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面向卓越工程师的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4-04-24

曹永梅

摘 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一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能力强的、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对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升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探讨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水电动力工程方向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对策,通过探索工程教育新方法和新思路,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最终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

关键词:能源与动力工程;卓越工程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策

中图分类号:C961;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1-0022-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实施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能力强的、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背景,在加强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重视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2013年被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以培养在能源动力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文主要探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简称“水动方向”)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一、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由传统的校内培养转变为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将本科生的学习过程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阶段,充分发挥高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共同制定和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最终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

1. 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相适应

水动方向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是,学生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坚实的工程技术基础理论、能源动力工程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与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首先要注重校内阶段的培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决定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因此,在制定校内培养方案时,根据行业对工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纳入与培养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相关的课程,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我校水动方向的课程结构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程四部分构成。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本专业设置了课程实验类、课程实习类、课程设计类和综合训练类四部分实践性教学环节组成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水电站初步设计、机组安装与检修、运行维护与管理、科学研究能力、社会实践等能力,体现了对工程相关内容的训练。

2. 注重企业实训环节,在真实环境下培养工程技术人才

产学研相结合是现代工程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训是工程教育的根本和灵魂。为了解决工程技术人才实践教育不足的现象,水动方向卓越工程师计划要求学生在企业进行一年的实训,企业实训环节的主要内容包括水轮机安装与检修工程实训、电厂运行管理工程实训、毕业设计等。通过在企业的学习和实践,学习企业的技术和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参与企业的工程开发和技术创新,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与创新思维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其具备工程研究、工程创新及良好的工程综合能力,实现学生培养、就业及企业人力资源选拔的有机结合。

3. 重视工程实践能力,建设工程教育师资队伍

从事工程教育的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是目前工程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才,首先要建设一支具有工程实践经历的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包括校内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和企业导师队伍建设。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方面,选派专业课教师到工程单位工作1年~2年,通过参与设计、生产等实际工程项目或产学研合作项目积累和丰富工程实践经验,使专业课教师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或者引进工程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又有理论水平的工程师进行专业课教学;另一方面,在企业学习实践阶段,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高水平的专家和工程师作为导师,指导学生实习和毕业设计,负责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和考核。

二、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是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企业难以深入参与人才培养

实施工程教育理念,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必须得到企业的支持与配合,企业需求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方向,而且工程人才培养需要在企业得到实践和锻炼。在实施过程中,一些与高校有“产学研”合作的企业为人才培养提供实习和锻炼机会,但有时又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度融合;而有的企业专注于本企业的发展目标,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不能保证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效果,难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稳定架构。

2. 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困难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需要一支胜任工程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但在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1)学校教师普遍面临职称晋升等问题。到企业实践锻炼会对在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态度不积极。(2)受人才引进政策的限制,没有正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很难引进到学校成为专职教师,而可以引进的人员对到校工作的兴趣不大。

三、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对策性思考

教育部“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2010年启动,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仅需要在理论上开展研究,还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既需要政策导向,也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寻求解决之道,以保证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质量。

1. 建立校企联动机制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培养过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采用“3+1”的培养方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三年,在企业学习一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培养流程分三个阶段,即学校理论与实践并重学习阶段、企业定岗学习阶段和校企双导师指导毕业设计,各阶段培养主体侧重不同,需要校企协同联动,分步实施,将培养标准细化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提高各阶段各环节的针对性和操作实效性。

2. 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

为保证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质量,须加强工程型教育师资建设,建立专兼职工程教育师资的选拔、培训方案,改革工程教育师资的聘任、考核和培训制度。一方面,要增大工程型师资数量,包括校内、校外以及合作企业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要提升工程型师资队伍的胜任力,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实践训练6个月以上,建立制度,支持校内教师到企业实行跟班轮岗制,接触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熟悉各部门及岗位的工作流程、主要职责等,丰富校内教师的工程经验,同时聘请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专家到学校讲课,集中培训工程型师资。师资队伍的建设要与企业深度联合,相互交流,培养提高。

3. 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充分利用已建成的教学实践平台、专业实验室、校企合作产学研基地开展企业实践学习,建成一批优秀教学实习与就业指导基地,并外聘实习基地的主干指导老师成为项目指导教师,提高实践质量。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相结合,进一步推进新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拓宽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渠道。

四、结束语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一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能力强的、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对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升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推进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卓越计划的实施,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的要求,根据学校关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总体要求,结合本专业培养目标和校企实情,制定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标准和模式,确定校企培养方案及保障措施,建立校企协同联动培养机制。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积极探索工程教育的新方法和新思路,不断改进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密切校企联系,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EB/OL].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60/

201102/115066.html,2011-02-18.

[2]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

[3]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3).

[4]林健.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科教师队伍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