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章美华
摘 要:语文课堂是诗意的课堂,追求诗意和灵性是语文教与学的独特魅力。点染诗情,融入文本;绽放诗意,匠心独运;流泻诗音,诗心飞扬。让纯真美好的诗心在自由开放的语言世界,找到自己的容身之所,还之以广阔的天空。
关键词:语文教学;点染诗情;绽放诗意;诗心飞扬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6-0053-01
作为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有着自身的生长之美,都具有“精”“雅”“神”之母语精神诗性能源。倡导诗意的语文课堂模式是母语学科的内在要求,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必然趋势,关注诗意的语文课堂就是关注民族灵魂的诗意表达。
一、点染诗情,融入文本
情感是教材的生命因子,也是课堂的生命力。语文教材的每篇文章,都是通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文质兼美,内容丰富。情起,意方浓。首先,要能体味文本之情,研磨诗般的情意。诗性,即文本中蕴藏着的诗意的灵性,是作者的写作之 “意”。教材中有描写绚丽多姿的大自然的,有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些耐人寻味的文章,无不以其强烈的美震撼人们的心灵。研磨文本,就要仔细体味文本的体裁、题材、艺术表现手法等与主题的内在联系,做到成竹在胸。消化文本所蕴藏的艺术之美,形式之味和美的享受。其次,调动教师洞察文情的魔力。一个充满诗情的教师,才能推动诗意的课堂顺利开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教学机智,善于挖掘蕴藏于文本中的“诗情”,善于做一个采矿工,将散落于文本中的诗意“因子”拾起来,并串连成精美的项链,点石成金。除了平时要多读诗集,重视熏陶,更要研读历史,深入思考,注重积累。
二、绽放诗意,匠心独运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努力营造氛围,酝酿情绪,引导、启发学生的积极体验,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品味经典,夯实学生文化素养的大厦根基,带领学生进入一个充满诗情的、散发着文化馨香的意境。
首先,借助诗情浓郁的导语创设教学氛围。教师运用诗一般的开场语,学生就会情感迸发,心湖泛起涟漪。一曲悠扬的《二泉映月》,一首婉转的《秋思》,常常能让人的心儿生出翅膀,扑向大自然的怀抱,沉沉的陶醉。这种浓郁的诗意气氛更会打开学生感情的闸门,点燃他们灵感的火花,走进作家的灵魂深处。如执教《在山的那边》一文,一位老师的开场语是:有一句广告语说得好:人因梦想而生。小草因梦想春天,最后经历严寒破土而出;雄鹰因梦想蓝天,最后鹏程万里傲视苍穹;蚕茧因梦想自由,最后挣脱束缚,重获新生……今天我们就结合文章,谈谈对这句广告语的理解。还有一位老师在教学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这样导入新课:作为一个留学生,鲁迅在异国他乡苦苦求学而屡遭侮辱时,有一位老师在他困顿屈辱之际,以无私的关爱和真诚的鼓励给他留下难忘的回忆,演绎了一段感人至深而又发人深省的往事……诗情浓郁的语言似一股温柔扑面的春风,似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抚慰学子柔软的心田;如贯日长虹,惊天雷鸣,荡涤孩子困顿的心灵。
其次,巧借教学媒介,进行造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资料或其他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打开学生视野,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如在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时,适机插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闭上眼睛,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想象生命给予贝多芬精神上的负重,感受贝多芬在痛苦命运中的挣扎与超越。
三、流泻诗音,诗心飞扬
除了借助一些诗文、漫画等方式来辅助教学,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可以就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处理,突破常规,挑战师生的智慧。
(1)组织诗意的解读。《竹影》一文,是丰子恺回忆幼时一段关于国画启蒙的精彩往事。讲述的是丰子恺与弟弟以及华明在一个月光融融的夜晚,在院中描画竹影,被来院中散步的父亲碰见,得到父亲授予国画知识的故事。为了破除以往沉闷的说教,可采用给文章情节拟诗句的处理,学生的思维一定十分活跃。教学时在师生共同努力下,现场拟了一首名为《竹影趣》的诗,现辑录如下:“残阳隐退月光明,好友亮相意更佳。童子门前绘竹影,良父适时授画理。夜高竹斜流默语,中庭流光生画心。婵娟高飞竹影离,共盼天明竹墨新。”在这样富有诗趣的课堂上,思维的火花产生碰撞,师生的情感得到交流,学生学起课文来特别带劲,收获也自然颇丰。如果课堂能打破讲、练、议的定式,做到放飞心灵,在课堂中融入一些新的元素,开启学生智慧的翅膀,那么享受语文课堂就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2)抒写情真意切的感受。事实告诉我们,当学生沉浸在美的情境中时,他们就会在内心深处萌发表达美好事物的愿望,就会调动起全部的智慧,选取最美的语言感悟生活,展示诗音。创造练笔机会,肯定学生的智慧,学生迸发的写作热情,会让人震惊。
四、结束语
诺曼·卡曾斯说:“文明的最高表达方式并非艺术,而是人们强烈地感受到的、并互相给予对方的高度的温柔体贴之情。” 如果说“教育是一首诗”,那么语文教学就是一首优美的诗。倡导诗意的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关注:学生能力的持续性提升,真情的言语表达;追求学生的智慧的开启,人性中诗意的发挥;对生命的细致关怀和民族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范丹红.美感教育的人性关爱管窥[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07). [2]潘纪平,柯华桥.语文审美教育原理略论[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02).
[3]余映潮.美点评析[J].中学语文教学,2016(0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