整体系,并从整体角度更好地理解历史教学的内涵,完成历史教学的本质任务。如“新文化运动”一节,其内容由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兴起和影响等组成,条理相当清楚。教师如果再进一步探究一下,就会发现各条目之间有着有机联系,通过联系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新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和科学,当时为什么会强调这一点,其实在背景的分析中自然会得出结论。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是专制和愚昧,要想使中国获得新生,只能反其道而行之,最大程度地借鉴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而当时在宣传西方民主和科学的时候,中国又处于长期封建专制的特殊环境,所以在宣传过程中有了许多过激之处,这也是当时的特殊情况所导致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前期在宣传过程中对东西方文化的全面肯定和全面否定的倾向性问题,由于这种倾向性的存在,不可能真正找到中国的出路。所以,当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后,先进的中国人就会借鉴俄国革命去思考中国的问题,并使新文化运动得到新的发展。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到这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就会使教学工作开展得更为顺畅,同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也更为学生所认可。
当然,内容一体并不是只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同时也要根据教学目标有所侧重,注意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一堂好课并不是平铺直叙地展开,它应该是有起有伏,如波浪般层层推进,是一张一弛、一紧一松、一动一静有机结合的整体,在这种起伏中形成有序的节奏,并使课堂在和谐的节奏中实现教学目标。
二、切合实际——创造教学目标的和谐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历史教学大纲》和现在开始使用的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的总体目标进行了规定,相应的教学参考书中对每一章节的教学目标也有一定的提示,这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据可依。但由于教学对象的具体化,教师在确定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时,不能完全照章办事,做教条化的处理,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并结合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做出切合实际的调整,使教学目标的确定具有针对性。
教学的目的是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学生的成长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教师在确定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包括学生的认知基础、生活基础、个性基础以及这些基础与总体教学目标的有机联系等等。同时,要注意每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的实现与课程标准总体教学目标实现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分解到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能有序地进行组合,最终完成所规定的总体目标。如“五四爱国运动”一节,教师一般的教学目标都侧重于它的历史意义,强调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价值和地位,应该说,这样确定教学目标具有合理性,但如果教师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考虑,更应注意其现实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把“五四运动”中反映出来的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作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点。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学生要进一步明确在不同时期应具备的强烈的责任意识。教师这样考虑教学目标,是鉴于当前有的青年学生在社会责任和负责精神方面有所缺失的实际,同时也考虑到五四运动本身所具有的本质内涵。事实证明,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五四精神的实质。
三、展示功能——创造历史学科的和谐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功能。高中历史学科也有着自己的特殊功能。历史教学的任务,很重要的就是以历史知识为载体,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学科教学的本质应该在于借助各自的特点,发挥各自的功能,从不同角度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动力。历史是一门有着特殊魅力的学科,历史课绝不是因为高考而开设的。历史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展示出学科的特殊功能,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科的魅力,进而真心地喜欢历史,并从历史课堂教学中获取相应的知识和能力。
历史具有不可改变的独特的真实性,历史学科在提升人文素养、道德情操、社会认识能力、综合思维能力等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高中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并对人生和社会有了相应的认知,这是发挥历史学科功能的有利条件。教师如果能借助课堂教学,借助真实可信的历史知识,有理有据地开展历史教学,就一定会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科的魅力,并在对历史的思考中掌握历史知识。例如,在讲到近代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的内容时,教师应强调其发生和发展的必然性及其曾经对历史发展的贡献,由此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在讲到历史人物时,不仅注意历史人物的地位和作用,也要注意历史人物的个人品行修养对历史活动的影响力。在讲到文化方面的成就时,不仅注意文化成就的历史地位,同时也要注意文化成就产生的必然性,及其文化先哲个人的努力对文化的影响。这样的教学,学生反映比较真实和丰富,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先贤们良好道德情操的感染,并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规律。
四、时空调节——创造教学内容的和谐
历史知识是业已成为过去的人物和事件,学生学好历史的重要前提是要有一定的历史感,能够通过合理的想象和认知再现历史过程,进而理解历史的发展,并在理解和感受中汲取知识和发展能力。这是历史学习过程中一个较困难的问题,由于历史具有不可再生性,现实与过去之间有着难以跨越的距离,高中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所学的历史知识之间的距离更是明显。因此,如何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历史感,拉近现实与历史的距离,应成为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所关注的课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感,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时间的想象和教学空间的变化等形式来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可常用“多少年以前”这样的语言来代替简单的“公元某某年”的时间表述,常利用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对有关历史知识进行回顾,如五四运动、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等。教师还要让学生在课后做“历史上的今天”这样的作业,增进学生对历史的记忆和感知。
关于教学空间,教室当然是最主要的,但也可以利用当地的一些教育资源,带领学生在实地进行感受。如余姚的河姆渡遗址、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馆等,是进行历史教学的重要场所。大部分历史内容是无法通过实地进行感受的,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教室、播放相应的影视剧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时空的调节在较大程度上为学生历史感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了更多的新鲜感,通过现实与历史距离的拉近,教学内容更为学生所理解和掌握,许多历史知识不再是遥远的过去,而是学生的一种特殊感受,从而使教学内容显得和谐,更容易被接受。
五、结束语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课堂教学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使学生能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有所收获,得到身心、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提升。因此,和谐课堂的创建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邢平.历史课堂教学“几个点”的思考[J].现代教育,2016(09).
[2]解玉荣.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0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