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李丽
摘 要:幼儿园环境教育园本化,要求教师具备把环境资源有机吸纳到教育活动中,开展一系列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教育活动的能力。教师要建立正确的资源观,重视资源开发过程中实践智慧的养成,要以问题为突破口进而解决问题。
关键词:幼儿;环境教育;教师;资源利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9-0064-01
“为全球着想,从当地做起”,从身边的小环境现象推及共同性的大环境的问题,是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本土化”成为开展环境教育必要的原则和理念。对幼儿园来说,“本土化”意味着实现“环境教育园本化”,即根据幼儿园自身的条件和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开展适宜、有效、个性化的环境教育。让周围资源与孩子建立一种对话关系,是实现卢卡斯“三位一体”环境教育模式的重要方式,而实现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感受、体验、主动建构”,需要实施幼儿环境教育的主体之一——教师具有对环境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能力。教师需通过审视和选择,把周围的环境资源有机吸纳到幼儿环境教育活动中来,使其成为物化的环境教育内容或方式,开展一系列有特色的园本化环境教育活动。
一、教师要建立正确的资源观,重视对周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教师资源观的建立须纳入幼儿园的管理范畴,利用幼儿园的整体力量,层层推进,上下结合。可通过专家讲座、自主学习等方式,帮助教师明确开展环境教育活动的目标、内涵和价值,了解有关资源的知识,建立正确的资源观。一是对幼儿园周围资源实行登记和定期调查、更新制度。组织教师定期调查幼儿园周围一公里之内有哪些环境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已利用了哪些,哪些可以进一步开发等。二是做好园内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园内资源,可以根据环境教育的要求有目的地创设,也可以进行再改造,使之更好地实现“在环境中的教育”。三是以开放的态度建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支持系统。对可利用的资源,由专人负责联系对外接洽、与社区共同营造良好的互动环境。
二、重视教师实践智慧的培养,促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良性循环
教师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能力是在丰富的环境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实践智慧是教师教育智慧的核心。重视教师实践智慧的培养,就是要求教师以个性化、独特性的智慧来开发和利用资源。一是尊重教师在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个人的经验和风格。每个教师由于生活经历、学习经历、对资源的敏感程度、资源利用的出发点等不同,因此,在具体的资源利用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和经验。只要有利于环境教育的开展,都应给予尊重,以此培养教师独立思考的能力。二是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交流活动,在共同的行动和研究中提高教师的能力。可以通过提供交流平台,让教师进行交流和学习,传递自己个性化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经验。如“将同一资源设计成不同的环境教育内容”“同一内容中不同资源的利用”等设计征文赛、“你说我说”辩论赛、“实战演习——一次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教研活动”“案例——碰撞——影响”为主题的一课多研观摩活动等,这些活动立足于教师的教育实践,话题以教育实践中的经验、疑问为主,提倡同伴互动。三是教师要向学生学习,在学生的活动中寻找资源利用上存在的问题,可通过“每日一记”“观察分析”“与专家面对面”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喜好,反思资源利用情况,调整资源利用的思路,找到资源利用的规律,从而促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良性循环。
三、以解决问题为突破口,提高教师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能力
提高教师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能力,应从活动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和环节入手,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开展活动,从而激发教师的主动性。一是打破资源利用设计中的思维定式,拓展教师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思路。思路若局限于资源的普通特征,易造成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创新性不够。如面对大树,很多老师局限于对树叶的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缺少更富创意的设计。其实树叶可以做很多有趣的活动:面对千姿百态的树形,可以做“树之舞”活动,开展美术欣赏、身体造型活动;可以利用与大树相关的事件开展活动,如面对街道旁白色的梧桐树干,学生们很惊奇:为什么换“皮肤”了?幼儿园要装修,可以组织学生以爬山虎要不要除掉为议题开展“要绿墙还是要石墙”辩论赛,分班对抗,并把意见向园方传达,为园方决策提供参考意见。二是提高对资源进行优化组合的意识和能力。优化包括对环境资源有选择地进行利用、改造,特别是对园内环境,可以根据教育需要对环境进行再改造,不断补充、丰富和完善,使其成为教育的有效资源,真正实现环境教育。组合可以对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使资源之间建立起联系。教师在资源的优化组合上,要多问一问“还有更好的吗”“还可以再利用吗”“这是最合适的吗”等。通过不断反思和研讨,使得资源利用与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的要求达到最佳匹配。
四、结束语
总之,教师具有较高的环境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能力,才能因地制宜地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教师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实践。只要坚持“人本性”和“有效性”原则,资源开发和利用一定能在环境教育活动中凸现特色,真正实现“在环境中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梁瑞雪.我国不同时期幼儿园社会教育特点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
[2]赵海燕.幼儿园乡土教育的价值及内容选择[J].学前教育研究,2012(0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